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天泉,吳江陸氏子,住吳之永定遷北禪尋奉召主杭之天竺晚歸吳之大弘教寺方回錄其奇句為長春集

人物簡介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人呼為水長老,見《玉山名勝集》。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二
釋思泉,姓何氏,象元人。早失恃怙,罌然孑立。年十有六,禮寶峰順為師。泉氣宇不凡,既習(xí)經(jīng)業(yè),兼究玄旨,大愜順心。瞻禮四方,首詣燕都報恩林,泉爇香叩請,窮研數(shù)載,頗有悟入。后至萬壽東川總統(tǒng),入室誠祈,亦有啟迪。偶值馀暇,旁通醫(yī)書,嘗游上都,依經(jīng)作法,舍施妙藥。居數(shù)十稔,頗厭京塵,直詣山東靈巖,充職首座,廣種桃杏,遍滿山谷,依元舍藥,不吝囊貲,人多德之。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同新。字仲益。別號月泉。燕都房山郭氏子。從鞍山堅公祝發(fā)。能以苦行事眾。日執(zhí)役。夜讀經(jīng)。聰慧頓發(fā)。欲尋諸方。向同行訴參訪之意。同行雜笑之。師不勝憤。書偈于壁而去。曰。氣宇沖霄大丈夫。尋常溝瀆豈能拘。手提三尺吹毛劍。直取驪龍頷下珠。謁清安方公。公問。欲行千里。一步為初。如何是最初一步。師叉手進前。公曰。果是腳根不點地。師拂袖便出。復(fù)見大明皓公。杖拂之下。多所資發(fā)。終以礙膺未盡。思還清安。方公固無恙。示以惡辣鉗槌。又三年。方始豁然。晦跡未久。耆宿擁而歸鞍山。海云簡禪師寔為之首。林泉倫公。為引座度衣。一音才舉。萬眾驩呼。大元皇帝御宇。帝師癹斯八。命師主濟南靈巖寺。時云水四集。師毋德之。不無賢愚之別。繇是??谡Z紛然。師引退歸鞍山。眾遮留。不可。師。每念兵火薦經(jīng)。藏教殘闕。學(xué)士無從獲睹其完。于是。厚損衣缽。并倡愜同志。自走江南購求之。載罹寒暑。跋涉艱難。始獲全文而歸。遠近奔赴。皆得見聞隨喜。不翅白馬西來也。山東東西道提刑耶律公。相訪以祖道迎。往濟南觀音院。結(jié)夏。師疾作矣。呼侍僧示以法要。說偈云。咄憨皮袋。兀底相殃。伎倆不解。思想全忘。來無所從。去亦無方。六鑿空空。四達皇皇。且道。這個還有質(zhì)礙也無。良久云。撒手便行。云天茫茫。偈畢儼然而逝。世壽六十有六。僧臘四十有五。師性豪邁。道眼清明。接運有機變。長韻語。善談?wù)?。麈尾一揚。傾座聳聽。終日而無厭也。且滑稽辯給。人不敢以輕率觸。有雪竇持之風(fēng)。茶毗時。送者萬人。香花彩幡塞路不可行。非道化入人之深。烏能至是。誠一代英杰衲子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人,字彥升,號石泉先生。善詩文。有《石泉集》。
元詩選
宇字彥升,□□人。號石泉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吉安人,字巽亨,號巽泉。嘗參預(yù)平定道、賀二縣瑤人起事,授永明簿。有《性情集》。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元詩紀(jì)事
以辨原名井,以字行,更字子泉,莆田人?;蕬c中布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臺州黃巖人,字景則。生宋季,嘗隨車若水、黃超然學(xué),學(xué)者稱圣泉先生。仁宗延祐間,薦辟平陽汀州路教授,以昌國州判官致仕。有《易學(xué)直旨本源》、《圣泉文集》。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五一
