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王國(王國)  拼音:wáng guó
1.天子統(tǒng)治的國家。即中央政府?!对娊?jīng)。小雅。六月》:「王于出征,以匡王國。」三國魏。曹植責(zé)躬詩〉:「廣命懿親,以藩王國。」
2.指古代邊疆少數(shù)民族所建之國?!稏|觀漢記。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紀(jì)》:「是時(shí),名都王國有獻(xiàn)名馬、寶劍、直百金?!?br />3.近代指君主制或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如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荷蘭王國等。
4.喻相對(duì)獨(dú)立的領(lǐng)域或范疇。如:「這個(gè)國家能成為汽車王國,靠的是不斷的創(chuàng)新。」
《國語辭典》:挪威王國(挪威王國)  拼音:nuó wēi wáng guó
Kingdom of Norway
國名。位于北歐,斯坎地納維亞半島西部。面積三十二萬三千八百七十八平方公里,人口四百多萬。首都奧斯陸(Oslo)。人民主要信仰基督教,主要語言為挪威語。挪威建國約在十一世紀(jì),但其間經(jīng)常為丹麥統(tǒng)治。西元一八一四年,瑞典迫丹麥割讓挪威,但為挪威拒絕,同年五月十七日挪威召開國民會(huì)議頒布憲法,舉丹麥王子為挪威國王,并訂該日為國慶日。幣制為Norweigain Kroner。簡稱為「挪威」。
《國語辭典》:瑞典王國(瑞典王國)  拼音:ruì diǎn wáng guó
Kingdom of Sweden
國名。北歐的立憲王國,位于斯堪的那維亞半島的東部,西界挪威,東北界芬蘭,東瀕波斯尼亞灣,東南臨波羅的海,西南接卡特加特海峽,面積四十一萬九百二十八平方公里,人口約八百五十萬。首都為斯德哥爾摩(Stockholm)。人民多信仰基督教,主要語言為瑞典語,英語亦通用。盛產(chǎn)磁鐵礦,鋼鐵、機(jī)械和軍火工業(yè)都頗負(fù)盛名。境內(nèi)河湖交錯(cuò),森林廣布,木材、造紙等工業(yè)發(fā)達(dá)。為北歐彊域最大、人口最多及最富裕的國家。簡稱為「瑞典」。
《國語辭典》:荷蘭王國(荷蘭王國)  拼音:hé lán wáng guó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國名。歐洲西北部的立憲王國,東界西德,南接比利時(shí),西、北部瀕北海,全境地勢(shì)低平,有百分之三十八的地區(qū)低于海平面,為著名的低地國。面積四萬一千一百六十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五百萬。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政府所在地為海牙(Hague)。主要信仰為天主教、基督教。荷蘭語為正式官方語言。西元一八一四年脫離法國,獲得獨(dú)立。幣制為Euro。簡稱為「荷蘭」。
《國語辭典》:呂底亞王國(呂底亞王國)  拼音:lǚ dǐ yà wáng guó
國名。位于小亞細(xì)亞,西濱愛琴海。西元前七世紀(jì)中期至西元前六世紀(jì)中期,曾一度稱霸小亞細(xì)亞,極為隆盛,后為波斯所滅。受希臘文化影響很深,以音樂及染料著名。
《國語辭典》:賴索托王國(賴索托王國)  拼音:lài suǒ tuō wáng guó
Kindom of Lesotho
國名。位于非洲南部,在南非共和國境內(nèi),為一內(nèi)陸國。面積三萬零三百五十五平方公里,人口約一百七十五萬人。首都為馬賽魯(Maseru)。人民的宗教信仰有天主教、基督教、拜物教,主要語言為英語及巴索托語。原為英國殖民地,西元一九六六年十月四日獨(dú)立,并定該日為國慶日。幣制為Lesotho Loti。簡稱為「賴索托」。
《國語辭典》:摩洛哥王國(摩洛哥王國)  拼音:mó luò gē wáng guó
Kingdom of Morocco
國名。位于西北非,東接阿爾及利亞,西臨大西洋,南界西屬撒哈拉,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西班牙相對(duì)。面積四十四萬六千五百五十平方公里,人口約三千五百三十六萬。首都拉巴特(Rabat),信奉伊斯蘭教。語言以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一般亦通行法語、西班牙語。于西元一九五六年三月二日獨(dú)立,訂三月三日為國慶日,幣制Moroccan Dirham。物產(chǎn)有谷類、葡萄、橄欖等,盛產(chǎn)磷灰石。簡稱為「摩洛哥」。
《國語辭典》:尼泊爾王國(尼泊爾王國)  拼音:ní bó ěr wáng guó
Kingdom of Nepal
