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吳楚帆
(1911-1993)電影演員。福建泉州人。1932-1966年在香港主演二百五十余部影片,其中以《家》、《春》《秋》、《寒夜》為著名。曾創(chuàng)辦華聯(lián)影片公司、新潮影片公司。1966年后息影,移居加拿大。
《漢語大詞典》:斯琴高娃
(1949- )電影演員。蒙古族。內蒙古昭烏達盟寧城人。女。1980年起任八一電影制片廠演員。因主演《駱駝祥子》獲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和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主演《似水流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演員獎。1986年定居瑞士。
《漢語大詞典》:偷自行車的人
意大利故事片。利貢利德·西卡阿瑪托電影公司1948年聯(lián)合攝制。柴伐梯尼等人編劇,德·西卡導演,馬季奧拉尼主演。失業(yè)工人里西找到貼街頭廣告的工作,第一天上班,賴以代步的自行車被偷。為了不再失業(yè),他去偷別人的自行車,結果被車主發(fā)覺遭到毆打,使他在兒子面前失去了父親的尊嚴。
《國語辭典》:同期錄音(同期錄音)  拼音:tóng qí lù yīn
影片拍攝時,同時進行對話錄音的處理。也稱為「同步錄音」。
《漢語大詞典》:特技攝影(特技攝影)
電影中利用各種特殊技術和設備進行技巧攝影的總稱。包括快速攝影、低速攝影、模型攝影及各種合成攝影等。
《國語辭典》:紐約影展(紐約影展)  拼音:niǔ yuē yǐng zhǎn
成立于西元一九六二年,為林肯中心電影協(xié)會轄下的部門。旨在提升及推動電影事業(yè)活動,藉不定期而廣泛的試映會,提供新聞界及片商接觸及選映各國影片的機會。再者因每年舉辦影展活動,實利于國際影業(yè)的交流。
《國語辭典》:七年之癢(七年之癢)  拼音:qī nián zhī yǎng
源自由湯姆伊威爾、瑪麗蓮夢露主演的好萊塢著名電影。片名原名為The Seven Year Itch。內容描述一位男人結婚七年之后,趁太太攜子外出渡假,另結新歡。本指婚姻多年之后,對平淡規(guī)律生活,漸感無聊乏味,而產生非分之想,成為感情的轉捩點。后借此片名作丈夫出軌或外遇的代稱。
《國語辭典》:票房紀錄(票房紀錄)  拼音:piào fáng jì lù
電影或戲劇演出時的成績。如:「這部電影創(chuàng)下了賣座最高的票房紀錄?!?/div>
《國語辭典》:露天電影(露天電影)  拼音:lù tiān diàn yǐng
在室外播放的電影。如:「廟前播放的露天電影如果在戲院觀賞,聲光效果一定更好?!?/div>
《國語辭典》:羅西里尼(羅西里尼)  拼音:luó xī lǐ ní
Rossellini
人名。(西元1906~1977)義大利電影導演,因以戰(zhàn)爭記錄片作為自然背景,描繪德國占領義大利的真實生活圖景,而獲得新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始人的稱號。而后關注于宗教,拍攝有一系列有關圣方濟的軼事作品。代表作有《羅馬──不設防城市》、《游擊隊》、《斯特隆波里火山》等。也譯作「羅塞里尼」。
《國語辭典》:美術電影(美術電影)  拼音:měi shù diàn yǐng
不用真人實景,而是運用各種美術技巧塑造形象、表現(xiàn)主題情節(jié)的電影。如動畫、木偶、剪紙等影片。
《國語辭典》:視覺藝術(視覺藝術)  拼音:shì jué yì shù
1.稱有美感形象藉視覺以欣賞的藝術。如雕刻、繪畫等。也作「造形藝術」。
2.現(xiàn)代藝術潮流之一。利用照片、印刷、電影或人工的電光和音響,創(chuàng)造出特殊效果,讓欣賞者目眩神搖的動態(tài)藝術、超現(xiàn)實主義及普普藝術超寫實主義等,均屬于視覺藝術。
《國語辭典》:實驗電影(實驗電影)  拼音:shí yàn diàn yǐng
一種美國新電影運動,主張對人類采取新態(tài)度、新理解,并著重個人觀點表達,和運用特殊的拍攝技巧,以對抗好萊塢的商業(yè)電影。
《國語辭典》:首映典禮(首映典禮)  拼音:shǒu yìng diǎn lǐ
在影片的試映會上或選擇一家放映首輪片的戲院所舉行的電影首次放映活動。如:「影評和導影在影片首映典禮后,彼此互相討論及發(fā)表觀后感言?!?/div>
《國語辭典》:全景電影(全景電影)  拼音:quán jǐng diàn yǐng
一種寬銀幕電影。由三部攝影機拍攝畫面的三分之一,再由三臺同時運轉的放映機,同時投映于銀幕上,并組合成整幅畫面。此種電影均放映在寬闊弧形的銀幕上,可提供觀眾寬廣的水平視野享受。也稱為「環(huán)幕電影」、「三百六十度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