梁兼善,字禹功,號濂泉。順德人(清阮元修《廣東通志》卷六三作南海人)。少失愛于父,遠游三十年不返,莫知其存亡。元成宗大德間薦舉明經(jīng),元惠宗至元初授潮州路學(xué)教授。以詩寄父,妻猶守貞待字,已白頭矣。元末大亂,遂解組歸,復(fù)徵辟為招討使,保境安民,遠近德之。善屬文,尤工詩。事見清黃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順德縣志》卷五《選舉志》。詩一首。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法林。別號了幻。臺寧海黃氏子。依太虛同公出家??茨乐菡Z有省。參元叟于中竺。洞徹底蘊。東嶼在凈慈。招分半座。談?wù)f聳震。有古大老之風(fēng)。竺原在浮山。得師提唱語。稱譽不置。尋美以偈。有五百眾中居上首。妙解堪作天人師之句。居蒙堂不出戶者九年。行省脫歡公。請主萬素。遷中竺。至元四年。主靈隱。順帝錫以金襕法衣。時寂炤在徑山。父子同時唱道。五山人以為盛事。大能翔席虛。行院致幣焉。師固辭。使者往返不已。師避于會稽山中。行院知不可強。仍請領(lǐng)靈隱。無何退居了幻庵。至正十五年春。感疾。集諸徒敘平生本末。且誡之曰。佛法下衰。無甚于今。宜各努力。吾世緣止于斯矣。書偈曰。七十二年。虛空打橛。末后一句。不說不說。奄然而化。龕留十日。顏色不變。窆全身于松源塔西。塔前古桂。當(dāng)春吐花。清香滿路。見者嘆異。侍講學(xué)士黃晉卿。目見其事。書塔銘中。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七
釋法林,字竹泉,別號了幻,姓黃氏,寧海人也。依法庵太虛出家。因看睦州語有省,白太虛曰:“從生至死,祗是者個,不由別人也?!睍r東嶼海在凈慈,招分半座,居蒙堂不出戶者九年。行省左丞相脫歡請主萬壽,還中竺。元至元間,復(fù)遷靈隱,宗風(fēng)大振。順帝聞之,賜以金襕法衣。時龍翔虛席,累召不赴,遂避會稽山中。至正十五年二月二日,索筆書偈云:”七十二年,虛空打撅。末后一句,不說不說。”遂奄然而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99—1361 【介紹】: 元福州永福人,字清源,號謙牧齋,更號覺是軒。文宗天歷三年進士,授福清州同知,轉(zhuǎn)泉州經(jīng)歷,累官翰林直學(xué)士、知制誥、同修國史。為文宏健雅肆,詩豪宕遒逸,為閩中名士,尤邃于《春秋》。有《春秋論斷》、《覺是集》。
元詩選
泉生,字清源,泉之永福人。與盧琦、陳旅、林以順皆以文學(xué)為閩中名士。泉生學(xué)邃于《春秋》,天歷庚午,登進士第。授福清州同知,轉(zhuǎn)泉州經(jīng)歷,遷永嘉尹,調(diào)漳州推官,擢知福清州。除翰林待制,以母老辭。會復(fù)置行省,改理問,尋升郎中,遷知漳州。召入翰林直學(xué)士、知制誥、同修國史,尋卒,謚文敏。清源以志略自負,不能下人。后稍自晦抑,號謙牧齋。晚益折節(jié),更號覺是軒。為文宏健雅肆,詩豪宕遒逸。所著有《春秋論斷》及《覺是集》二十卷。
維基
林泉生(1299年—1361年),字清源,號謙牧齋,晚號覺是軒,江浙永福(今福建永泰)人,進士出身。林泉生出生于大德三年(1299年),自小好學(xué),先后治《》與《春秋》。天歷三年(1330年)登庚午科左榜進士,授福清州同知。任永嘉縣尹。性自負,好議論,常與門生暢談至深夜。官至翰林直學(xué)士,奉議大夫。卒謚文敏。著有《春秋論斷》及《覺是集》二十卷。與盧琦、陳旅、林以順等人并稱“元末閩中文學(xué)四大名士”。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自緣。號會堂。姓陳氏。臺之臨海人。父某。以詩書為業(yè)。人稱為石泉處士。母某氏。感奇夢而生。師氣骨不凡。翛然有出塵之趣。初為四明白雪寺觀公弟子。十七薙發(fā)受具戒。即以縛禪為事。還臺謁天寧日溪泳公。泳公一見。輒加獎予。泳遷凈慈。師從行。咨決心要知解。且日至漸息群念。期造于無念。時處士君春秋高。師欲盡覲省之禮。復(fù)還臺。道經(jīng)寧海。日已暮。悲風(fēng)號林莽間。師遑遑急走。欲求憩泊之地。竟不可得。夜行三里所。乃逢逆旅主人。破屋一間。不能蔽風(fēng)雨。師竟夕不寐。明發(fā)。指天自誓曰。所不能建庵廬以延。旦過者有如日。阛阓中有妙相。古寺兩廡蕭然。不留一物。師往還視。喜曰是足以遂吾志矣。白于主僧。假西偏糞除蕪穢。具床幾。設(shè)衾褥。下至庖廚溷湢之屬。罔不整潔。吳楚閩浙之士。肩摩袂接。而至者如歸。皆得歇息安飽而去。其費一出師之經(jīng)畫。先是??h東有桃源橋。跨廣度河上。故有圓通閣。歲久將壓??h人李斯民。撤而新之。邀致師為主。師遂遷至其處。遇過客如初。師猶以為未足。儉衣削食。建華嚴(yán)寶閣。月集善士。閱華嚴(yán)經(jīng)。橋之南。復(fù)筑彌陀閣。像凈土十六觀相。覽者觀相興行。啟發(fā)極樂正因。閣道行空。朱甍耀日儼然。如化人天宮矣。事聞于朝。