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有罪
(1).有犯法的行為。亦指有犯法行為的人。書·皋陶謨:“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span id="0xcrp0a" class="book">《國語·晉語七》:“臣聞 絳 之志,有事不避難,有罪不避刑,其將來辭?!?span id="6gpenkr" class="book">《漢書·宣帝紀》:“蓋聞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 唐 虞 猶不能化天下?!?br />(2).有過錯。 古華 《芙蓉鎮(zhèn)》第一章五:“ 桂桂 心里好反悔,把自己的女人惹哭了,有罪?!?br />(3).表示失敬陪禮之辭。《快心編二集》第九回:“昨日有罪極了,又累 白老爹 走了兩遭,叫老婢置身無地。”
《國語辭典》:不犯  拼音:bù fàn
1.不侵犯、不侮逆長上。漢。武帝〈賢良詔〉:「朕聞昔在唐虞,畫象而民不犯?!箷x。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子瑜都長,體性純懿,諫而不犯,正而不毅。」
2.不必煩勞。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二折:「我著他今日不犯,明日送來?!埂段饔斡洝返谌兀骸肝蚩盏溃骸阂豢筒环付?。若沒有,我也定不出此門?!弧?br />3.沒有理由或必要?!都t樓夢》第六四回:「若說是請人呢,不犯先忙著把個爐擺出來?!埂妒幙苤尽返诙兀骸改莾蓚€是梁山上的強盜,沒來由說我去入夥,我憑的沒路走,也不犯做賊,便做賊,也不犯做宋江的副手?!?/div>
《國語辭典》:違法(違法)  拼音:wéi fǎ
不守法,違背法律的規(guī)定。如:「挪用公款是違法的行為?!?/div>
《國語辭典》:干紀(干紀)  拼音:gān jì
1.違反法紀。漢。潘勖〈冊魏公九錫文〉:「犯關干紀,莫不誅殛?!箷x。干寶〈晉紀總論〉:「故其民有見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義。又況可奮臂大呼聚之以干紀作亂之事乎?」
2.責任、關系。《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這門上是我的干紀,出入都是我通稟,你卻說這等鬼話?!埂毒劳ㄑ?。卷一八。老門生三世報恩》:「雖然學問未充,養(yǎng)他一兩科,年還不長,且脫了鮮于同這件干紀?!?/div>
《國語辭典》:犯罪  拼音:fàn zuì
違反法令的行為?!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改阌植辉缸铮y道官府來拿你的母親去不成?!埂段拿餍∈贰返谌嘶兀骸高@人雖說是陸制軍送來的,究竟他是犯罪的人,陸制軍作不得主?!挂沧鳌阜赴浮?。
《國語辭典》:連坐(連坐)  拼音:lián zuò
一人犯罪而使其親屬、朋友、鄰居等遭牽連而受罰。《史記。卷六八。商君傳》:「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挂沧鳌概宰埂?/div>
《漢語大詞典》:知從(知從)
亦作“ 知縱 ”。 謂知道別人犯法而不檢舉告發(fā)。 漢 律定為有罪。后漢書·梁統(tǒng)傳:“豪桀犯禁,姦吏弄法,故重首匿之科,著知從之律,以破朋黨,以懲隱匿。” 李賢 注:“知縱謂見知故縱, 武帝 時立見知故縱之罪,使 張湯 等著律?!?/div>
《漢語大詞典》:畏法
(1).懼怕犯法。荀子·王霸:“百官則將齊其制度,重其官秩,若是則百吏莫不畏法而遵繩矣?!?br />(2).猶嚴法。后漢書·祭遵傳:“一眚之故,以致感憤,惜哉,畏法之敝也!” 李賢 注:“畏法,猶嚴法也。”新唐書·崔衍傳:“ 衍 儉約畏法,室無妾媵?!?/div>
分類:懼怕犯法
《國語辭典》:坐法  拼音:zuò fǎ
因過錯而犯法獲罪?!妒酚洝>硪弧鹚?。田叔傳》:「后數(shù)歲,叔坐法失官?!埂稘h書。卷六四上。吾丘壽王傳》:「遷侍中中郎,坐法免?!挂沧鳌缸铩埂?/div>
《國語辭典》:歷法(曆法)  拼音:lì fǎ
推算日月、星辰的運行,以定歲時、節(jié)令的方法。依不同文化、時代而有分別。以太陽為基準的,稱為「陽歷」;以月亮為基準的,稱為「陰歷」。我國的農(nóng)歷則以陽歷為主,陰歷為輔,是陰陽合歷?!缎绿茣?。卷二五。歷志一》:「歷法尚矣,自堯命羲、和,歷象日月、星辰,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其事略見于書?!?/div>
《漢語大詞典》:冒法
違犯法規(guī)。新唐書·食貨志四:“亭戶冒法,私鬻不絶?!?宋 王栐 燕翼詒謀錄卷三:“ 東坡 進策有‘一官三人共之’之説……蒞官之日少,閑居之日長,而士大夫至於冒法,況今一官而五、六人共之耶?”
