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朱頡 朝代:東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漢南陽宛人。朱暉子。習儒術(shù)。安帝時累遷至陳相。卒,私謚貞宣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163 【介紹】: 東漢南陽宛人,字公叔。朱暉孫。篤于學,舉孝廉。桓帝時拜侍御史,諫大將軍梁冀求賢能,戒侈暴,不聽。永興元年為冀州刺史,舉劾權(quán)貴,為政嚴明。以忤宦官被輸作左校,太學生數(shù)千人為訟其冤。后拜尚書。祿仕數(shù)十年,蔬食布衣,家無余財。及卒,蔡邕與門人謚為文忠先生。
全后漢文·卷二十八
穆,字公叔,暉孫。元初末,為郡督郵,后舉孝廉。順帝末,辟大將軍梁冀府。桓帝初,舉高第,為侍御史。永興中,擢冀州刺史,坐事征詣廷尉,輸作左校,釋歸鄉(xiāng)里。征拜尚書。延熹六年,發(fā)疽卒,年六十四,贈益州太守,蔡邕與門人議謚曰文忠先生。有《集》二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187 【介紹】: 東漢潁川許人,字仲弓。少為縣吏,有志好學,縣令鄧邵使受業(yè)太學。除太丘長,修德清靜,百姓以安。黨錮禍起,人多逃避求免,寔自請囚禁。遇赦得出。居鄉(xiāng)閭,累征不就。卒于家,海內(nèi)往吊者三萬余人。謚文范先生。與子紀、諶,并著高名,時號“三君”。
全后漢文·卷六十三
寔,字仲弓,潁川許人。少為縣吏都亭刺佐,后為督郵,復為郡西門亭長,轉(zhuǎn)功曹。司空黃瓊辟選理劇,補聞喜長,復再遷除太丘長。坐黨事逮捕,遇赦。靈帝初,大將軍竇武辟為掾?qū)?,后復坐黨事免。累徵不起。中平四年卒,年八十四,私謚曰文范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185 【介紹】: 名或作丹。東漢陳留外黃人,字史云。少游三輔,從馬融通經(jīng)?;傅蹠r為萊蕪長,遭母憂,不赴。后辟太尉府,議者欲以為侍御史,遂遁出,賣卜于市,生活貧困。后遭黨錮,窮居自若,言貌無改。及黨禁解,三府累辟不就。卒謚貞節(jié)先生。
全后漢文·卷六十八
冉,或作丹,字史云,陳留外黃人?;傅蹠r,除萊蕪長,遭母喪不到官。后辟太尉府,議者欲以為侍御史,逃去。遭黨錮十馀年,后辟三府,應(yīng)司空命,自劾退。又辟太尉府,以疾不行。中平二年卒,年七十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西晉吳郡錢塘人,字子安。博涉典籍。吳時舉茂才,累遷臨海太守。政有異能,吳末,謝病還家,敦悅?cè)鍖W。入晉,累征不起。年六十九卒。吳國內(nèi)史賀循勒碑紀其德行。謚曰文貞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晉中山(今河北定州市)人,字巨和。懷帝永嘉之亂,隱于泰山。恬靜寡欲,修導養(yǎng)之法。不研經(jīng)典,授業(yè)以形不以言。前秦主苻堅遣使征之,至長安。堅賜以衣冠,任其為齊尚父,均不受。乞還泰山。堅以安車送之,行達華山,嘆曰:“我東岳道士,沒于西岳,命也?!奔瓣P(guān)而死。謚曰安道先生。
索襲 朝代:前涼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十六國時前涼敦煌人,字偉祖。虛靜好學,不應(yīng)州郡之命。研習陰陽之術(shù),著天文地理十余篇。張茂時敦煌太守陰澹請為三老,會病卒,年七十九。謚玄居先生。
公孫永 朝代:十六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十六國時襄平人,字子陽。隱于平郭南山,農(nóng)耕自養(yǎng),年九十余。與公孫鳳俱被前燕慕容煒征至鄴,不拜亦不言。一歲余,詐狂,送還。前秦苻堅遣使致問,未至而亡。堅悼之,謚崇虛先生。
