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愛憎(愛憎)  拼音:ài zēng
喜好和憎惡?!俄n非子。說難》:「故彌子之行,未變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后獲罪者,愛憎之變也。」唐。元稹紀(jì)懷贈李六戶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韻〉:「投分多然諾,忘言少愛憎?!?/div>
《國語辭典》:愛憎分明(愛憎分明)  拼音:ài zēng fēn míng
喜好和憎惡的態(tài)度十分明確。如:「大哥一向處事果斷、愛憎分明,絕不妥協(xié)?!?/div>
《漢語大詞典》:好憎
猶愛憎。《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不為丑美好憎,不為賞罰喜怒?!?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杜欽傳》:“臣聞玩色無厭,必生好憎之心;好憎之心生,則愛寵偏於一人?!?/div>
分類:愛憎
《漢語大詞典》:五欲
(1).指耳、目、鼻、口、心的欲望。管子·內(nèi)業(yè):“節(jié)其五欲,去其二兇?!?br />(2).佛教謂色、聲、香、味、觸五境生起的情欲。亦謂財欲、色欲、飲食欲、名欲、睡眠欲。大智度論卷十七:“哀哉眾生,常為五欲所惱,而猶求之不已……世人愚惑,貪著五欲,至死不捨。為之,后世受無量苦。”《法華經(jīng)·譬喻品》:“凡夫淺識,深著五欲。” 宋 蘇軾 《以石易畫晉卿難之復(fù)次前韻》:“定心無一物,法樂勝五欲?!?br />(3).道教沿襲其說而稍有不同。謂聲、色、香、味、愛憎之欲。云笈七籤卷十:“五欲者,謂耳欲聲,便迷塞不能止;目欲色,便淫亂發(fā)狂;鼻欲香,便散其精神;口欲味,便受罪入網(wǎng)羅;心欲愛憎,便偏邪失正平。”
《漢語大詞典》:傾向性(傾向性)
(1).文學(xué)藝術(shù)名詞。指文學(xué)家、藝術(shù)家在作品中流露出來的社會思想和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愛憎情緒。
(2).泛指對某方面的愛憎傾向。如:他的講話傾向性是十分明顯的,還能聽不出來?
《國語辭典》:加膝墜淵(加膝墜淵)  拼音:jiā xī zhuì yuān
墜淵,推入深淵。加膝墜淵指愛則抱于膝上,憎則欲拋于深淵。語本《禮記。檀弓下》:「進(jìn)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比喻人的愛憎無常。也作「加膝墜泉」。
愛憎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謂愛親憎怨也。八十華嚴(yán)經(jīng)二十八曰:「愿一切眾生,舍愛憎心,斷貪恚結(jié)?!狗ㄈA經(jīng)藥草喻品曰:「我觀一切,普皆平等,無有彼此愛憎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