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14
詞典
1
分類詞匯
5
佛典
8
詞典
真身
分類詞匯
本地
真土
身塔
覺化
華藏世界
佛類詞典
見佛真身
真身
真身觀
無量壽佛真身
智者大師真身塔
報土真身
終教丈六即真身
佛真身觀
《漢語大詞典》:
真身
佛教語。佛教認為為度脫眾生而化現的世間色身。佛、菩薩、羅漢等。 唐
慧能
《壇經·付囑品》
:“十一月, 廣 、 韶 、 新 三郡官僚洎門人僧俗,爭迎真身,莫決所之?!?宋
文天祥
《南華山》
詩原注:“ 六祖禪師 真身蓋數百年矣?!?清
俞樾
《
茶香室叢鈔·摩騰真身
》
:“今 洛 中 白馬寺 , 摩騰 真身尚在?!?秦牧
《惠能和尚的偈語》
:“六十年代, 南華寺 還有他的‘真身’和‘衣缽’。”
分類:
真身
佛教語
佛教
眾生
化現
世間
間色
《國語辭典》:
本地
拼音:
běn dì
居處于某地區(qū)者稱當地為「本地」。如:「本地盛產各種水果,歡迎大家前來品嘗?!埂独蠚堄斡洝返谖寤兀骸改侨说溃骸盒胀?。就是本地人氏。你老貴姓?』」《紅樓夢》第四回:「這個被打之人乃本地一個小鄉(xiāng)宦之子,名喚馮淵?!?/div>
分類:
本地
佛教語
當地
心性
異地
法身
現出
化身
真身
皇侃
《漢語大詞典》:
真土
(1).在一個地方自然形成的土壤。對“客土”而言。
《漢書·陳湯傳》
:“故陵因天性,據真土,處勢高敞,旁近祖考?!?br />(2).佛教語。真佛土的略稱。謂佛真身所住的法性土,對化身所住的化土而言。
《藥師本愿功德寶卷》
:“玄妙消息,不動巍巍,真土立根基?!?/div>
分類:
佛教語
佛土
略稱
土壤
真身
法性
《漢語大詞典》:
身塔
僧塔。為僧人埋骨之所。有真身塔(肉身塔)、灰身塔(火化后以灰身立塔安葬)和舍利塔(僅取高僧火化后的舍利立塔供養(yǎng))之別。 唐
王維
《大唐大安國寺故大德凈覺禪師碑銘序》
:“身塔不出 虎溪 ,淚碑有同 羊峴 。” 唐
元稹
《僧如展及韋載同游碧澗寺后展公長逝徒以四韻為識》
:“重吟前日‘他生’句,豈料踰旬便隔生!會擬一來身塔下,無因共繞寺廊行?!?/div>
分類:
僧
真身
身塔
肉身
火化
安葬
舍利
高僧
供養(yǎng)
《漢語大詞典》:
覺化(覺化)
佛的化身。佛教認為佛的真身是法身,世人不能見,能見的是佛的化身,故稱 釋迦牟尼 為“千百億化身”。 唐
錢起
《登玉山諸峰偶至悟真寺》
詩:“更聞 東林 磬,可聽不可説。興中尋覺化,寂爾諸象滅?!?/div>
分類:
化身
佛教
真身
法身
《漢語大詞典》:
華藏世界(華藏世界)
佛教指 釋迦如來 真身 毘盧舍那佛 凈土,是佛教的極樂世界,由寶蓮花中包藏的無數小世界組成的。 清
譚嗣同
《仁學》
一:“ 恒河 沙數,世界種為一華藏世界。”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
:“然近世汎神論之立説,則亦有可議者,彼其言曰:‘以一蟻子之微而比於人,人之大不知幾千萬倍也?!淮藥浊f倍者,要必有量,若人之比華藏世界,其大小則無有量?!?/div>
分類:
佛教
釋迦
如來
真身
凈土
見佛真身
【佛學大辭典】
(術語)頓悟入道要門論上曰:「問:云何是見佛真身?答:不見有無即是見佛真身。」
真身
【佛學大辭典】
(術語)諸佛二身之一。(參見:二身)
【佛學常見辭匯】
法身。(參見:二身)
【三藏法數】
真身者,真智與法身合,故名真身。起信論云:自體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是也。
二身
【佛學大辭典】
(名數)一、分段身,分段生死之身也。二、變易身,變易生死之身也。(參見:性地)?!居帧糠鹬硪?,佛身之開合,經論之說雖有多端,但以二身三身兩門為通會。二身之說頗多。
【佛學大辭典】
(名數)有六種:真身,應身之二身。常身,無常身之二身。生身,法身之二身。實色身,化色身之二身。真身,化身之二身。實相身,為物身之二身是也。(參見:二字部二身)附錄?!居帧慷ㄉ碛形宸N。(參見:法身)附錄。
【佛學常見辭匯】
1。生身和化身。生身是佛為了濟度眾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身;化身是佛以神通力變化出來的身。2。生身和法身。小乘說王宮中出生的肉身為生身,而戒定慧等諸功德為法身;但大乘則說理與智互相冥合的真身為法身,而隨機應現的應化身為生身。3。真身和化身。真身是佛所證得的法報二身;化身是佛應眾生機緣變化而現的身。4。常身和無常身。常身就是佛的真身;無常身就是佛的應化身。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生法二身」
一、生身 隨機現生之應化身為生身。
二、法身 理智冥合之真身為法身。
「真應二身」 即生法二身。
「實相為物二身」
一、實相身 是理佛,即法性法身也。
二、為物身 是事佛,即方便法身也。
「真化二身」
