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素旗
(1).指古代靈柩前的白色旗幡。上寫死者姓名、官銜等。文選·曹植〈王仲宣誄〉:“何用誄德,表之素旗?!?呂延濟(jì) 注:“素旗,雜帛為之,即今之銘旌幡也?!?唐 劉禹錫 《湖南觀察使故相國袁公挽歌》之一:“ 湘水 秋風(fēng)至,凄涼吹素旗。”
(2).指刑場上懸掛的白旗。 金 王若虛 《臣事實(shí)辨》:“ 孫安國 亦謂 皓 罪為逋寇,虐過辛癸,梟首素旗,不足謝寃魂?!?/div>
《國語辭典》:素幡  拼音:sù fān
白旗?!缎绿茣?。卷二二○。東夷傳。高麗傳》:「藏遣男產(chǎn)率首領(lǐng)百人樹素幡降,且請(qǐng)入朝,績以禮見。」
《漢語大詞典》:白幟(白幟)
(1).戰(zhàn)敗者表示投降的白旗。新五代史·閩世家·王鏻:“ 仁達(dá) 伏甲舟中,偽立白幟請(qǐng)降, 繼雄 信之,登舟,伏兵發(fā),刺殺之。”
(2).泛指白色的軍旗。宋史·王珪傳:“敵圍之?dāng)?shù)重,復(fù)馳入,有驍將持白幟植槍以詈。”
《國語辭典》:白幡  拼音:bái fān
一種狹長的白色旗子。在喪禮中,排列在靈柩前,作為引導(dǎo),上面寫著死者的職銜和姓名。也稱為「引路幡」。
《漢語大詞典》:素旄
(1).即白旄。用旄牛尾為飾的白旗。古代用以指揮軍隊(duì)作戰(zhàn)。文選·史岑〈出師頌〉:“昔在 孟津 ,惟師 尚父 ,素旄一麾,渾一區(qū)字?!?李善 注:“尚書曰:‘王右秉白旄以麾?!?br />(2).用作君主的儀仗。 明 徐禎卿 《從吳學(xué)士侄奎觀模米襄陽山水圖并學(xué)士題識(shí)》詩:“白云縹緲 蒼梧 遙,旖如 湘君 垂素旄?!?/div>
《漢語大詞典》:素?fù)](素?fù)])
白旗,白幡。戰(zhàn)敗者表示投降的旗。揮,通“ 徽 ”。《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若迴斾方徂,登高岡而擊鼓吹,揚(yáng)素?fù)]以啟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李善 注引廣雅:“徽,幡也。徽與揮古通用?!?/div>
《漢語大詞典》:廂白旗(廂白旗)
鑲白旗。 清 代八旗之一。參見“ 八旗 ”。
分類:白旗八旗
《國語辭典》:八旗  拼音:bā qí
滿清時(shí)戶口的編制,以正黃、正白、正紅、正藍(lán)、鑲黃、鑲白、鑲紅、鑲藍(lán)八種來區(qū)別,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三類。清。瞿蛻園《歷代職官簡釋。八旗都統(tǒng)》:「八旗次序,以鑲黃、正黃、正白為上三旗,其馀為下五旗。行軍或行獵,則以鑲黃、正白、鑲白、正藍(lán)為左翼,馀為右翼?!?/div>
《國語辭典》:舉白旗(舉白旗)  拼音:jǔ bái qí
戰(zhàn)場上豎起白旗,以表示投降的標(biāo)幟。亦用以比喻服輸或沒辦法。如:「辯不過她那三寸不爛之舌,我只好舉白旗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