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神魔
神靈,鬼怪。 南朝 齊 祖沖之述異記:“天授英輔,神魔所擬,有征無戰(zhàn),蕞爾小虜,不足制也?!?鮑昌 《庚子風云》第一部第二章:“每當 大海 的嘴唇一沾上海笛的笛哨,他就覺得這種樂器有一種神魔般的力量,能引得他靈魂出殼,遨游宇宙,忘懷了身內(nèi)和身外的一切?!?/div>
《國語辭典》:靈怪(靈怪)  拼音:líng guài
1.神奇詭怪。唐。宋之問嵩山天門歌〉:「吾亦不知其靈怪如此,愿游杳冥兮見羽人?!固?。柳宗元〈龍馬圖贊。序〉:「其狀龍鱗虺尾,拳毛環(huán)目肉鬣,馬之靈怪有是耶?」
2.神鬼妖怪。晉。郭璞山海經(jīng)。序〉:「游魂靈怪,觸象而構(gòu)?!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9937' target='_blank'>蘇軾 〈神女廟〉詩:「云興靈怪聚,云散鬼神還?!?/div>
《國語辭典》:金箍棒  拼音:jīn gū bàng
明代吳承恩《西游記》中主角孫悟空所持的兵器。原為大禹治水時,定江海深淺的一塊神鐵,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可大可小,兩端套有金箍,中間為一段烏鐵,上刻「如意金箍棒」,是一件十分厲害的特殊武器?!都t樓夢》第五四回:「只見孫行者駕著筋斗云來了,看見九個魂,便要拿金箍棒打,嚇得九個魂忙跪下央求。」《老殘游記》第六回:「總有一天碰著大圣不高興的時候,舉起『金箍棒』來給他一棒,那他就受不住了!」
《國語辭典》:混世魔王  拼音:hùn shì mó wáng
比喻擾亂世界,帶來煩惱、災難的人。《紅樓夢》第三回:「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div>
《國語辭典》:哼哈二將(哼哈二將)  拼音:hēng hā èr jiàng
原為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作者根據(jù)佛教守護寺廟的兩位門神,附會而成的兩員神將。形象威武兇猛,一名鄭倫,能鼻哼白氣制敵;一名陳奇,能口哈黃氣擒將。后用以比喻權(quán)勢者手下,狼狽為奸、仗勢欺人的兩個人。如:「他們二人仗著在官府做事,便胡作非為,真是名副其實的哼哈二將?!挂嗫杀扔餍袨殄漠悈s能相互配合的一對伙伴。清。邱園《虎囊彈》:「(凈):『來!咱問你:兩旁兩個鳥大漢他叫什么?』(丑):『這是哼哈二將?!弧?/div>
《漢語大詞典》:七十二變化(七十二變化)
神魔小說《西游記》寫 孫悟空 神通廣大,有七十二般變化的本領(lǐng)。后以七十二變化形容詭變多端。《西游記》第二回:“這猴王也是他一竅通時百竅通,當時習了口訣,自修自煉,將七十二般變位,都學成了?!?span id="6z7nwef" class="book">《工人歌謠選·到處逐瘟神》:“到東東叫滾,到西西喊打,盡你七十二變化,遮不住那條狼尾巴?!?/div>
《國語辭典》:沙悟凈(沙悟淨)  拼音:shā wù jìng
明吳承恩西游記中的人物。本為靈霄殿捲簾大將,后隨唐僧往西天取經(jīng)?!段饔斡洝返诎嘶兀骸钙兴_方與他摩頂受戒,指沙為姓,就姓了沙;起個法名,叫做個沙悟凈?!?/div>
《漢語大詞典》:沙和尚
神魔小說《西游記》中 沙悟凈 的別名。《西游記》第二二回:“ 三藏 見他行禮,真像個和尚家風,故又叫他做 沙和尚 ?!眳⒁姟?沙悟浄 ”。