授師金襕法衣。及錫佛心普濟之號。仍俾報恩寺額。以寵異之。師既受命。復(fù)自念曰。上之恩侈矣。顧塵居雜遝。無以稱清凈宏偉之觀。爰擇地縣北五里。而近大橋之陽。林樾蒼潤。蔚為神靈之壤。新建報恩院一區(qū)。晨夕帥其徒。以祝釐報上為務(wù)。繇是。兩地之間。鐘魚互答。有若東西家焉。元季政亂。海上兵動。烽火漲天。三閣與寺。皆鞠為茂草之場。師衋然傷心。又以興復(fù)為己任。持缽行化聚落中。隨其地建華嚴(yán)傳經(jīng)之會。演說因果。屠沽為之易業(yè)。于是施者四集。師仍于桃源夾河。兩堤悉甃以石。建杰閣三楹間。命工塑佛菩薩天神諸像。畢工未久。而師厭世矣。師一旦早作。無疾如平時。索浴更衣。屬諸弟子。以見性為急。且曰。吾明日將逝。至期呼筆書偈。怡然委順。時國朝洪武戊申三月某日。世壽五十九。僧臘四十二。龕留七日。顏貌如生。茶毗。得舍利無算。其徒即寺西北偏。塔而藏之。宋景濂為之銘。從學(xué)子方孝孺請也。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三
釋自緣,字會堂。姓陳氏,臨海人也。父本儒素,夙好詩書,人稱石泉處士。母感奇夢,寤而生緣。氣骨不凡,雖在幼少,翛然有出塵之意。每入招提,見像則變?nèi)萜鹁?,合爪作禮。處士君見之,謂其母曰:是子如青蓮花,水不能沾,豈俗能淹耶。乃命從四明白云寺觀公為弟子,見其容止修雅,言辭溫簡,出內(nèi)典授之讀。年十七,薙發(fā),受具足戒。趺坐一室,日以縛禪為事,已而還臺,謁同郡天寧日溪泳。一見輒加獎予,使執(zhí)侍左右,復(fù)付藏鑰。泳遷杭之凈慈,緣從其行。凈慈居五山之列,號大叢林。四方龍象,咸來棲止。由是咨厥心要,知解日至,慚息群念,期至無念。時處士君春秋高,欲歸覲省,乃復(fù)還臺。道經(jīng)寧海,日已向暮,悲風(fēng)號林莽間,蒼皇疾走,欲求憩止之地,而不可得。夜行三里許,乃逢逆旅,主人破屋一間,不能蔽風(fēng)雨,危坐竟夕。因以建庵廬,延過客自誓。阛阓中有妙相古寺,兩廡蕭然,不留一物。緣往復(fù)視之,喜曰:“是足以遂吾志矣。”白于主僧明公,假其西偏,湔除蕪穢,具床幾衾褥之屬,罔不嚴(yán)絜。吳楚閩浙之士,肩摩袂接,投之如歸,宿宿信信,或至浹旬,皆飫其食飲而去。先是縣東有桃源橋,跨廣度河,上故有圓通閣,歲久將圯。縣人李斯民撤而新之,邀緣為主,遂遷其處。遠方來者從之如初,猶以為未足。儉衣削食,建華嚴(yán)閣,月集善士閱《華嚴(yán)經(jīng)》。橋之南,復(fù)筑彌陀閣,為像凈王十六觀相。覽者睹相興行,啟發(fā)極樂正因。閣道行空,朱甍耀日,儼如天宮。事聞于朝,授以金襕法衣,錫號為“佛心普濟禪師”,更畀報恩寺額,以寵異之。復(fù)念廛居雜遝,塵氛襲人,無以稱清凈弘偉之觀。乃擇大橋之陽,去縣治五里,而近林樾蒼潤,蔚為神區(qū),更建報恩禪院。 晨夕諷詠,由是兩地梵聲,鐘魚互答。會元季喪亂,海宇不寧,烽火四起,三閣與寺鞠為茂草,緣衋然傷之。又以興復(fù)為己任,托缽聚落中,隨其地建華嚴(yán)傳經(jīng)會,演說因果,屠沽為之易業(yè)。于是施者四集,仍于桃源,夾河兩堤,悉甃以石,建杰閣三楹,命工造像,未幾而緣厭世。自知期至,??筆書偈,怡然委順,明洪武戊申三月也。年五十九,臘四十二。荼毗得舍利無算。弟子祖溢等,以其年六月二十一日,奉遺骨塔于寺西北偏。以鄉(xiāng)先生夏克復(fù)所敘行業(yè),因方孝孺而徵銘于宋文憲公濂云。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五三
梁伯謙,號野泉。順德人。元惠宗至正十四年(一三五四)鄉(xiāng)貢。事見清黃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順德縣志》卷六。有《野泉集》,今佚。詩五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臺州黃巖人,號蒙泉。幼著道士服,長游京師,寓崇真宮,齋居萬松間,一夕大雪填門,僵臥讀書,不改其樂。京師號為獨冷先生。順帝至正間出主白鶴觀。善詩。有《蒙泉集》。
元詩選
守仁號蒙泉,天臺黃巖人。幼著道士服,長游京師,寓蓬萊坊之崇真宮,不事干謁,齋居萬松間。一夕大雪填門,蒙泉讀書僵臥自若,京師號為獨冷先生。至正間,出主白鶴觀。詩多失傳,僅見《玉山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