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生平  拼音:shēng píng
一生或有生以來。三國魏。劉楨公宴〉詩:「生平未始聞,歌之安能詳。」《儒林外史》第二○回:「這兩本是我生平所做的詩,雖沒有甚么好,卻是一生相與的人都在上面。」
《國語辭典》:生年  拼音:shēng nián
1.出生的那一年。《后漢書。卷七五。呂布傳》:「術(shù)生年以來,不聞天下有劉備,備乃舉兵與術(shù)對戰(zhàn)。」
2.活著的年數(shù)?!段倪x。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漢語大詞典》:身前
猶生前。 南朝 梁 庾肩吾 《侍宴》詩:“承恩謝命淺,念報(bào)在身前?!?span id="rcpqgpp" class="book">《古今小說·明悟禪師趕五戒》:“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話當(dāng)時(shí)恐?jǐn)嗄c?!?/div>
分類:身前生前
《國語辭典》:人道  拼音:rén dào
1.做人的道理?!兑捉?jīng)。系辭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不喜吊喪,而人道以此為重?!?br />2.人倫。指社會(huì)的倫理關(guān)系。《禮記。喪服小記》:「親親、尊尊、長長,男女之有別,人道之大者也?!埂妒酚?。卷二三。禮書》:「人道經(jīng)緯萬端,規(guī)矩?zé)o所不貫?!?br />3.發(fā)生性關(guān)系。元。施惠《幽閨記》第二二出:「一時(shí)見君子,匆匆遽成人道也?!埂缎咽酪鼍墏鳌返谒乃幕兀骸腹湃四凶尤?,女子二十而嫁,使其氣血充足,然后行其人道?!?br />4.尊重人類權(quán)利,愛護(hù)人的生命,關(guān)心人性的道德理念。
5.佛教用語。六道之一。指人類。
《國語辭典》:人道主義(人道主義)  拼音:rén dào zhǔ yì
一種尊重人類價(jià)值,以謀求全體人類安寧幸福為理想的主義。強(qiáng)調(diào)博愛精神,主張超越人種、國家、宗教等差異,承認(rèn)人人平等,肯定人性。并以伸張正義,維護(hù)人權(quán),同情弱小和救濟(jì)貧困,反對政治迫害及種族歧視為其主要內(nèi)容。
《國語辭典》:先天  拼音:xiān tiān
1.天地之初,宇宙本體?!段倪x。王儉。褚淵碑文》:「深達(dá)先天之運(yùn),匡贊奉時(shí)之業(yè)?!骨?。洪升《長生殿》第四六出:「這壇本在虛空辟建,象涵太極法先天?!?br />2.人受之于天的稟賦。如:「先天不足」?!都t樓夢》第二八回:「林妹妹是內(nèi)癥,先天生的弱?!?br />3.先于天時(shí)而行事,有先見之明?!兑捉?jīng)。乾卦。文言曰》:「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shí)。」《文選。陸機(jī)。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自昔哲王,先天而順。」
4.哲學(xué)上指與生俱來,先于感覺經(jīng)驗(yàn)和直接實(shí)踐的。
《國語辭典》:遺音(遺音)  拼音:yí yīn
1.馀音、馀韻?!抖Y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br />2.死者存留在活人記憶中的說話聲音?!段倪x。潘岳。悼亡詩三首之二》:「寢興目存形,遺音猶在耳?!?br />3.古人所流傳下來的音樂?!段倪x。嵇康。琴賦》:「情舒放而遠(yuǎn)覽,接軒轅之遺音。」
