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81,分33頁顯示  上一頁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溪津
小平津
仙津
平津邸
門津
瑤津
津船
碧津
清津
梁津
津關(guān)
津城
津岸
棘津
津南
《駢字類編》:溪津
唐 李賀 綠章封事 石榴花發(fā)滿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
《漢語大詞典》:小平津
在今 河南省 孟津縣 東北 黃河 上。 東漢 靈帝 時于此設關(guān),為 河南 八關(guān)之一。后漢書·靈帝紀“置八關(guān)都尉官” 唐 李賢 注:“八關(guān)謂 函谷 、 廣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轅 、 旋門 、 小平津 、 孟津 也?!眳㈤?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河南·孟津縣》
《漢語大詞典》:仙津
舊時迷信指巫婆下神時口中的唾液。《醒世緣彈詞》卷二:“侍女說道:‘將此仙津與少爺腹上推摩一萬八千下,自有功效。’”
《漢語大詞典》:平津邸
見“ 平津館 ”。
《漢語大詞典》:平津館(平津館)
(1).亦作“ 平津邸 ”、“ 平津閣 ”。 漢 公孫弘 為丞相,封 平津侯 ,起客館,開東閣,招請士人。后因以“平津館”等稱高級官僚延納賓客的處所。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吳明徹墓志銘》:“歸 平津 之館,時聞櫪馬之嘶;舍 廣城 之傳,裁見諸侯之客?!?南朝 齊 陸厥 《奉答內(nèi)兄希叔》詩:“出入 平津邸 ,一見 孟嘗 尊?!?唐 韓翊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營》:“遠屬 平津閣 ,前驅(qū) 博望侯 ?!?清 鄭燮 《李鍇》詩:“西風吹冷 平津閣 ,何處重尋孔雀屏。”
(2). 清 孫星衍 任 山東 督糧道時,治所即在 公孫弘 所封 平津 故地,因名其書齋為 平津館 ,所刊叢書名《平津館叢書》。 清 孫星衍 《平津館記》:“予參藩 山左 ,駐節(jié) 安德 ,地為 平原 故郡,當 燕 齊 孔道,通人過訪無虛日……所以名吾館者,以識風土古跡,后之 士夫 為國樹人,或有慕夫開閤之風也。”
《駢字類編》:門津(門津)
唐 李紳 入揚州郭 堤繞門津喧井市,路交村陌混樵漁。
《漢語大詞典》:瑤津
天河,仙界。借以婉稱人死后魂靈歸宿之處。《宋史·樂志十五》:“最情傷,從輦嬪嬙,指瑤津路,淚雨泣千行。”宋史·樂志十五:“瑤津風物勝 蓬壺 ,春色至,望琱輿。”
《駢字類編》:津船
柳貫送王正臣經(jīng)歷赴浙東詩見溪釀下
《駢字類編》:碧津
唐 吳筠 步虛詞十首 其五 碧津湛洪源,灼爍敷荷花。
《國語辭典》:清津  拼音:qīng jīn
城市名。在韓國東北部,東瀕日本海,原為小漁村,自西元一九○八年開港后,商業(yè)蒸蒸日上,成為韓國北部的大商港。
《漢語大詞典》:梁津
(1).謂為橋以渡。《楚辭·離騷》:“麾蛟龍使梁津兮,詔西皇使涉予?!?王逸 注:“以蛟龍為橋,乘之以渡?!?br />(2).指橋梁與渡口。 漢 劉向 說苑·權(quán)謀:“於是 衛(wèi)君 乃修梁津而擬邊城。 智伯 聞 衛(wèi) 兵在境上,乃還。”
分類:橋梁渡口
《國語辭典》:津關(guān)(津關(guān))  拼音:jīn guān
在水陸要地所設的關(guān)口。《淮南子。脩務》:「上峭山,赴深溪,游川水,犯津關(guān)。」?jié)h。賈誼過秦論〉:「繕津關(guān),據(jù)險塞。」
《駢字類編》:津城
李尤津城門銘津名自定位月在未溫風郁暑鷹鳥習鷙
《漢語大詞典》:津岸
水邊;涯岸。三國志·魏志·公孫淵傳“ 淵 遣使南通 孫權(quán)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周賀 浮舟百艘,沉滯津岸,貿(mào)遷有無?!?清 嶷如居士 《〈西游補〉序》:“今觀十六回中,客塵為據(jù),主帥無皈,一葉泛泛,誰為津岸?”
分類:水邊涯岸
《漢語大詞典》:棘津
古代 黃河 津渡名。地在今 河南省 延津縣 東北。相傳 周文王 師 姜尚 ( 呂尚 )未遇時曾賣食于此。左傳·昭公十七年:“九月丁卯, 晉 荀吳 帥師涉自 棘津 。”史記·游俠列傳:“昔者 虞舜 窘於井廩, 伊尹 負於鼎俎, 傅説 匿於 傅險 , 呂尚 困於 棘津 ……此皆學士所謂有道仁人也,猶然遭此菑。” 張守節(jié) 正義:“尉繚子云 太公望 行年七十,賣食 棘津 云?!卑矗癖?span id="fwntwdi" class="book">《尉繚子》作“盟津”。 唐 李白 《梁甫吟》:“君不見 朝歌 屠叟辭 棘津 ,八十西來釣 渭 濱。” 宋 秦觀 《司馬遷論》:“ 傅説 匿於 傅巖 , 呂尚 困於 棘津 ?!?/div>
《駢字類編》:津南
吳志賀齊傳注權(quán)征合肥還為張遼所掩襲于津北幾至危殆齊時率三千兵在津南迎權(quán)權(quán)既入大船會諸將飲宴齊下席涕泣而言曰至尊人主常當持重今日之事幾致禍敗群下震怖若無天地愿以此為終身誡權(quán)自前收其淚曰大慚謹以尅心非但書諸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