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菊版  拼音:jú bǎn
我國常用的印刷紙張規(guī)格。紙張的尺寸是以開數(shù)來計算,最大為全開,紙張尺寸約為620釐米乘以872釐米。也稱為「A版」。
《國語辭典》:泥版  拼音:ní bǎn
印刷術(shù)上為復(fù)制印版的母型。西元一八○四年由英國人史坦荷(Earl of Stanhope)伯爵所發(fā)明。作法是將黏土平涂成版,覆于活字排成的印版上,用力一壓,泥面就陷成陰文。在使用時澆镕鉛于泥面,即成陽文鉛版。但泥版一經(jīng)澆鉛,就會破碎,故只能澆鑄一次。
《國語辭典》:版權(quán)所有(版權(quán)所有)  拼音:bǎn quán suǒ yǒu
未經(jīng)版權(quán)持有者的同意,不得翻印改編(某書的全部或部分)成任何體裁的說明。
《國語辭典》:版面設(shè)計(版面設(shè)計)  拼音:bǎn miàn shè jì
對于書報雜志等每一頁進行設(shè)計,使得文字或圖書能夠適當分配而表達意念。
《國語辭典》:增訂版(增訂版)  拼音:zēng dìng bǎn
書籍經(jīng)過增補訂正的版本。
《國語辭典》:真筆版(真筆版)  拼音:zhēn bǐ bǎn
用骨膠、甘油、水溶合制成的印刷底版。富彈性,易于吸附色素,施壓后可滲色透印。也稱為「膠版」。
《國語辭典》:雕版印刷  拼音:diāo bǎn yìn shuā
將文字或圖案先雕刻在木板上再行印刷,為我國印刷術(shù)的最早形式。唐代已有雕板印刷的佛經(jīng)、歷書、詩文集等,至宋代日益興盛,雕印、刻工的技術(shù)十分精致。
《國語辭典》:電腦排版(電腦排版)  拼音:diàn nǎo pái bǎn
利用電腦編排、處理排版資料??捎陔娔X顯示器上,直接處理大量的文書資料編輯、排版、印刷工作,省略了原稿分類再交付檢字、打字、照相打字后再行組版的復(fù)雜手續(xù)。
《國語辭典》:打字排版  拼音:dǎ zì pái bǎn
一種印刷書籍的文字編輯方式??煞譄崾脚c冷式兩種。熱式排版須先熔鉛鑄字,再逐字檢排制成印刷版。冷式排版不須高溫鑄字,而采其他方法,可分撞擊式、照相打字、電腦打字等方式。
《國語辭典》:出版自由  拼音:chū bǎn zì yóu
人民在法律范圍內(nèi),有印行及散布書籍、圖書的權(quán)利與自由。
《國語辭典》:平版畫(平版畫)  拼音:píng bǎn huà
利用水和油性的反撥作用,在平面版上必要的部分,施以顏料,再拓印于紙上,此種畫稱為「平版畫」。
《國語辭典》:木版畫(木版畫)  拼音:mù bǎn huà
以木板做為刻版印畫的材料,刻成想像中的畫面后,再經(jīng)拓印于紙、布成畫,稱為「木版畫」。也稱為「木板畫」、「木刻畫」。
《國語辭典》:濃縮版(濃縮版)  拼音:nóng suō bǎn
作品、影片等因為內(nèi)容冗長,因此擇取其精華部分重新加以剪接、編輯出版,稱為「濃縮版」。如:「這部電影原長三個半小時,經(jīng)導(dǎo)演考慮后,決定剪接成二個小時的濃縮版上映?!?/div>
《國語辭典》:絕版書(絕版書)  拼音:jué bǎn shū
毀版不再重印的書。如:「這本絕版書在市面上已看不到,非常地珍貴?!?/div>
分類:不再重印
《國語辭典》:節(jié)略版(節(jié)略版)  拼音:jié lüè bǎn
自整部著作抽出部分重印,或?qū)⒃瓡右怨?jié)錄刊行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