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筆錄(筆錄)  拼音:bǐ lù
1.用筆記載登錄。如:「他隨身帶著一本筆記本,以便隨時筆錄心得感想?!?br />2.依據(jù)口述而記錄下來的文字。如:「審判筆錄」、「訊問筆錄」。
《國語辭典》:漫錄(漫錄)  拼音:màn lù
隨意的記錄,如宋代吳曾著有《能改齋漫錄》十八卷。
《國語辭典》:說部(說部)  拼音:shuō bù
舊指小說、戲曲以及民間說唱文學等著作。
《國語辭典》:札記(札記)  拼音:zhá jì
讀書時摘記下來的要點或心得。如清代盧文弨有《龍城札記》、《鐘山札記》。也作「劄記」。
《國語辭典》:書夾(書夾)  拼音:shū jiá
檢束講義、筆記的夾子。
《國語辭典》:泥孩兒(泥孩兒)  拼音:ní hái ér
泥塑的娃娃。宋。陸游〈老學庵筆記〉:「承平時,鄜州田氏作泥孩兒,名天下,態(tài)度無窮,雖京師工效之,莫能及?!挂卜Q為「泥人」、「泥娃娃」。
《漢語大詞典》:哲學筆記
列寧1895-1916年的筆記。共四十六篇。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體系的主要原則和內容,提出一系列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第一次明確提出辯證法、邏輯和唯物主義認識論是同一個東西。提出對立面的統(tǒng)一是辯證法的實質。
《漢語大詞典》:扎記(扎記)
讀書時摘記的要點、心得或隨筆記事。 夏衍 《別桂林》:“ 廣州 淪陷,失散了我苦心搜集了的文獻和扎記。”
《漢語大詞典》:醫(yī)話(醫(yī)話)
中醫(yī)的隨筆記錄。內容記載讀書體會、臨癥心得、學術評論、見聞掌故等。 清 陸以湉 撰有冷廬醫(yī)話, 王士雄 撰有《潛齋醫(yī)話》
《國語辭典》:陶庵夢憶(陶庵夢憶)  拼音:táo ān mèng yì
書名。明張岱著,八卷,屬筆記叢談式的小品文章。作者為明朝遺民,國破家亡,隱跡山林,經(jīng)由憶舊、感懷而寫成此書。書中記錄了市民生活及戲劇資料,其刻劃人物、敘事記游無不生動自然,引人入勝,為晚明小品文中的杰作。
《國語辭典》:恒言錄(恒言錄)  拼音:héng yán lù
書名。清錢大昕撰,六卷。從經(jīng)史、說文、廣韻、筆記、詩文等采輯俚語方言,逐一推究其源流、變遷及訛謬。清張鑒、阮常生曾為此書作注釋。
《漢語大詞典》:讀書筆記(讀書筆記)
記述讀書心得的筆記。 夏丏尊 葉圣陶 《文心》二五:“普通筆記之中有關于讀書心得的記述,這可稱為讀書筆記……比較古的有 宋 人 王應麟 的困學紀聞。” 李銳 《學生時代的毛澤東》:“他們結識以后,一時來往頗為密切,經(jīng)常交談讀書心得,交換讀書筆記?!?/div>
《漢語大詞典》:記事冊(記事冊)
記錄史事的冊籍。今稱隨事記錄備忘的筆記。 清 葉燮 原詩·內篇:“若定律如此,是記事冊,非自我作詩也?!?巴金 《將軍集·將軍》:“一個 中國 巡捕手里攤開一本記事冊,問他叫什么名字?!?/div>
《漢語大詞典》:筆記本(筆記本)
用于做筆記和記事等的本子。 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十二章:“ 郭祥 抓過一看,是一個黃皮硬殼的筆記本,已經(jīng)在口袋里磨損了?!?/div>
《國語辭典》:筆記小說(筆記小說)  拼音:bǐ jì xiǎo shuō
以人物為中心,具有情節(jié)結構的筆記體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