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法泉,俗姓時。隨州(今屬湖北)人。住金陵蔣山,號佛慧,深諳內(nèi)典,叢林謂之泉萬卷(《羅湖野錄》卷三)。乃青原下十一世,云居舜禪師法嗣。多為名士敬崇,與蘇軾等有交往,趙抃曾師事之。晚年詔住大相國智海禪寺,未赴而卒。事見《五燈會元》卷一六、,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一一。今錄詩十一首。
全宋文·卷二○○五
法泉,俗姓時,隨州(治今湖北隨州)人。住蔣山太平興國寺,賜號佛慧。晚年奉詔住大相國智海禪寺。能為詩,與東坡為方外友。見《補續(xù)高僧傳》卷一○。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法泉。隨州時氏子。住持蔣山寺。經(jīng)營辛苦。以成就叢林。與蘇東坡。為方外友。坡舟行至金陵。阻風江滸。師迎之至寺。坡云。如何是智海之燈。師隨以偈答之。曰。指出明明是甚么。舉頭鷂子新羅過。從來這碗最稀奇。會問燈人能幾個。坡欣然。以詩答之。今日江頭天色惡。炮車云起風欲作。獨望鐘山喚寶公。林間白塔如孤鶴。寶公骨冷嗔不聞。卻有老泉來喚人。電眸虎齒霹靂舌。為予吹散千峰云。南來萬里亦何事。一酌曹溪知水味。他年若畫蔣山圖。仍作泉公喚居士。師住衢之南禪。趙清獻公抃。日親之。師未嘗容措一詞。后典青州。宴坐聞雷而悟。臨薨遺師書曰。非師平日警誨。至此必不得力矣。師悼以偈曰。仕也邦為瑞。歸歟世作程。人間金粟去。天上玉樓成?;蹌o纖缺。水壺徹底清。春風瀫水路。孤月照云明。師晚年奉詔住大相國智海禪寺。因問眾曰。赴智海。留蔣山。去就孰是。眾皆無對。師索筆書偈云。心是心非徒儗議。得皮得髓謾商量。臨行珍重諸禪侶。門外千山正夕陽。書畢而逝。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一
又法泉,字佛慧,隨州時氏子,居太平興國寺,經(jīng)營辛苦,多所修建,以成叢林。與蘇東坡友善,晚奉詔住大相國智海禪寺。問眾曰:“赴智海,留蔣山,去就孰是?”眾未及對,泉書偈曰:“非心非佛徒擬議,得皮得髓漫商量。臨行珍重諸禪侶,門外千山正夕陽?!?/blockquote>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姚燃,字達泉,生平不詳,有挽趙必??詩。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作簿。宋常州宜興人,字泉卿,號耘軒。幼業(yè)進士,見宋室將危,輒棄去,宋亡絕意仕進。喜為唐詩,處約安貧,時論尚之。
全宋詩
元溥,字泉卿,號耘軒,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咸淳毗陵志》卷一九)。與黃公擇同時。今錄詩二首。
張泉甫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四二三
張泉甫,號愚齋,乾道時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處州人。與弟章生二在龍泉各主一瓷窯,分別稱哥窯、弟窯,或稱琉田窯、龍泉窯。均系古代名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道士,號石泉。住金華赤松觀。能詩。有《松花集》。
全宋詩
趙元清,號石泉,金華赤松觀道士(《金華詩粹》姓氏傳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建泉。幼嗜學,通經(jīng)義,屬文筆翰如流,精于法律,善草書篆隸。真宗大中祥符二年進士。累官殿中侍御史,改乾州觀察推官,未幾復(fù)除殿院,出為閩憲卒。有《拙庵文集》、《擇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9—1066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明允,號老泉。年二十七始發(fā)憤為學,歲余舉進士,又舉茂才異等,皆不中。遂閉門苦讀,精通六經(jīng)、百家之說。仁宗嘉祐元年,攜子蘇軾、蘇轍赴試京師。歐陽修上其所著文二十二篇,士大夫爭相傳閱。除試秘書省校書郎。以文安縣主簿參與修纂建隆以來禮書,名《太常因革禮》,書成而卒。擅長古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子軾、轍合稱三蘇。有《謚法》、《嘉祐集》。
