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訓(xùn)釋(訓(xùn)釋)
(1).注解;解釋。《梁書·儒林傳·司馬筠》:“ 鄭玄 不辨三慈,混為訓(xùn)釋,引彼無服,以注‘慈己’,后人致謬,實此之由?!?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案 孔安國 注尚書,亦謂之傳。斯則傳者,亦訓(xùn)釋之義乎?”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書·全唐文紀事:“至評騭優(yōu)劣,訓(xùn)釋音義,辨證異同,見於 唐 以來各集,亦詳加摭拾?!?br />(2).教訓(xùn)并釋放。 樊增祥 《李昭春呈詞》:“ 張元智 等仍候隨堂薄責(zé)、訓(xùn)釋可也?!?/div>
《漢語大詞典》:解注
注解。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二》:“中興之后,大司農(nóng) 鄭眾 、侍中 賈逵 各為《春秋左氏傳》作解注?!?span id="uhtvqzz" class="book">《晉書·儒林傳·氾毓》:“時有好古慕德者諮詢,亦傾懷開誘,以一隅示之。合《三傳》為之解注,撰《春秋釋疑》、《肉刑論》,凡所述造七萬餘言?!?/div>
分類:注解
《漢語大詞典》:注訓(xùn)(注訓(xùn))
注解。后漢書·何休傳:“﹝ 何休 ﹞又注訓(xùn)孝經(jīng)論語、風(fēng)角七分,皆經(jīng)緯典謨,不與守文同説?!?/div>
分類:注解
《漢語大詞典》:指解
(1).猶注解。 宋 司馬光 《進古文〈孝經(jīng)〉指解表》:“臣愚幸得補文館之缺,以經(jīng)史為職。竊覩秘閣所藏古文孝經(jīng), 先秦 舊書,傳注遺逸,孤學(xué)堙微,不絶如綫。是敢不自揆量,妄以所聞,為之指解?!?br />(2).指點解說。《西游記》第八回:“眾菩薩獻畢,因請 如來 明示根本,指解源流?!?/div>
《漢語大詞典》:詩傳(詩傳)
(1).詩經(jīng)的注解。漢書·楚元王劉交傳:“ 元王 好,諸子皆讀, 申公 始為傳,號《魯詩》。 元王 亦次之傳,號曰《元王詩》,世或有之?!?顏師古 注:“凡言傳者,謂為之解説,若今《毛氏傳》也?!?br />(2).詩經(jīng)的注本。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nèi)板經(jīng)書紀略:“《詩傳》六本,六百三十五葉?!?br />(3).指詩經(jīng)《春秋三傳》。北史·儒林傳上·劉獻之:“少而孤貧,雅好《傳》?!?br />(4).詩的總集。 清 王昶 有湖海詩傳四十六卷。
《國語辭典》:注疏  拼音:zhù shù
注解及闡釋注解的文字合稱為「注疏」。唐。韓愈 冬薦官殷侑狀:「前件官兼通三傳,傍習(xí)諸經(jīng),注疏之外,自有所得?!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9666' target='_blank'>邢炳 〈孝經(jīng)注疏序〉:「奧旨微言,已備解乎注疏?!?/div>
《漢語大詞典》:傳箋(傳箋)
詩經(jīng)的注解。詩經(jīng)注有 漢 毛公 傳與 鄭玄 箋。 清 馬瑞辰 有毛詩傳箋通釋
分類:注解毛公
《漢語大詞典》:訓(xùn)注(訓(xùn)註)
亦作“ 訓(xùn)註 ”。 訓(xùn)釋注解。晉書·鄭沖傳:“初, 沖 與 孫邕 、 曹羲 、 荀顗 、 何晏 共集論語諸家訓(xùn)注之善者,記其姓名,因從其義,有不安者輒改易之,名曰《論語集解》?!?span id="n4ilgp7" class="book">《舊唐書·儒學(xué)傳上·曹憲》:“ 憲 又訓(xùn)注 張揖 所撰《博雅》,分為十卷?!?宋 洪邁 容齋四筆·小學(xué)不講:“ 許叔重 收集篆、籀、古文諸家之學(xué),就隸為訓(xùn)注,謂之説文?!?明 胡居仁 《碧峰書院賦》:“訓(xùn)註繁而理昧,孰能免乎冥行?!?/div>
《漢語大詞典》:論疏(論疏)
論述和注解。 梁啟超 《南??迪壬鷤鳌?/span>第三章:“彼時所譯者,皆初級普通學(xué),及工藝、兵法、醫(yī)學(xué)之書,否則 耶蘇 經(jīng)典論疏耳,於政治哲學(xué),毫無所及?!?/div>
分類:論述注解
《漢語大詞典》:原注
原中的注解。多指原作者的自注。 清 葉廷琯 《吹網(wǎng)錄·劫灰錄補注跋并撰人辨》:“余嘗以舊本??痹?,既一一標明;補注引用諸書,則無從徧考矣?!?/div>
《國語辭典》:白文  拼音:bái wén
1.書本中不加注解的正文。
2.鏤刻器物或印章,所凹下的文字或花紋部分,稱為「白文」?!端问贰>硭?。太宗本紀一》:「舒州上玄石,有白文曰:『丙子年出趙號二十一帝』」。也稱為「陰文」。
《漢語大詞典》:注說(註説)
注解和說明。 南朝 梁 沈約 《佛記序》:“博尋經(jīng)藏,搜採註説,條別流分,各以類附?!?/div>
《漢語大詞典》:注家(註家)
注解古籍的人。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侯記原昔病記:“注家引二事,一為 歐陽公 《詩話》……一為 張師正 括異志?!?郭沫若 《我怎樣寫五幕史劇〈屈原〉》:“《離騷》里面有‘ 椒 專佞以諂謾’一句,向來注家以為即是 子椒 。”
從事注釋的人。 朱自清 《陶詩的深度》:“歷來註家大約總以為 陶 詩除《述酒》等二三首外,文字都平易可解,用不著再費力去作註?!?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門閥觀念》:“註家引 唐 代宰相世系表以為證:‘ 杜 氏曾任宰相者十一人, 韋 氏十四人?!?/div>
《漢語大詞典》:先鄭(先鄭)
指 東漢 鄭眾 。 鄭眾 和時代稍后的 鄭玄 都曾注解古代經(jīng)書。后代注疏家為分別二 鄭 ,以 鄭眾 曾任大司農(nóng),因稱 鄭司農(nóng) ;又因 鄭眾 輩行在先,故稱 眾 為先 鄭 , 玄 為后 鄭 。
《漢語大詞典》:漢注(漢注)
漢 代學(xué)者對以儒家經(jīng)典為主的古籍所作的注解。 漢 注對古代注釋、訓(xùn)詁等有重大的影響。 清 皮錫瑞 經(jīng)學(xué)歷史·經(jīng)學(xué)復(fù)興時代:“ 漢 注古奧, 唐 疏繁復(fù),初學(xué)先看注疏,人必畏難,當(dāng)以近人經(jīng)説先之?!?張舜徽 《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第一編第一章第四節(jié):“我們考證一名一物,乃至經(jīng)濟、宗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都非倚靠傳注,不容易了解書中內(nèi)容。參考舊的解釋,首先必須鉆研 漢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