宋纖 朝代:十六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十六國時敦煌效谷人,字令艾。少有遠操。隱于酒泉南山。明究經(jīng)緯,弟子三千,有盛名。州郡辟命,不至。后張祚征為太子友,尋遷太子太傅。上疏曰:“臣生不喜存,死不悲沒。今當命終,乞如素愿。”遂不食而卒。年八十二。謚玄虛先生。
全晉文
纖字令艾,敦煌效谷人,隱居酒泉南山,張祚征為太子友,尋遷太傅,不食而卒,年八十二,謚曰玄虛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西晉略陽人,字承休。世以經(jīng)學致位。明究群籍,尤精史書。不應(yīng)州郡之命。穆帝時前涼主張祚逼征為博士祭酒。既至,署太子友,上疏乞還。祚遣還張掖東山。年八十四卒。謚曰玄德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55—434 【介紹】: 即道生,俗稱生公。南朝宋僧。鉅鹿人,寓居彭城。俗姓魏。幼從竺法汰出家,隨師姓竺。后游長安,從鳩摩羅什受業(yè)關(guān)中,羅什門下有“四圣”、“十哲”,道生都預其列。東晉安帝義熙五年還至建康,住青園寺。入宋,深為文帝所敬重。主張“頓悟成佛”、“一闡提人皆有佛性”等。時大經(jīng)未至,聞?wù)唠y信,忤眾被擯。遂南下虎丘山。傳說曾聚石為徒,講《涅槃經(jīng)》,石為點頭。后入廬山,預蓮社。卒于山中。文帝元嘉七年,大本《涅槃》傳到建業(yè),一闡提有佛性,果如其說。著述甚多,有《維摩》、《法華》諸經(jīng)義疏及《善不受報義》、《頓悟成佛義》等,多已佚失,今存《法華經(jīng)疏》。
全宋文·卷六十二
道生,彭城人,師事法汰,初住龍光寺,隆安中入廬山,尋往長安,師事鳩摩羅什。義熙中南歸,元嘉十一年卒。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一 弘法科
出魏氏。鉅鹿人也。客居彭城。世衣冠。父為廣威令。生幼而卓異。沙門竺法汰見之。大驚曰。此兒豈受功名富貴縛者耶。而生亦欣然。愿隨歸山中為弟子。年十五。便能講授。一時名流。莫敢犯其詞鋒。于是名震法苑。居廬山七年。與慧嚴慧睿入長安。從羅什受業(yè)。什門英豪數(shù)百。無有出其右者。還都館于青園寺。宋太祖文皇帝特加禮敬。方設(shè)大會。帝地坐親同眾齋。食至。眾疑日晚。不敢下箸。帝曰。日未晚也。才中耳。生曰。向日麗天。今天言日中。何得非中。舉缽便食。一眾從之。帝大悅。王弘范泰顏延之。皆造門結(jié)好。生每以真丹所譯經(jīng)文。未能盡達佛旨。而學者又滯見聞。然其所謂。善不受報。頓悟成佛。惟忘言得旨者知之。乃著二諦論。佛性常有論。法身無色論。佛無凈土論。應(yīng)有緣論。皆網(wǎng)羅舊說。發(fā)其淵奧。皎如日星。而或者憎嫉之。已而涅槃泥洹前品。先至秦京。生熟讀之曰。一闡提人。自當成佛。此經(jīng)未盡耳。于是講輩交攻之。誣以為邪說。據(jù)律當擯。生白眾誓曰。若我所說。不合經(jīng)義。愿于此身目見惡報。若實契佛心。愿舍壽時據(jù)獅子座。乃受擯袖手南還。仍館青園。其年夏雷震青園佛殿。有龍升天。光射西壁。改名龍光。眾疑其異。俄生果去青園。而至吳之虎丘山。日豎石為聽徒。講涅槃經(jīng)。至闡提有佛性處。則謂石曰。如我所說。義契佛心否。石皆為動。若首肯之者。遂還廬山銷景巖。及涅槃大本至南京。果言闡提皆有佛性。生見而尉喜不自勝。宋元嘉十一年十一月庚子。升法座。詞音朗潤。聽者悅悟。俄麈尾墮地。隱幾而化。有釋慧生者。繼止龍光。有高行。時號大小生以別之。
神僧傳·卷第三