全宋詩
蘇洵(一○○九~一○六六),字明允,號老泉,眉山(今屬四川)人。與其子軾、轍合稱三蘇。年二十七,始發(fā)憤為學,舉進士,茂才異等皆不第。仁宗嘉祐間,得歐陽修推譽,遂知名。為秘書省校書郎,灞州文安縣主簿。與姚辟同修禮書,成《太常因革禮》一百卷。英宗治平三年卒,年五十八。著有文集二十卷,傳世有《嘉祐集》事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三四《蘇君墓志銘》,《宋史》卷四四三有傳?!√K洵詩,以明嘉靖太原府刻《重刊嘉祐集》十五卷為底本(存詩一卷),校以《四部叢刊》影印宋巾箱本《嘉祐集》(簡稱四部叢刊本)、清康熙邵仁泓刻《蘇老泉先生全集》(簡稱康熙本)等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詞學圖錄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北宋文學家,與子軾、轍合稱"三蘇",均列"唐宋八大家"。洵長于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
全宋文·卷九一八
蘇洵(一○○九——一○六六),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年二十七始發(fā)憤為學。歲馀舉進士不中,又舉茂材異等不中,遂絕意于科舉,閉戶讀書為文辭。至和二年,知益州張方平訪知其人,嘉祐元年薦于歐陽修。修上其書于朝,召試舍人院,辭不至。五年八月命為秘書省試校書郎,六年七月為霸州文安縣主簿,編纂太常禮書。治平二年九月修成《太常因革禮》一百卷。三年四月卒,年五十八。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存)、《謚法》三卷(存)、《易傳》十卷。見歐陽修《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志銘》(載《歐陽文忠公集》卷三四),《宋史》卷四四三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谷泉,衡岳芭蕉庵住持,一號大道禪師(《五燈會元》卷一二),泉州(今屬福建)人。受法汾陽善昭禪師,乃臨濟宗南岳下十世。朝歸放浪湘中,參謁慈明禪師于道吾寺,住靈峰寺,后移住芭蕉庵。嘉祐中卒(《禪林僧寶傳》卷一五),年九十二(《神僧傳》卷九)。今錄詩六首。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五
禪師名谷泉。泉南人也。少聰敏。性耐垢污。大言不遜。流俗憎之。去為沙門。撥置戒律。任心而行。眼蓋衲子。所至叢林。輒刪去。泉不以介意。造汾陽。謁昭禪師。昭奇之。密受記莂。南歸放浪湘中。聞慈明住道吾。往省覲。慈明問曰。白云橫谷口。道人何處來。泉左右顧曰。夜來何處火。燒出古人墳。慈明呵曰。未在更道看。泉乃作虎聲。慈明以坐具摵之。泉接住推置繩床上。慈明亦作虎聲。泉大笑。山有湫毒龍所蟄。墮葉觸波必雷雨連日。過者不敢喘。泉。慈明暮歸。時秋暑。捉其衣曰??赏?。慈明掣肘徑去。于是泉解衣躍入。霹靂隨至。腥風吹雨。林木振搖。慈明蹲草中。意泉死矣。須臾晴霽。忽引頸出波間曰?。后登衡岳之頂靈峰寺(或云。云峰寺)。住懶瓚巖。又移住芭蕉。將移居保真。大書壁曰。予此芭蕉庵。幽占堆云處。般般異境未暇數(shù)。先看矮松三四樹。寒來燒枯杉。饑餐大紫芋。而今棄之去。不知誰來住。住保真庵。蓋衡湘至險絕處。夜地坐祝融峰下。有大蟒盤繞之。泉解衣帶??`其腰。中夜不見。明日杖策。遍山尋之。衣帶纏枯松上。蓋松妖也。又自后洞。負一石像。至南臺。像無慮數(shù)百斤。眾僧驚駭。莫知其來。后洞僧亦莫知其去。遂相傳為飛來羅漢。