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衣原體(衣原體)  拼音:yī yuán tǐ
屬立克次菌目衣原體科。比病毒稍大,菌體球形,必須于細胞質內寄生,人工培養(yǎng)基上無法生長,對綠黴素及硫胺制劑有感受性。常見的傳染病為砂眼。也稱為「披衣菌」。
分類:病毒
《國語辭典》:胎里毒(胎里毒)  拼音:tāi lǐ dú
新生胎兒在母體內即受到病毒感染。
《國語辭典》:髓膜炎  拼音:suǐ mò yán
病名。為小兒神經系急性疾病,因細菌感染或由濾過性病毒所引起。有發(fā)燒、頭痛、嘔吐、抽筋等癥狀。服用抗生素,可得到良好的療效。
《國語辭典》:肝炎  拼音:gān yán
病名。肝臟受到濾過性病毒的感染或某些化學物的刺激所引起的炎癥。
《漢語大詞典》:痘漿(痘漿)
(1).痘皰中的漿液,含有天花或牛痘的濾過性病毒。《醫(yī)宗金鑒·幼科種痘心法要旨·痘漿種法》:“擇小兒出痘之順者,取其痘漿以棉拭之,分男左、女右,塞入鼻中,亦能發(fā)痘?!?br />(2).指痘苗。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我的種痘》:“但也不能就決定我對于牛痘已經決無感應,因為這校醫(yī)和他的痘漿,實在令我有些懷疑。”
《國語辭典》:肺炎  拼音:fèi yán
病名。肺的炎癥,出現發(fā)燒、發(fā)冷、咳嗽、喀痰、胸疼及呼吸困難等癥狀,常由細菌、病毒等引起。
《國語辭典》:黃熱病(黃熱?。 ?span id="v1jjoec" class='label'>拼音:huáng rè bìng
病名。一種經由蚊子傳染病毒的急性傳染病。有發(fā)高燒、心跳遲緩、嘔吐、黏膜出血、黃疸等癥狀。多見于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區(qū)。
《漢語大詞典》:病原體(病原體)
指能引起疾病的細菌、霉菌、病毒、病原蟲等。
《國語辭典》:病毒性肝炎  拼音:bìng dú xìng gān yán
一種會造成肝臟發(fā)炎的傳染病。傳染的病原是病毒,患病者常有食欲不振、全身乏力、惡心、嘔吐的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黃疸或肝臟腫大的現象。
《國語辭典》:產褥熱(產褥熱)  拼音:chǎn rù rè
病名。產婦在生產后產道因病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主要癥狀為發(fā)燒、下腹疼痛、陰道流血等。最常感染的部位為子宮內膜。也稱為「月子病」。其癥狀為發(fā)熱、低血鈣、肌肉無力、麻痹、循環(huán)虛脫等,常發(fā)生于分娩后七十二個小時內。
《漢語大詞典》:愛滋病
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種嚴重感染性疾病。病毒通過密切的性接觸、輸血而引起感染。主要癥狀有發(fā)熱、消瘦、乏力、體重減輕、腹瀉,以及淋巴結腫大和皮膚病變等。1979年于美國被首次發(fā)現。
《國語辭典》:電腦病毒(電腦病毒)  拼音:diàn nǎo bìng dú
一種具有類似生物病毒的潛伏、繁殖、傳染、破壞特性的電腦程式。當它侵入系統(tǒng)后,會改變電腦程式的指令,使原有功能失常,更嚴重的會消滅電腦中所建立的檔案配置表(FAT),使資料無從查詢。在連線網路中,對電腦的危害最大。有效預防的方法是不隨便拷貝他人程式或安裝防護程式。
《國語辭典》:潛伏期(潛伏期)  拼音:qián fú qí
接觸致病原(包括微生物、化學制劑、輻射等)至身體出現明顯癥狀或徵候之間的一段時間。疾病潛伏期可能短至不到一天,或者長達數十年。
《國語辭典》:氣管炎(氣管炎)  拼音:qì guǎn yán
1.病名。氣管、支氣管樹黏膜發(fā)炎的疾病。早期癥狀有胸骨下悶緊、發(fā)抖、鼻炎、喉嚨痛、肌肉痛、背痛及輕微發(fā)燒。晚期癥狀為咳嗽,易受刺激、黏痰,最后變成濃痰。常發(fā)生在冬季,預防方法為迅速治療上呼吸道感染。
2.「妻管嚴」的諧音。謔稱丈夫怕妻子。
《國語辭典》:皰疹  拼音:pào zhěn
病名。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的皮膚病。癥狀是在皮膚上出現群聚性水泡??煞譃閱渭儼捳钆c帶狀皰疹。如:「口唇皰疹」、「陰部皰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