竺道生。本姓魏氏。鉅鹿人。生而穎悟聰哲若神。其父知非凡器愛而異之。后值沙門竺法汰。遂改俗歸依。及年在志學便登講座。吐納問辯辭清珠玉。雖宿望學僧當時名士。皆慮挫詞窮莫敢詶抗。年至具戒器鑒日深。初入廬山幽棲七年。常以入道之要慧解為本。故鉆研群經(jīng)。萬里從師不憚疲苦。后游長安從什公受業(yè)。關(guān)中僧眾咸謂神悟。還止青園寺。宋太祖文皇深加嘆重。后太祖設(shè)會。帝親同眾御于地筵。下食良久。眾咸疑日晚。帝曰。始可中耳。生曰。白日麗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遂取缽便食。于是一眾從之。莫不嘆其樞機得衷。時涅槃后品未至。生曰。闡提皆當成佛。此經(jīng)來未盡耳。于是文字之師。誣生為邪擯而遣之。生白眾誓曰。若我所說不合經(jīng)義。請于見身即見惡報。若實契佛心愿舍壽時據(jù)師子座。竟拂衣入?yún)侵⑶鹕?。豎石為徒講涅槃經(jīng)。至闡提有佛性處曰。如我所說契佛心否。群石皆首肯之。其年夏雷震青園佛殿。龍升于天光影西壁。因改寺名曰龍光。時人嘆曰。龍既去生必行矣。俄而投跡廬山肖影巖岫。山中僧眾咸共敬服。后涅槃大本至于南京。果稱闡提悉有佛性。與生所說若合符契。生既獲斯經(jīng)。尋即講說。以宋元嘉十一年。于廬山升于法座講說涅槃。將畢忽見麈尾紛然而墜。端坐正容隱幾而卒。
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四
竺道生。本姓魏。鉅鹿人。寓居彭城家世仕族。父為廣戚令。鄉(xiāng)里稱為善人。生幼而穎悟聰哲若神。其父知非凡器。愛而異之。后值沙門竺法汰。遂改俗歸依。伏膺受業(yè)。既踐法門俊思奇拔。研味句義即自開解。故年在志學便登講座。吐納問辯辭清珠玉。雖宿望學僧當世名士。皆慮挫詞窮。莫敢酬抗。年至具戒器鑒日深。性度機警神氣清穆。初入廬山幽棲七年。以求其志。常以入道之要慧解為本。故鉆仰群經(jīng)斟酌雜論。萬里隨法不憚???。后與慧睿慧嚴同游長安。從什公受業(yè)。關(guān)中僧眾咸謂神悟。后還都止青園寺。寺是晉恭思皇后褚氏所立本種青處因以為名。生既當時法匠。請以居焉。宋太祖文皇深加嘆重。后太祖設(shè)會。帝親同眾御于地筵。下食良久。眾咸疑日晚。帝曰。始可中耳。生曰。白日麗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遂取缽便食。于是一眾從之。莫不嘆其樞機得衷。王弘范泰顏延并挹。敬風猷從之問道。生既潛思日久徹悟言外。乃喟然嘆曰。夫象以盡意。得意則象忘。言以詮理。入理則言息。自經(jīng)典東流譯人重阻。多守滯文鮮見圓義。若忘筌取魚始可與言道矣。于是校閱真俗研思因果。乃立善不受報頓悟成佛。又著二諦論佛性當有論法身無色論佛無凈土論應(yīng)有緣論等?;\罩舊說妙有淵旨。而守文之徒多生嫌嫉。與奪之聲紛然競起。又六卷泥洹先至京師。生剖析經(jīng)理洞入幽微。乃說阿闡提人皆得成佛。于時大本未傳。孤明先發(fā)獨見忤眾。于是舊學以為邪說譏憤滋甚。遂顯大眾擯而遣之。生于大眾中正容誓曰。若我所說反于經(jīng)義者。請于現(xiàn)身即表厲疾。若與實相不相違背者。愿舍壽之時據(jù)師子座。言竟拂衣而游。初投吳之虎丘山。旬日之中學徒數(shù)百。其年夏雷震青園佛殿。龍升于天光影西壁。因改寺名號曰龍光。時人嘆曰。龍既已去生必行矣。俄而投跡廬山。銷影巖岫。山中僧眾咸共敬服。后涅槃大本至于南京。果稱闡提悉有佛性。與前所說合若符契。生既獲斯經(jīng)尋即講說。以宋元嘉十一年冬十一月庚子。于廬山精舍升于法座。神色開朗德音俊發(fā)。論議數(shù)番窮理盡妙。觀聽之眾莫不悟悅。法席將畢忽見麈尾紛然而墜。端坐正容隱幾而卒。顏色不異似若入定。道俗嗟駭遠近悲泣。于是京邑諸僧內(nèi)慚自疚追而信服。其神鑒之至徵瑞如此。仍葬廬山之阜。初生與睿公及嚴觀同學齊名。故時人評曰。生睿發(fā)天真。嚴觀洼流得?;哿x彭享進??軠Y于默塞。生及睿公獨標天真之目。故以秀出群士矣。初關(guān)中僧肇始注維摩。世咸玩味。生乃更發(fā)深旨顯暢新異及諸經(jīng)義疏。