《漢語大詞典》:試法(試法)
(1).試探法律,觸犯法律。參見“ 以身試法 ”。
(2).考試律令知識。 宋 秦觀 《法律下》:“臣嘗思之其所以然者無他,始於試法而已,朝廷試士以法者,欲其習為吏也?!?span id="qaaiq06"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四》:“先朝患官吏不習律令,欲誘之讀法,乃減任子出官年數(shù),去守選之格,概令試法,通者隨得注官。”
《國語辭典》:以身試法(以身試法)  拼音:yǐ shēn shì fǎ
不顧法律的制裁而故意犯法。《漢書。卷七六。王尊傳》:「故行貪鄙,能變更者與為治。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埂段拿餍∈贰返诹鸹兀骸负吆撸垢乙陨碓嚪▎??」
《國語辭典》:故縱(故縱)  拼音:gù zòng
1.故意縱使他人犯罪?!稘h書。卷二三。刑法志》:「于是招進張湯、趙禹之屬,條定法令,作見知故縱、監(jiān)臨部主之法?!?br />2.故意縱使犯人脫逃?!逗鬂h書。卷二二。馬武傳》:「帝故縱之,以為笑樂?!?/div>
《漢語大詞典》:三宥
(1).指古代對犯罪者可從輕處理的三種情況。周禮·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贊司寇聽獄訟……壹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孔子家語·刑政》:“ 孔子 曰:‘成獄成於吏,吏以獄成告於正,正既聽之,乃告大司寇。聽之,乃奉於王。王命三公、卿士參聽棘木之下,然后乃以獄之成疑於王。王三宥之以聽命而制刑焉?!?王肅 注:“君王尚寬宥,罪雖以定,猶三宥之。”隋書·刑法志:“ 周 王立三刺以不濫,弘三宥以開物。” 清 沈育 《皋陶祠》詩:“主德寬三宥,臣心慎五章?!?br />(2).古代王、公家族之人犯法,有寬恕三次之制。禮記·文王世子:“公族無宮刑,獄成,有司讞于公,其死罪,則曰:‘某之罪在大辟?!湫套?,則曰:‘某之罪在小辟?!唬骸吨??!兴居衷唬骸诒??!衷唬骸吨!兴居衷唬骸诒??!叭?,不對,走出,致刑于甸人?!?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張酺傳》:“臣聞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義,過厚不過薄?!?宋 蘇軾 東坡志林·趙高李斯:“古者公族有罪,三宥然后制刑。”
(3).古代天子、諸侯勸食的禮儀。宥,同“ 侑 ”。周禮·春官·大司樂:“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鄭玄 注:“宥,猶勸也?!?南朝 梁 蕭子云 《雍雅》詩之二:“百禮斯洽,三宥已行。”按,天子、諸侯于每月初一、十五日加牲進食,稱大食。
《國語辭典》:觸網(wǎng)(觸網(wǎng))  拼音:chù wǎng
1.犯法?!赌鲜?。卷二九。蔡廓傳》:「卿何敢故爾觸網(wǎng)?」
2.球或球員碰觸球網(wǎng)。如:「這球觸網(wǎng),重新開球?!?/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