嘗過衡山縣。見屠者斫肉。立其旁作可憐態(tài)。指其肉又指其口。屠問曰。汝啞耶。即肯首。屠憐之。割巨臠置缽中。泉喜出望外。發(fā)謝而去。一市大笑。而泉自若。以杖荷大酒瓢。往來山中。人問瓢中何物。曰大道漿也。自作偈曰。我又誰管你天。誰管你地。著個破紙襖。一味工打睡。一任金烏東上。玉兔西墜。榮辱何預(yù)我。興亡不相關(guān)。一條拄杖一胡蘆。閑走南山與北山。醉臥山路間。大雪起。作偈曰。今朝甚好雪。紛紛如秋月。文殊不出頭。普賢呈丑拙。畜一奴名調(diào)古。日令拾薪汲澗?;蚝魧ψ鴰r石間。贈之以偈曰。我有山童名調(diào)古。不誦經(jīng)。不禮祖。解般榾柮禦冬寒。隨分衣裳破不補。會栽蔬。能種芋。千山萬山去無懼。阿呵呵。有甚討處。慈明遷住福嚴。泉又往省之。少留而還。作偈寄之曰。相別而今又半年。不知誰共對談禪。一般秀色湘山里。汝自匡徒我自眠。慈明笑而已。乃令南公更謁泉。泉與語驚曰。五州管內(nèi)。乃有此匾頭道人耶。南公夏于法輪。泉因?qū)戀?。招之曰。一自與師論大道。別來罕有同人到。如今拋卻老狂僧。卻去??嶁峰頭坐。大雪漫漫。猿聲寂寂。獨吟詠。自歌曲。奇哉大道。知音難得。孤云何日卻歸山。共坐庵前盤陀石。南公譏其坦率。戲酬以偈曰。飲光論劫坐禪。布袋經(jīng)年落魄。疥狗不愿生天。卻笑云中白鶴。云峰悅公訪之。泉以偈贈之曰。高才悅禪者。心如孩兒貌山野。特特扶筇遠謁予。三年見之如初也。不參禪不問道。尋常只倡漁家傲。禪人見渠冷如灰。渠見禪人淡如皂。有結(jié)伴詣常寧。拜阿育王所藏舍利塔者。以偈贈之曰。諸禪結(jié)伴游玉塔。靈蹤勝境將心劄。歸來舉似看如何。何似狂僧無縫塔。無縫塔。最難邈。豈同白玉受人踏。五湖四海盡云奔。踏破幾多鞋共靸。無縫塔。甚匼匝。若遇同人方始答。忽然展手借樣看。便與攔腮鼓一搭。嘉祐中。男子冷清妖言誅。泉坐清曾經(jīng)由庵中。決杖配彬州牢城。盛暑負土經(jīng)通衢。弛擔說偈曰。今朝六月六。谷泉被氣??。不是上天堂。便是入地獄。言訖微笑。泊然如蟬蛻。阇維舍利不可勝數(shù)。郴人塔之。至今祠焉。
神僧傳·卷第九
釋谷泉。未詳其姓氏。泉南人也。少聰敏性耐垢污。大言不遜流俗憎之。去為沙門。撥置戒律任心而行。造汾陽謁昭禪師。昭奇之密受記莂。南歸放浪湘中。聞慈明住道。吾往省覲。慈明問曰。白云橫谷口。道人何處來。泉左右顧曰。夜來何處火。燒出古人墳。慈明呵曰。未在更道看。泉乃作虎聲。慈明以坐具摵之。泉接住推置繩床上。慈明亦作虎聲。泉大笑。山有湫毒龍所蟄。墮葉觸波必雷雨連日。過者不敢喘泉。慈明暮歸。時秋暑。捉其衣曰可同浴。慈明掣肘徑去。于是泉解衣躍入霹靂隨至。腥風吹雨林木振搖。慈明蹲草中。意泉死矣。須臾晴霽。忽引頸出波間曰?(音禍)后登衡岳之頂靈峰寺住懶瓚巖。又移住芭蕉。將移居保真。大書壁曰。余此芭蕉庵幽占堆云處。般般異境未暇數(shù)。先看矮松三四樹。寒來燒枯杉。饑餐大紫芋。而今棄之去。不知誰來住。住保真庵。蓋衡湘至險絕處。夜地坐祝融峰下。有大蟒盤繞之。泉解衣帶縛其腰。中夜不見。明日杖策遍山尋之。衣帶纏枯松上。蓋松妖也。又自后洞負一石像至南臺。像無慮數(shù)百斤。眾僧驚駭莫知其來。后洞僧亦莫知其去。遂相傳為飛來羅漢。嘗過衡山縣見屠者斫肉。立其旁作可憐態(tài)。指其肉又指其口。屠問曰。汝啞耶。即肯首。屠憐之割巨臠置盆中。泉喜出望外發(fā)謝而去。一市大笑。而泉自若?;诩蔚v十五年六月六日。閱世九十有二。坐六十四夏。郴人塔之至今祠焉。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谷泉。泉南人也。少聰敏。性耐垢污。大言不遜。流俗憎之。去為沙門。撥置戒律。任心而行。眼蓋衲子。所至叢林輒刪去。泉不以介意。造汾陽。陽奇之。密受記莂。南歸放浪。湘中數(shù)來往。道吾訪慈明。道吾有湫。毒龍所蟄。墮葉觸波。必雷雨連日。過者不敢喘。與慈明暮歸。時秋暑。捉其衣曰??赏?。慈明掣肘徑去。于是。泉解衣躍入。霹靂隨至。腥風吹雨。林木震搖。慈明蹲草中。意泉死矣。須臾晴霽。忽引頸出波間。曰?。后住南岳懶瓚巖。又移住芭蕉。將復(fù)移保真。大書芭蕉壁曰。予此芭蕉庵。幽占堆云處。般般異境未暇數(shù)。先看矮松三四樹。寒來燒枯杉。饑餐大紫芋。而今棄之去。不知誰來住。住保真。夜地坐祝融峰下。