分類:神魔
《國語辭典》:沙悟凈(沙悟淨)  拼音:shā wù jìng
明吳承恩西游記中的人物。本為靈霄殿捲簾大將,后隨唐僧往西天取經(jīng)。《西游記》第八回:「菩薩方與他摩頂受戒,指沙為姓,就姓了沙;起個法名,叫做個沙悟凈?!?/div>
《漢語大詞典》:金箍咒
神魔小說《西游記》中收緊 孫悟空 頭上金箍的咒語。《四游記·觀音路降猴妖》:“又把三篇金箍兒咒念熟,假如路上降來的妖怪,可叫他跟取經(jīng)人,收心向善;若不服,可念此箍兒咒,自然見面生服?!焙蟊扔饔靡允`的東西。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任你怎樣地努力,怎樣地掙扎,總不外是一個沐猴而冠,總打不破這樣一條宿命的金箍咒?!?劉篤慶 《把敵人擠出蒲閣寨》:“這擠敵人的‘擠’字就像金箍咒,箍得敵人整天嚎叫?!?/div>
三種鬼神魔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鬼神魔有三種:
一、精魅 十二時獸變化作種種形色,或作少女老宿之形,乃至可畏身等非一,惱惑行人。此諸精魅,欲惱行人,各當其時而來,善須識別。行者若見,常用此時來,即知其獸精,說其名字訶責,即當謝滅。
二、堆剔鬼 亦作種種惱觸行人,或如蟲蝎緣人頭面,鉆剌熠熠。或擊櫪人兩腋下,或乍抱持于人,或言說音聲喧鬧,及作諸獸之形,異相非一,來惱行人。應即覺知,作是言:「我今識汝,汝是閻浮提中,食火嗅香偷臘吉支。邪見喜破戒種,我今持戒,終不畏汝?!够蛘b戒本,如是種種,留難惱人相貌,及馀斷除之法,并如禪經(jīng)中廣說。
三、魔惱 是魔多化作三種五塵境界相,來破善心。
一、作違情事 則可畏五塵,令人恐懼。
二、作順情事 則可愛五塵,令人心著。
三、非違非順事 則平等五塵,動亂行者。
【三藏法數(shù)】
(出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魔能現(xiàn)諸形相,惱亂行人,障蔽禪定;若不預善分別,以祛除之,則使魔得其便,身心恐怖,有妨精進,而道業(yè)難成矣。
〔一、精媚鬼〕,謂精神變化厭媚于人也。以十二時中子鼠、丑牛等獸為種種相,或作少男少女,老宿之形,及可畏等相,惱亂行人,各當其時而來。善須別識。若多卯時來者,必是狐兔之類,說其名字,精媚即散。馀時之來者,類此可知。呼其名字,即皆消滅也。
〔二、惕鬼〕(音堆,惕音剔。)惕即惡夜叉。摩訶止觀云:拘那含佛末法之時,有一比丘,好惱亂眾僧,為眾擯出,遂發(fā)惡誓,常惱坐禪之人。此鬼亦作種種形貌,或如蟲類緣人頭面鉆刺之狀,或抱持于人,或復言說音聲喧鬧,及作諸獸之形來惱行人,應即覺知,一心閉目,陰而罵之。作是言:我今識汝,汝是閻浮提中,食火嗅香等輩,喜破戒種。我今持戒,終不畏汝。兼誦戒律以除卻之。彼鬼即便退去,無能惱亂也。(梵語夜叉,華言勇健。梵語摩訶,華言大。拘那含,梵語具云拘那含牟尼,華言金寂。梵語比丘,華言乞士。梵語閻浮提,華言勝金洲。)
〔三、魔羅鬼〕,梵語魔羅,華言能奪命。以能奪行人智慧之命故也。此鬼多作三種形相,惱亂行人。一、違情之事,即丑色惡聲等可畏五塵,及虎狼師子羅剎等類;二、順情之事,即美色嬌聲,可愛五塵,及父母等形相之類;三、非違非順之事,即尋常所見五塵等類。以上三事,或令怖畏,或令愛著,皆能動亂行人之心,而使禪定不得發(fā)也。(五塵者,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