《漢語大詞典》:生時(shí)(生時(shí))
(1).出生的年、月、日、時(shí)。 宋 秦觀 《望海潮》詞之四:“但恐生時(shí)注著,合有分于飛。” 許地山 《兇手》第一幕:“上面寫的是大哥底生時(shí)本命。”
(2).活著的時(shí)候;生前。 元 武漢臣《老生兒》第三折:“他今死了,也道的個(gè)生時(shí)了了,死后為神。”《廿載繁華夢》第三回:“大人生時(shí),曾説過有三十來萬帶回京去。”
《國語辭典》:哀榮(哀榮)  拼音:āi róng
1.哀指死時(shí)哀痛;榮指生時(shí)榮顯?!赴s」指生前死后皆蒙受榮寵。唐。杜甫八哀詩。贈(zèng)左仆射鄭國公嚴(yán)公武〉:「匡汲俄寵辱,衛(wèi)霍竟哀榮?!?br />2.特指人死后所得到的贊賞聲名。如:「素人畫家洪通生前窮困潦倒,死后倍受哀榮。」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七。龍尾道》:「過家上冢,懇章盡得于哀榮;跋山涉川,之任敢辭于艱險(xiǎn)?!?/div>
《國語辭典》:遺訓(xùn)(遺訓(xùn))  拼音:yí xùn
前人遺留下來的訓(xùn)示、教誨。晉。陶淵明〈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二首之二:「先師有遺訓(xùn),憂道不憂貧?!顾?。歐陽修 瀧岡阡表:「乃列其世譜,具刻于碑,既又載我皇考崇公之遺訓(xùn),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
《漢語大詞典》:遺意(遺意)
(1).死者生前或臨終時(shí)的意見、愿望。《后漢書·劉愷傳》:“故 居巢侯 劉般 嗣子 愷 ,當(dāng)襲 般 爵,而稱父遺意,致國弟 憲 ,遁亡七年,所守彌篤?!?span id="ovkoxor"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東海定王霖傳》:“ 明帝 即位,以先帝遺意,愛寵 霖 異於諸國?!?span id="avxztex" class="book">《陳書·袁泌傳》:“其子述 泌 遺意,表請之,朝廷不許,贈(zèng)金紫光祿大夫,謚曰 質(zhì) 。”
(2).指前人的心愿、意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一·起居注:“ 江陵相 定議,以修撰、編、檢、史官充日講者,日輪一員,記注起居,兼録圣諭詔冊等。今日之制,即本 江陵 遺意也。”
(3).前人或古代事物留下的意味、旨趣。 宋 梅堯臣 《省符上人》詩:“獨(dú)聞依舊坐焚香,尚把殘編討遺意?!?清 梁章鉅 浪跡續(xù)談·玉皇山:“《杭州府志》云: 龍山 者, 錢氏 郊天之所,釋老之談,或云 阿育王 ,或云 玉皇 ,皆祀天遺意也。” 郁達(dá)夫 《過去》:“所以這港市的建筑,還帶著些當(dāng)時(shí)的時(shí)代性,很有一點(diǎn)中古的遺意?!?/div>
《漢語大詞典》:壽宮(壽宮)
(1).供神之宮。《楚辭·九歌·云中君》:“蹇將憺兮壽宮,與日月兮齊光?!?王逸 注:“壽宮,供神之處也。祠祀皆欲得壽,故名為壽宮也。”漢書·郊祀志:“於是上病癒,遂起,幸 甘泉 ,病良已。大赦,置壽宮神君。神君最貴者曰 太一 ?!?顏師古 注引 臣瓚 曰:“壽宮,奉神之宮也?!?br />(2).寢宮。呂氏春秋·知接:“公慨焉嘆,涕出,曰:‘嗟乎,圣人之所見豈不遠(yuǎn)哉!若死者有知,我將何面目以見 仲父 乎?!’蒙衣袂而絶乎壽宮。” 高誘 注:“壽宮,寢堂也。”
