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固體地球物理學
曾稱“大地物理學”。研究地殼及其以下部分的內部構造、組成、物理性質和發(fā)生的各種物理過程的學科。有地震學、地磁學、地力學、應用地球物理學、大地構造物理學等分支學科。
《國語辭典》:核膜  拼音:hé mò
包圍在細胞核外的膜。由內外二層膜組成,厚度共約二十至一百奈米,為分隔細胞核與細胞質的界膜。核膜控制各種物質的進出。
《國語辭典》:柏林大學(柏林大學)  拼音:bó lín dà xué
University of Berlin
為德國著名國立大學之一。在1809年為洪堡(W. von Humboldt)所創(chuàng)設,為強調研究的現(xiàn)代大學。二次大戰(zhàn)結束后劃入東德。在美國、英國和法國的支持下,于西元1948年成立柏林自由大學于西柏林。東德的柏林大學乃改名為「柏林洪堡大學」。東西德統(tǒng)一后,兩校仍各自獨立,名稱未再改變。
《漢語大詞典》:地球物理學(地球物理學)
研究地球本身及其周圍空間的物理性質和物理現(xiàn)象的科學。其研究對象為電離層、地磁、極光、地震、重力加速度等。研究依據(jù)主要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觀察站、觀察臺網進行觀察所提供的資料。
《漢語大詞典》:丁西林
(1893-1974)劇作家、物理學家。江蘇泰興人。早年留學英國攻物理,回國后任北京大學、中央大學教授。建國后任文化部副部長等。作有多幕劇《妙峰山》,獨幕劇《一只馬蜂》、《壓迫》《三塊錢國幣》等。
《漢語大詞典》:地震學(地震學)
研究地震預報和預防、地震成因和分布以及與地震有關的各種物理現(xiàn)象的學科。從地震學的研究,還可以獲得有關地球內部構造的資料,對地球的內部構造作理論的推斷。
《漢語大詞典》:電子論
用物質是由帶電粒子構成的假設來解釋各種物理現(xiàn)象的理論。經典電子論是1895年由洛倫茲提出的,它把電磁波與物質相互作用歸結為電磁波與物質中電子的相互作用。金屬電子論是1898年由德國物理學家黎開和德魯臺提出的,它認為金屬導電和導熱現(xiàn)象是因為金屬中有自由電子的緣故。
《漢語大詞典》:氣象火箭
探測高層大氣的物理特征(如氣壓、溫度、濕度等)和現(xiàn)象的探空火箭。通常為小型無控制火箭,重10~100千克。探測高度30~100千米。
《國語辭典》:人工流產(人工流產)  拼音:rén gōng liú chǎn
胚胎發(fā)育期間,利用藥品或人工方法,使胎兒脫離母體而死亡。也稱為「打胎」、「墮胎」。
《國語辭典》:聚礦作用(聚礦作用)  拼音:jù kuàng zuò yòng
由于地球內部的物理及化學變化,而使地層中的各種金屬分離出來,并與同類金屬聚集在一起的作用。
《國語辭典》:蠟療(蠟療)  拼音:là liáo
一種物理治療法。將固體石蠟加熱,敷在患處治療疾病,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并能抑制炎癥的發(fā)展,對關節(jié)炎、扭傷等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