有大蟒盤繞之。泉解衣帶縛其腰。明日杖策尋之。衣帶[聯(lián)-耳+糸]松枝上。蓋松妖也。嘗過衡山縣。見屠者斫肉。立其旁。作可憐態(tài)。指其肉。又指其口。屠問曰。汝啞耶。即肯首。屠憐之。割巨臠置缽中。泉喜出。望外感謝而去。一市大笑。而泉自若。以杖荷大酒瓢。往來山中。人問瓢中何物。曰。大道漿也。作偈曰。我又誰管你天。誰管你地。著個破紙襖。一味工打睡。一任金烏東上。玉兔西墜。榮辱何預(yù)我。興亡不相關(guān)。一條柱杖。一葫蘆間。走南山與北山。畜一奴名調(diào)古。日令拾薪汲澗?;蚝魧ψ鴰r石間。贈之以偈曰。我有山童名調(diào)古。不誦經(jīng)不禮祖。解般榾柮禦冬寒。隨分衣裳破不補。會栽蔬能種芋。千山萬山去無懼。阿呵呵有甚討處倚。遇上座來參。問庵主在么。泉曰。誰。曰行腳僧。曰作甚么。曰禮拜庵主。曰恰值庵主不在。曰你聻泉。曰向道不在。說甚么你。我拽棒趁出。次日來。又趁出。一日又來。泉攔胸扭住曰。我這里虎狼縱橫尿床。鬼子三回兩度。來討甚么。曰人言庵主親見汾陽來。泉解衣抖擻曰。你道我見汾陽來。有多少奇特。再訪慈明。作偈寄之曰。相別而今又半年。不知誰共對談禪。一般秀色湘山里。汝自匡徒我自眠。慈明笑而已。乃令南公更謁泉。泉與語。驚曰。五州管內(nèi)。乃有此匾頭道人耶。嘉祐中。男子冷清妖言誅。泉坐清曾經(jīng)由庵中。決杖配郴州牢城。盛暑負土經(jīng)通衢。弛擔說偈曰。今朝六月六。谷泉被氣??。不是上天堂。便是入地獄。言訖微笑。泊然蟬蛻。阇維。舍利不可勝數(shù)。郴人塔而祠焉。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六六三
惠泉,熙寧間杭州僧,與蘇軾游。見《羅湖野錄》卷三。
補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惠泉。彭城人。住南臺閣子院。性孤潔。不妄與人交。知名士多就見之。與之語落落可喜。數(shù)親之。則拒而弗應(yīng)。且義學超洽。能詩。清永有世外趣。大平興國末年。曹彬。緣弭德超之譖。出領(lǐng)節(jié)制。閉閣謝客。孫何自京師來。久不得見。以詩自誚。云欲謁元戎無介紹。薛能詩版在雕堂。異日登南臺。聞泉高槩扣其門。一見如舊相識。館于其廬。饋勞加厚。將歸贐以裘馬。后二年。何。為進士舉首。同年。路振官彭門。何。盛稱泉好義甚篤。不求人知。振。下車攜僚客詣焉。其徒曰。吾師聞公來。已去浙矣。振嘆慕。留詩壁間曰。漢公嘗說惠泉師。解講楞嚴解賦詩。今日我來師已去。草堂風雨立多時。若泉之志??芍^善行其所學。無忝吾宗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邵武人,字彥發(fā)。仁宗嘉祐六年進士。知河南縣。以文彥博薦擢知泉州,改建州,以治最聞。官終司農(nóng)卿。
全宋文·卷一七○一
黃伸,字彥發(fā),邵武軍邵武縣(今福建邵武)人。嘉祐六年進士,知河南縣,以文彥博薦擢知泉州,改建州,以治最聞。元祐中知全州。元符元年,以朝散大夫為度支員外郎。官終司農(nóng)卿。見《萬姓統(tǒng)譜》卷四七,《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四,《宋詩紀事補遺》卷一四。
釋法泉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四○二
法泉,宣和中蘇州靈巖山秀峰寺傳法僧。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5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伯充,一作伯克。蘇轍長子。高宗建炎初,以右朝請大夫直秘閣,知婺州,奏減稅額,父老為立生祠。后知泉州、處州。官至工部侍郎,以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
全宋詩