國名。位于中亞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內(nèi)陸國。面積約十四萬七千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九百六十萬。首都為加德滿都( Kathmandu)。人民多信奉印度教或大乘佛教,以尼泊爾語為國語。西元一八一四年英國入侵而被控制,但于一九五○年脫離英國成為一君主立憲國家,每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為其國慶日。幣制單位為Rupee。簡稱為「尼泊爾」。
《國語辭典》:西班牙王國(西班牙王國)  拼音:xī bān yá wáng guó
Kingdom of Spain
國名。位于南歐伊比利半島的大部分,面積五十萬零四千七百五十平方公里,人口約三千八百萬。首都馬德里(Madrid)是全國政治及鐵路交通中心。人民多信仰天主教,主要語言為西班牙語。十六世紀(jì)時(shí),國力鼎盛,為西班牙的黃金時(shí)代,至十七世紀(jì)國勢(shì)轉(zhuǎn)衰。西元一八九八年美西戰(zhàn)爭,西班牙失去其殖民地古巴及菲律賓。物產(chǎn)有果類、麥類等,所產(chǎn)的美麗奴種綿羊,毛長而細(xì),是世界最優(yōu)良的羊種之一。盛產(chǎn)水銀和質(zhì)優(yōu)量多的鐵礦。幣制為Euro。簡稱為「西班牙」。
《國語辭典》:亞拉岡王國(亞拉岡王國)  拼音:yà lā gāng wáng guó
Aragon
西班牙古王國。在今烏厄斯加、薩拉哥撒、德魯厄爾三州境內(nèi),立國于西元一○三四年。至一四六九年裴迪南第五與卡斯提爾女王結(jié)婚,遂于一四七九年合并,建立西班牙國。
《國語辭典》:西哥德王國(西哥德王國)  拼音:xī gē dé wáng guó
國名。西元第四世紀(jì)時(shí),原居歐洲北部的日耳曼(Germans)人,因受亞洲匈奴民族的威脅,又羨慕南歐富庶的生活條件,故大舉南移,滅西羅馬帝國,在伊比利半島上建立西哥德王國。
《國語辭典》:比利時(shí)王國(比利時(shí)王國)  拼音:bǐ lì shí wáng guó
Kingdom of Belgium
國名。位于歐洲中部偏西,西臨北海。面積三萬零五百二十八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一百三十萬,首都為布魯塞爾(Brussels),信仰天主教、基督教、猶太教。語言以法語、荷語、德語為主。于西元一八三○年十月四日獨(dú)立,國慶日訂于七月二十一日,幣制為Euro。簡稱為「比利時(shí)」。
《國語辭典》: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拼音:shā wū dì à lā bó wáng guó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國名。位于亞洲西南部,占阿拉伯半島的大部分。面積二百二十四萬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四百五十萬。首都為利雅德(Riyadh)。人民多信仰回教,主要語言為阿拉伯語。于西元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日獨(dú)立,國慶日為九月二十三日。幣制為Riyal。簡稱為「沙烏地阿拉伯」。
《國語辭典》:約旦哈希米王國(約旦哈希米王國)  拼音:yuē dàn hā xī mǐ wáng guó
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
國名。位于亞洲西部。面積九萬一千平方公里(不含西岸面積),人口約三百五十萬。首都安曼(Amman)。人民多信仰伊斯蘭教,主要語言為阿拉伯語、英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為奧圖曼帝國的一部分,西元一九一五年阿拉伯漢志酋長取得英國支持,擁兵反抗土耳其,攻占外約旦、敘利亞、伊拉克等地,成立臨時(shí)自治政府。一九二○年,外約旦劃入英國托管巴勒斯坦地區(qū)內(nèi)。一九二一年,英國允今王胡笙祖父入主外約旦,受英國保護(hù),直到一九四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始正式宣告獨(dú)立,所以訂該日為國慶日。幣制為Jordan Dinar。簡稱為「約旦」。
《國語辭典》: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  拼音:dà bù liè diān jì běi ài ěr lán lián hé wáng guó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國名。位于西北歐島嶼、大西洋與北海之間。由大不列顛島與愛爾蘭島北部合組而成。面積二十四萬四千一百零八平方公里,人口約六千四百六十萬。首都為倫敦(London)。人民多信仰英國國教,主要語言為英語。國慶日為四月二十一日。幣制為Pound Sterling。通稱為「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