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1詞典 5分類詞匯 16
《國語辭典》:腠理  拼音:còu lǐ
肌肉的紋理。《西湖二集。吹鳳簫女誘東墻》:「有的說是感冒了風(fēng)寒,入于腠理,一時不能驅(qū)遣?!?/div>
《國語辭典》:麻搭  拼音:má dā
一種舊時救火器。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三。防火》:「及有救火家事,謂如大小桶、灑子、麻搭、斧鋸、梯子、火杈、大索、鐵貓兒之類?!埂端疂G傳》第四一回:「這邊后巷也有幾個守門軍漢,帶了些人,拖了麻搭、火鉤,都奔來救火?!?/div>
《國語辭典》:內(nèi)皮(內(nèi)皮)  拼音:nèi pí
1.動物皮膚的一層。在真皮下,下與肌內(nèi)相接。也稱為「內(nèi)表皮」。
2.植物根及莖部內(nèi),皮層組織的最內(nèi)層,即鄰接中柱的一層。其細胞排列齊整、緊密,無細胞間隙。也稱為「內(nèi)皮層」。
3.樹木樹皮于木栓層以內(nèi)的部分,此部分之細胞仍保有活力,故也稱為「活皮」。
《國語辭典》:鯨油(鯨油)  拼音:jīng yóu
將鯨的皮下脂肪煎熬提煉所得的油質(zhì)。色淡黃,有腥味,可作潤滑劑或加工制成肥皂、蠟燭等,用途很廣。
《國語辭典》:丹毒  拼音:dān dú
病名。一種散播性鏈球菌所引起的組織炎及淋巴管炎?;疾科つw紅腫、疼痛、易蔓延,多半引起高燒、淋巴腺腫及腦膜炎等并發(fā)癥。
《國語辭典》:皮下出血  拼音:pí xià chū xiě
鈍器作用于身體上,皮下軟部組織挫碎,該部之小血管破裂,血液流入皮下組織內(nèi),呈凝固之狀態(tài)。也稱為「皮下溢血」。
《國語辭典》:皮下移植  拼音:pí xià yí zhí
在真皮下裝入醫(yī)療器材,以達到醫(yī)療效果的外科手術(shù)。皮下移植的應(yīng)用范圍極廣,包括整型手術(shù)、變性手術(shù)及心臟外科手術(shù)等。
《國語辭典》:巴氏體(巴氏體)  拼音:bā shì tǐ
1.細胞遺傳學(xué)上指人類的皮膚或口腔黏膜等細胞,用特殊方法染色,正常女性的細胞核內(nèi)有一深色的小點,稱為「巴氏體」。男性則無。巴氏體的數(shù)目比x染色體少一,可藉此推測細胞內(nèi)x染色體的數(shù)目是否正常。也譯作「巴爾氏體」。
2.觸覺末梢器官之一。存在于皮下、黏膜及身體各部位中。為十九世紀義大利解剖學(xué)家巴希尼(Pacini)所發(fā)現(xiàn),故稱為「巴氏體」。也譯作「帕希尼體」。
《國語辭典》:屁漏  拼音:pì lòu
漏,一種皮下腫瘡,患者經(jīng)常會流膿不止。屁漏指生于肛門附近的皮下腫瘡,相傳此病不易治好。后比喻不好處理的麻煩。如:「別再鬧事了,出了屁漏要如何交代呢?」
《國語辭典》:搗針(搗針)  拼音:dǎo zhēn
一種針灸手法。在針刺入皮下后,于一定的深度,將針反覆上下?lián)v動,而不拔出體外,稱為「搗針」。
《國語辭典》:脂肪瘤  拼音:zhī fáng liú
皮下脂肪組織增生所形成的腫瘤。多為良性瘤,多無特別癥狀,少數(shù)會有疼痛。
《國語辭典》:搭搭撒撒  拼音:dā dā sā sā
眼皮下垂。引申為沒精打采的樣子?!段骱肪硪欢骸冈捳f這潘用中恨恨的跟了父親,離了這條六部橋,有一步,沒一步,連腳也拖不動,搭搭撒撒,就像折翅的老鴉一般?!?/div>
《國語辭典》:諾普蘭(諾普蘭)  拼音:nuò pǔ lán
一種長效性的荷爾蒙避孕劑。將藥劑植入婦女手臂皮下,藥效可達五年。在此期間隨時將藥劑取出,即可恢復(fù)受孕機會。
《國語辭典》:外果皮  拼音:wài guǒ pí
為果皮最外層的部分,由子房壁表皮或連帶表皮下的一層或數(shù)層細胞發(fā)育而成,具保護果實之作用。且依果實種類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
《國語辭典》:水皰  拼音:shuǐ pào
漿液積聚于皮膚表層下,致突起而形成半球狀的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