蘇遲(?~一一五五),小名梁(《蘇軾詩集》卷二三《端午游真如遲適遠從子由在酒局》詩自注),字伯充,號涌泉先生(《待制集》卷一九《題坡翁書寄鄧道士詩》),眉山(今屬四川)人。轍長子?;兆谡投辏ㄒ灰灰欢?,官登封縣丞(《欒城三集》卷四《送遲赴登封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直秘閣。出知高郵軍,尋改婺州,遂家于此。四年,召為中書門下檢諸房文字,擢太常少卿。紹興元年(一一三一),知處州。三年,召權(quán)刑部侍郎,改工部。五年,提舉江州太平觀。十二年,致仕。二十五年,卒,年八十馀。事見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六、二○、三四、三七、三八、四八、六八、六九、八四、一四五、一六八,明《金華賢達傳》卷四、清《宋史翼》有傳。
全宋文·卷二九一五
蘇遲(?——一一五五),字伯充,號涌泉先生,小名梁,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蘇轍長子。建炎初累官尚書右司員外郎。建炎元年六月直秘閣知高郵軍,既而改婺州。四年六月為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九月直龍圖閣知泉州,十月改太常少卿。紹興元年十月以集英殿修撰知處州,三年九月權(quán)尚書邢部侍郎,十月權(quán)工部侍郎。五年告老,充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二十五年卒。見《柳待制文集》卷一九《題東坡翁寄鄧道士詩》,《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六、三四、三七、三八、四八、六八、六九、八四、一六八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80 【介紹】: 宋嚴州人,祖籍南昌,字子才,一作子材,號湍石,又號玉泉。高宗建炎二年進士。趙鼎都督川陜、荊襄,辟為僚屬。紹興中,以趙鼎薦授秘書省正字兼史館校勘。因反對與金議和,忤秦檜,出知舒州懷寧縣,通判衡州,已而致仕。檜死,起為大宗正丞,轉(zhuǎn)工部員外郎,出知蘄州。孝宗立,提舉浙東常平。生平慕伊洛之學,受業(yè)于楊時,常謂“六經(jīng)”之義,不外“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十字。有《中庸大學論語解》等。
全宋文·卷四五八二
喻樗(?——一一八○),字子才(一作材),號湍石,又號玉泉。其先南昌人,后徙嚴州(治今浙江建德)。少慕伊洛之學。中建炎三年進士第,為信州玉山尉。趙鼎都督川陜荊襄,辟為屬。紹興初,勸鼎起用張浚。以鼎薦,援秘書省正字兼史館???。出知舒州懷寧縣,通判衡州,已而致仕。檜死,起為大宗正丞,轉(zhuǎn)工部員外郎,出知蘄州。孝宗立,提舉浙東常平。淳熙七年卒。著有《大學解》一卷、《玉泉論語學》四卷、《豐公逸事》一卷及《玉泉語錄》、《紹興甲寅奏對錄》等。見《宋史》卷四三三本傳、卷二○二、二○三《藝文志》一、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昌軍南城人,字子淵,號若水。從陸九淵學,九淵論及門人,以為第一。孝宗淳熙二年進士。任衡陽教授。歷寧都縣令,邑號稱難治,而以道化之,不逾年,俗大變。遷清江通判,卒于官。嘗講學曾潭之滸,學者稱曾潭先生。
全宋詩
傅夢泉,字子淵,新城(今江西黎川)人。從陸九淵學。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進士,為衡州教授。寧宗慶元間歷知寧都、清江縣,卒于官。清道光《清江縣志》卷五有傳。
全宋文·卷六三六四
傅夢泉,字子淵,號若水,建昌軍南城(今江西南城)人,陸九淵高弟。淳熙二年進士,教授衡陽。慶元初知寧都,有政聲。遷清江判,卒于官。嘗講學曾潭之滸,學者稱曾潭先生。見《絜齋集》卷八《跋子淵兄弟行實》,《敝帚稿略補遺》《傅子淵祠堂記》,《宋元學案》卷七七,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五,嘉靖《贛州府志》卷七,《宋元學案補遺》卷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