一、真身 佛所得之法報二身也。
二、化身 又名應身,佛所現之應身化身也。
「常無常二身」
一、常身 即真身也。
二、無常身 即應身化身也。
「實化二身」 如來之二種色身。
一、實身 即實色身,亦即報身也。
二、化身 即化色身,亦即應身也。
「二法身」
一、理法身 本覺之理性,諸佛眾生所具同一如如之理也,但在眾生為無明隱沒,在諸佛為始覺之智顯現者,名之為理法身。
二、智法身 始覺究竟如如之智也,始覺之智究滿,與本覺之理契合者,名之曰智法身。
「又二法身」
一、果極法身 即法性法身也。
二、應化法身 即方便法身也。
「又二法身」
一、自性法身 即真身也。
二、應化法身 即應身也。
「又二法身」
一、法性法身 證得法性理體之佛之真身也,攝于三身中之法身報身中。
二、方便法身 由法性法身,示現眾生化益方便之佛之應化身也。
「又二法身」
一、理法身 如來所證之真理也。
二、事法身 戒定慧等五分之功德也。
「又二法身」 起信論疏云二法身:
一、言說法身 謂法身無相,本離言說,雖離言說,非言莫顯,故名言說法身。
二、證得法身 謂法身體遍,物物皆具,但以迷故,不能究顯,若不造修,何由證得?故以始覺之心,契于本覺之理,始本不二,即究竟覺,是名證得法身。
【三藏法數】
(出華嚴經疏)
〔一、真身〕,真身者,真智與法身合,故名真身。起信論云:自體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是也。
〔二、應身〕,應身者,應周萬物,化洽眾生,隨其心量,現種種身。譬如一月,現于眾水,而無去來之相。金光明經云:應物現形,如水中月。是也。
【三藏法數】
(出唯識論)
〔一、分段身〕,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謂三界內六道眾生所受之身,支形分段,長短巨細,各各不同,是名分段身。(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六道者,天道、人道、阿脩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
〔二、變易身〕,變即轉變,易即改易。謂二乘等雖出三界,尚受方便等土法性之身,因移果易,是名變易身。(二乘者,聲聞乘、緣覺乘也。)
真身觀
【佛學大辭典】
(術語)觀經所說十六觀之第九,觀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之佛身也。
【佛學常見辭匯】
觀經所說十六觀之一,即觀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之佛身。
無量壽佛真身
【佛學大辭典】
(故事)廣西全州之湘山寺,無量壽佛真身在焉。其法名曰全真。唐肅宗時,脩道于衡山。后居湘山者七十年。涅槃于此。其徒漆其身而龕之。僖宗時,奉為無量壽佛。歷朝香火甚盛。明一統(tǒng)志八十三曰:「全真,柳州人。唐至德初來游湘源,刱凈土院。宋州刺史韋宙,遣使禮請,翌日即至,四門各見其入,宙出道迎,惟見其一,其神變不可具述,卒年一百三十二。五代時,因全真多神異,改湘源為全州。今其真身在湘山,歷代封為慈祜寂照妙應禪師?!骨逡唤y(tǒng)志三百五十六曰:「會昌間,汰釋氏。寂照師一夕生肉髻,須發(fā)并長。乃衣紫霞衣入覆釜山,結庵而居。示寂后,其遺蛻在湘山,曰無量壽佛塔。」
智者大師真身塔
【佛學大辭典】
(堂塔)塔建于真覺寺內。智者大師之肉身在焉。
報土真身
【佛學大辭典】
(術語)對化土之化身而言。謂住于真實報土之佛之真報身也。
終教丈六即真身
【三藏法數】
謂如來次說大乘終極之理,會一切法咸歸實性,二乘、闡提悉得成佛,機緣既熟,所見如來丈六之身,即是真常之體,故名終教丈六即真身也。(闡提,梵語具云一闡提,華言信不具。)
佛真身觀
【三藏法數】
謂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由旬。眉間白毫,右旋宛轉,如五須彌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諸毛孔,流出光明,如須彌山。彼佛圓光,如百億三千大千世界。于圓光中,有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化佛,有眾多化菩薩,以為侍者。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欲觀無量壽佛者,從一相好入,但觀眉間白毫,極令明了。見眉間白毫者,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現。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是名佛真身觀。(梵語那由他,亦云阿廋多,華言萬億。梵語須彌,華言妙高。)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