(3).墓祠;又常指皇帝生前預(yù)筑的陵墓。 宋 洪朋 《寄題胡公祠堂》詩:“堂后壽宮閟日月,堂前荒草橫古今?!?span id="nvhldyq" class="book">《明史·方從哲傳》:“又語及壽宮, 從哲 等以先帝山陵對。帝自指曰:‘朕壽宮也?!T臣皆泣?!?span id="wrnqvax" class="book">《清史稿·禮志五》:“ 康熙 二年,相度 遵化 鳳臺(tái)山 建 世祖 陵,曰 孝陵 。先是 世祖 校獵於此,停轡四顧曰:‘此山王氣蔥鬱,可為朕壽宮?!?/div>
《漢語大詞典》:猗蘭(猗蘭)
(1). 漢 殿名。相傳 漢武帝 誕生前,父 景帝 夢赤彘從云中而下,入 崇蘭閣 ,因改閣名為 猗蘭殿 。后 武帝 生于此殿。見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 唐 楊炯 《幽蘭賦》:“ 楚襄王 蘭臺(tái) 之宮,零落無叢, 漢武帝 猗蘭 之殿,荒涼幾變?!苯柚傅蹣I(yè)。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詩:“仙李蟠根大, 猗蘭 奕葉光?!?楊倫 箋注:“漢武故事:‘帝以七月七日旦,生於 猗蘭殿 ?!?br />(2).古琴曲《猗蘭操》的省稱。 明 王守仁 《龍?zhí)兑棺?/span>詩:“臨流欲寫《猗蘭》意, 江 北 江 南無限情?!?明 徐霖 《繡襦記·試馬調(diào)琴》:“再彈一曲《猗蘭》如何?”參見“ 猗蘭操 ”。
(3).喻情操高潔之士。 清 杜岕 《將之吳門述懷呈荔軒》詩:“書此誌遠(yuǎn)游,取琴重為彈。皪哉匡時(shí)略,諒弗棄猗蘭?!?清 劉獻(xiàn)廷 《感興》詩之一:“長松萎空山,猗蘭秀空谷?!?/div>
《漢語大詞典》:猗蘭操(猗蘭操)
古琴曲名。多抒生不逢時(shí)、懷才不遇之情。樂府詩集·琴曲歌辭二·猗蘭操 宋 郭茂倩 題解:“一曰《幽蘭操》……《琴操》曰:‘《猗蘭操》, 孔子 所作。 孔子 歷聘諸侯,諸侯莫能任。自 衛(wèi) 反 魯 ,隱谷之中,見香蘭獨(dú)茂,喟然嘆曰:“蘭當(dāng)為王者香,今乃獨(dú)茂,與眾草為伍?!蹦酥管嚕俟闹?,自傷不逢時(shí),託辭於香蘭云?!?/div>
《國語辭典》:治命  拼音:zhì mìng
疾病未篤、神智清明時(shí)的合理遺命?!蹲髠鳌P迥辍罚骸笭栍孟热酥蚊?,余是以報(bào)?!?/div>
《國語辭典》:事先  拼音:shì xiān
事情發(fā)生之前?!端问?。卷三四○。劉摯傳》:「故希賞之志,每在事先;奉公之心,每在私后?!挂沧鳌甘虑啊埂?/div>
分類:事先生前
《國語辭典》:孤島(孤島)  拼音:gū dǎo
獨(dú)立的小島。常用以比喻孤立的地區(qū)。如:「在共黨統(tǒng)治時(shí)期的東德境內(nèi),西柏林猶如一座孤島?!埂肚迨犯?。卷二八四。林亮列傳》:「將吏以孤島難守,僉議撤歸廈門,各遣家屬登舟?!?/div>
《漢語大詞典》:賜謚(賜謚,賜諡)
亦作“ 賜諡 ”。大臣死后,天子依其生前事跡評定褒貶給予稱號。周禮·春官·大史:“小喪賜謚?!?鄭玄 注:“小喪,卿大夫也?!?span id="tgqzwws" class="book">《史記·秦本紀(jì)》:“四十八年, 文公 太子卒,賜謚 竫公 ?!?span id="pufqtto" class="book">《宋史·司馬光傳》:“ 夏竦 賜謚 文正 , 光 言:‘此謚之至美者, 竦 何人,可以當(dāng)之?’改 文莊 ?!?span id="ilofxsv" class="book">《明史·禮志十四》:“若官品未高而侍從有榮,或以死勤王事者,特賜諡,非常例。”《東周列國志》第三回:“ 鄭伯友 死於王事,賜諡為 桓 。” 魯迅 《準(zhǔn)風(fēng)月談·“抄靶子”》:“對于 中國 的有一部分并不是‘人’的生物,洋大人如何賜謚,我不得而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