世皆寶焉。王微以生比郭林宗。乃為之立傳旌其遺德。時人以生推闡提得佛。此語有據(jù)。頓悟不受報等時亦為憲章。宋太祖嘗述生頓悟義。沙門僧弼等皆設(shè)巨難。帝曰。若使逝者可興。豈為諸君所屈。后龍光又有沙門寶林。初經(jīng)長安受學。后祖述生公諸義。時人號曰游玄生。著涅槃記及注異宗論檄魔文等。林弟子法寶亦學兼內(nèi)外。著金剛后心論等。亦祖述生義焉。近代又有釋慧生者。亦止龍光寺。蔬食善眾經(jīng)兼工草隸。時人以同寺相繼。號曰大小二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34—489 【介紹】: 南朝齊沛國相人,字子圭。劉惔六世孫。少篤學,博通五經(jīng)。州辟祭酒主簿,宋孝武帝大明四年,舉秀才,除奉朝請不就,聚眾教授。丹陽尹袁粲薦為秘書郎,不見用。粲誅,瓛微服往哭,并致賻助。入齊,高帝拜為彭城郡丞,遷會稽。以儒業(yè)冠于當世。謚貞簡。
全齊文·卷十八
瓛字子圭,小名阿稱,沛國相人,晉丹楊尹惔六世孫,大明中舉秀才,除奉朝請,不就,除邵陵王郡主簿、安陵王國常侍、安成王撫軍參軍,免,除車騎參軍、南彭城郡丞、尚書祠部郎,并不拜。齊受禪,重拜彭城郡丞,除會稽郡丞、步兵校尉,不拜,永明七年卒。天監(jiān)元年,詔立碑,謚曰貞簡先生。有集三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38—495 【介紹】: 南朝齊南陽涅陽人,字靈預。徙居江陵。宋明帝泰始中,仕至晉平王驃騎記室、當陽令。后罷官歸家靜處,齊武帝永明中,齊明帝建武中,累征不出,信釋氏。注《法華經(jīng)》。
全齊文·卷二十
虬字靈預,一字德明,南陽涅陽人,晉豫州刺史喬七世孫。宋泰始中為晉平王驃騎記室,除當陽令,罷歸。齊建元初,豫章王辟荊州別駕,永明中征通直郎,建武中征國子博士,并不就,卒。謚曰文范先生,有集二十四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09 【介紹】: 南朝梁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蕭思話孫。起家齊司徒法曹行參軍。入梁,為丹陽尹。梁武帝賜錢八萬,一朝散諸親友。遷司徒左西屬,南徐州治中。靜退寡欲,任情通率。后征為中書侍郎,求出為諸暨令,到任十余日,掛冠去,還山宅,獨居屏事。卒謚貞文先生。
全梁文·卷二十四
視素,南蘭陵人,宋郢州刺史思話孫。仕齊至太子洗馬。入梁,累遷丹陽尹丞、南徐州治中。征為中書侍郎,辭不就。天監(jiān)八年卒。親故私謚曰貞文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52或456—536 【介紹】: 南朝梁丹陽秣陵人,字通明。讀書萬卷,善琴棋,工草隸,博通歷算、地理、醫(yī)藥等。蕭道成(齊高帝)為相時,引為諸王侍讀,除奉朝請。齊武帝永明十年,隱居句容句曲山。梁武帝禮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每以咨詢,時稱“山中宰相”。晚號華陽真逸。主張儒、佛、道合流。有《本草經(jīng)集注》、《肘后百一方》等。謚貞白先生。
全梁文·卷四十六
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宋末為諸王侍讀,入齊除奉朝請,永明十年解職,大同二年卒,年八十五,贈中散大夫,謚曰貞白先生,有《三禮目錄注》一卷,《論語》集注十卷,《真誥》十卷,《本草》十卷,《本草經(jīng)集注》七卷,《太清草木集要》二卷,《補闕肘后百一方》九卷,《練化雜術(shù)》一卷,《太清諸丹集要》四卷,《合丹節(jié)度》四卷,《服餌方》三卷,《集》三十卷,《內(nèi)集》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