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朋黨(朋黨)  拼音:péng dǎng
同類的人相互集結成黨派,排除異己?!稇?zhàn)國策。趙策二》:「臣聞明王絕疑去讒,屏流言之跡,塞朋黨之門。」《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使馳說之士無所開其口,禁朋黨以勵百姓,定楚國之政,兵震天下,威服諸侯?!?/div>
《國語辭典》:冰炭  拼音:bīng tàn
性質相反,彼此不能相容。《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兩不相投,謂之冰炭?!?/div>
《漢語大詞典》:勸分(勸分)
勸導人們有無相濟。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修城郭,貶食,省用,務穡,勸分,此其務也?!?杜預 注:“勸分,有無相濟?!?楊伯峻 注:“勸分者,勸其有儲積者分施之也?!?span id="fzqxfjq" class="book">《國語·晉語》:“懋穡勸分,省用足財。” 韋昭 注:“勸有分無。” 元 揭傒斯 《逸士陳君墓志銘》:“兇年飢歲,發(fā)廩賑貸,不待勸分。” 清 黃宗羲 《趙州李公救菑記》:“從來救菑之法……曰發(fā)倉廩,曰勸分,如此而已。”
《國語辭典》:和同  拼音:hé tóng
隨俗?!抖膛陌阁@奇》卷二八:「就守著清白,也沒人來替你造牌坊,落得和同了些?!?/div>
《漢語大詞典》:獨陰(獨陰)
只有陰而無陽。古人謂一切事物必須陰陽相濟,獨陰無陽,則事物不成或發(fā)生弊病。《穀梁傳·莊公三年》:“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后生。” 宋 蘇軾 《蘇氏易傳·大有》:“夫兩剛不能相用,而獨陰不可以用陽,故必居至寡之地,以陰射陽,而后眾予之?!?span id="bnlax8f" class="book">《醫(y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下〉》“干薑附子湯主之”注:“表里無陽,內外俱陰,惟有晝日煩燥不得眠,一假陽証,則是獨陰自治于陰分,孤陽自擾于陽分,非相勝乃相離也?!眳⒁姟?獨陽 ”。
《漢語大詞典》:獨陽(獨陽)
有陽無陰。古人謂一切事物必須陰陽相濟,獨陽無陰,則事物難成或會發(fā)生弊病。《穀梁傳·莊公三年》:“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后生?!?范寧 注引 徐邈 曰:“古人稱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然則傳所謂天,蓋名其沖和之功,而神理所由也?!?楊士勛 疏:“陰能成物,陽能生物,天能養(yǎng)物,而總云生者,凡萬物初生必須三氣合、四時和,然后得生,不是獨陽能生也。” 唐 韓愈 《論今年權停選舉狀》:“君者,陽也;臣者,陰也。獨陽為旱,獨陰為水。今陛下圣明在上……而羣臣之賢,不及於古,又不能盡心於國,與陛下同心,助陛下為理,有君無臣,是以久旱?!眳⒁姟?獨陰 ”。
《漢語大詞典》:獨陽(獨陽)
有陽無陰。古人謂一切事物必須陰陽相濟,獨陽無陰,則事物難成或會發(fā)生弊病。《穀梁傳·莊公三年》:“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后生。” 范寧 注引 徐邈 曰:“古人稱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然則傳所謂天,蓋名其沖和之功,而神理所由也?!?楊士勛 疏:“陰能成物,陽能生物,天能養(yǎng)物,而總云生者,凡萬物初生必須三氣合、四時和,然后得生,不是獨陽能生也?!?唐 韓愈 《論今年權停選舉狀》:“君者,陽也;臣者,陰也。獨陽為旱,獨陰為水。今陛下圣明在上……而羣臣之賢,不及於古,又不能盡心於國,與陛下同心,助陛下為理,有君無臣,是以久旱?!眳⒁姟?獨陰 ”。
《漢語大詞典》:獨陰(獨陰)
只有陰而無陽。古人謂一切事物必須陰陽相濟,獨陰無陽,則事物不成或發(fā)生弊病。《穀梁傳·莊公三年》:“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后生?!?宋 蘇軾 《蘇氏易傳·大有》:“夫兩剛不能相用,而獨陰不可以用陽,故必居至寡之地,以陰射陽,而后眾予之?!?span id="1exfejh" class="book">《醫(y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下〉》“干薑附子湯主之”注:“表里無陽,內外俱陰,惟有晝日煩燥不得眠,一假陽証,則是獨陰自治于陰分,孤陽自擾于陽分,非相勝乃相離也?!眳⒁姟?獨陽 ”。
《國語辭典》:一張一弛(一張一弛)  拼音:yī zhāng yī shǐ
原指治理國家須視情況以寬嚴的方法交互運用。語出《禮記。雜記下》:「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购笥靡员扔魈幚砩钌系氖挛铮删o之間能配合得宜。如:「一張一弛的生活態(tài)度,才能使身心獲得最大的平衡?!挂沧鳌敢怀谝粡垺埂?/div>
《國語辭典》:和而不同  拼音:hé ér bù tóng
內心能與人和睦相處,但不盲目茍同?!墩撜Z。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埂杜f五代史。卷一三三。周書。世襲傳二。錢镠傳》:「今奉詔書責問,合陳本末端由,布在眾多,寧煩覼縷,彼既人而無禮,此亦和而不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