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海峽群島(海峽群島)  拼音:hǎi xiá qún dǎo
Channel Islands
群島名。位于英吉利海峽的南方,介在法國諾曼第半島和不列塔尼半島之間,面積一百九十四平方公里。西元一○六六年以后歸英國所管。盛產(chǎn)水果、番茄、馬鈴薯、花卉等。
《國語辭典》:麥哲倫海峽(麥哲倫海峽)  拼音:mài zhé lún hǎi xiá
Magellan Strait
海峽名。在南美洲最南端,介于南美洲大陸與火地島之間,東接大西洋,西連太平洋,長約五八○公里,寬約三至三十二公里,風(fēng)大潮急,航行困難,于西元一五二○年為探險家麥哲倫所發(fā)現(xiàn),故稱為「麥哲倫海峽」。
《國語辭典》:麻六甲海峽(麻六甲海峽)  拼音:má lù jiǎ hǎi xiá
海峽名。位于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連接南海及印度洋,為遠(yuǎn)東、澳、歐洲間往返的重要交通孔道。長九百二十五公里,寬一百八十五公里。
《國語辭典》:猶加敦海峽(猶加敦海峽)  拼音:yóu jiā dūn hǎi xiá
Yucatan Strait
海峽名。位于古巴之西,猶加敦半島東北,連接加勒比海與墨西哥灣。
《國語辭典》:巴曼得海峽(巴曼得海峽)  拼音:bā màn dé hǎi xiá
Babel-Mandeb Straits
海峽名。位于亞洲阿拉伯半島與非洲索馬利蘭之間,為出入紅海的要沖,近海處多暗礁,形勢奇險。
《國語辭典》:拜占庭帝國(拜占庭帝國)  拼音:bài zhàn tíng dì guó
東羅馬帝國。西元三二四年君士坦丁大帝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旁建立新首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古名拜占庭,所以東羅馬帝國也稱為「拜占庭帝國」。拜占庭帝國在宗教上信奉希臘正教,文化上不僅繼承了希臘文化,更創(chuàng)造了拜占庭文化。其帝國于一四五三年被鄂圖曼土耳其人滅亡。
《國語辭典》:開普不列敦(開普不列敦)  拼音:kāi pǔ bù liè dūn
Cape Breton
島名。位于加拿大東端,面臨大西洋,隔喀波特海峽與紐芬蘭相對,為橫貫加拿大的公路、國家鐵路東端的終點,產(chǎn)煤、鐵、木材等。也稱為「布里敦角」。
《國語辭典》:荷莫茲海峽(荷莫茲海峽)  拼音:hé mò zī hǎi xiá
Strait of Hormuz
海峽名。位于伊朗和阿曼之間,寬五十五至九十五公里,為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等波斯灣產(chǎn)油國的往來要道,亦是國際重要的戰(zhàn)略地帶。
《國語辭典》: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  拼音:mò sān bǐ kè rén mín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Mozambique
國名。位于非洲東南部,東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馬達(dá)加斯加島相望,北界坦尚尼亞及馬拉威,西界羅得西亞,西北界尚比亞,南界南非共和國與史瓦濟蘭。面積七十八萬九千八百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五百六十萬,有華僑兩百人。首都馬布多(Maputo)。人民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拜物教。主要語言為葡萄牙語、班圖語、英語。于西元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五日脫離葡萄牙獨立,稱為「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國慶日訂為六月二十五日。幣制為Meticais。簡稱為「莫三比克」。
《國語辭典》:敦克爾克大撤退(敦克爾克大撤退)  拼音:dūn kè ěr kè dà chè tuì
敦克爾克是法國北部面向多佛(Dover)海峽的海港。在二次大戰(zhàn)時,三十五萬盟軍在此被德軍包圍,英首相邱吉爾乃下令緊急撤退,是歷史上秩序最好的一次大撤退。
《國語辭典》:新加坡共和國(新加坡共和國)  拼音:xīn jiā pō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Singapore
國名。位于馬來半島南端、麻六甲海峽口,為一島國。面積約六百二十平方公里,人口約二百七十萬,首都為新加坡(Singapore)。居民以華人為主,多信仰佛教、回教、印度教及基督教,主要語言為英語、華語及馬來語。于西元一九六五年八月九日獨立,遂以該日為國慶日。幣制為Singapore Dollar。也稱為「新加坡」、「星洲」。
《國語辭典》:巴布亞紐幾內(nèi)亞(巴布亞紐幾內(nèi)亞)  拼音:bā bù yà niǔ jī nèi yà
Papua New Guinea
國名。位于南太平洋,隔著托雷斯海峽與澳大利亞相望。由巴布亞(Papua)及紐幾內(nèi)亞(New Guinea)兩個殖民地合并組成。面積四十六萬一千六百九十平方公里,人口約三百六十九萬。首都為摩爾斯貝港(Port Moresby),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原始宗教,主要語言為英語。巴布亞、紐幾內(nèi)亞原為英、德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由聯(lián)合國交給澳大利亞合并托管治理,改名為巴布亞紐幾內(nèi)亞。西元一九七五年九月十六日托管結(jié)束,正式獨立,并訂該日為國慶日。幣制單位為Kina。
《國語辭典》:英法海底隧道  拼音:yīng fǎ hǎi dǐ suì dào
貫穿英倫海峽,連接英法兩國的海底隧道。構(gòu)思遠(yuǎn)自十九世紀(jì)初,西元一九八六年一月由英法兩國政府宣布開始建造,一九九三年竣工。全長五十公里,其中三十八公里經(jīng)過海底。由兩條主要鐵路隧道及一條維生、緊急用途的小隧道組成。全部經(jīng)費約三千一百億臺幣,由民間集資。搭乘行經(jīng)英法海底隧道的「歐洲之星」(Eurostar)火車由倫敦的滑鐵盧(Waterloo)車站與Kent郡的Ashford出發(fā),至巴黎的北站(Gard du Nord)需三小時。
《國語辭典》:希望小學(xué)(希望小學(xué))  拼音:xī wàng xiǎo xué
由海峽兩岸、港澳地區(qū)有心人士分別捐資,為大陸偏遠(yuǎn)與物資缺乏的貧困地區(qū)所興建的小學(xué)。此項工作屬「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在西元1989年發(fā)起的「希望工程」的一部分,旨在協(xié)助低收入戶的兒童就學(xué),包括興建教室與資助學(xué)生就學(xué)。
《國語辭典》:巽他海峽(巽他海峽)  拼音:xùn tā hǎi xiá
Sunda Strait
海峽名。位于印尼爪哇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長約一百五十公里,寬二十六至一百一十公里,水深五十至八十公尺。溝通爪哇海與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