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0詞典 2分類詞匯 8
《漢語大詞典》:治體(治體)
(1).治國的綱領(lǐng)、要旨。 漢 賈誼 《新書·數(shù)寧》:“以陛下之明通,因使少知治體者得佐下風,致此治非有難也?!?span id="o542ip5" class="book">《周書·王褒傳》:“ 襃 有器局,雅識治體?!?宋 司馬光 《乞優(yōu)老上殿札子》:“愿陛下慎選德望材器為眾所服,知治體、曉兵略者以代之?!?清 惲敬 《三代因革論七》:“天下無無弊之制,無不擾民之事,當擇其合時勢而害輕者行之。后之儒者,以 熙寧 之法而妄意詆娸,非知治體者也?!?br />(2).政治法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 孔融 之守 北海 ,文教麗而罕于理,乃治體乖也。” 宋 龔鼎臣 東原錄:“臺官言事,惟務(wù)摭人之惡,不顧治體之如何爾!自以為若卹治體,則僅乎不舉職矣。”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三章:“大同之治體,無國種,無險要?!?br />(3).指規(guī)范的文體。 明 楊慎 《蕭穎士論文》:“ 賈誼 文辭最正,近於治體?!?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去古既遠,治體不振,生當其時,手足罔措,輒欲爭效異國,不以師人為恥,偶見章句之大殊,喜其文法之一定,忘其鄙且拙,而謂新且異焉?!?/div>
《漢語大詞典》:散寒
中醫(yī)學名詞。指散除寒邪的一種治法。如表寒癥見頭痛、發(fā)熱、惡寒、無汗,可采取辛溫發(fā)汗,以散表寒;里寒癥見腹痛喜按、大便清稀、四肢逆冷,可采取辛熱溫中,以除里寒。
《漢語大詞典》:神門(神門)
(1).中醫(yī)學用語。即神門脈。古代全身診治法三部九候之一。位于掌后銳骨端陷中的動脈處。《素問·至真要大論》:“神門絶,死不治。”
(2).指針灸穴位名。 晉 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jīng)卷三:“神門者,土也。一名兌衝,一名中都,在掌后兌骨之端陷者,手少陰脈之所注也。為俞,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br />(3).帝王陵墓祭殿的宮門。 唐子蘭 《寄乾陵楊侍郎》詩:“碑寒樹古神門上,管得無窮空白云。”
(4). 黃河 中游 三門峽 中段急流之俗稱。 賀敬之 《三門峽歌》:“ 神門 險, 鬼門 窄, 人門 以上百丈崖?!?/div>
《國語辭典》:總綱(總綱)  拼音:zǒng gāng
綱領(lǐng)、大綱?!稌x書。卷三。武帝紀》:「此朕所以垂拱總綱,責成于良二千石也?!?/div>
《漢語大詞典》:熨法
中醫(yī)外治法。有藥熨、湯熨、酒熨、鐵熨、蔥熨、土熨等法。借助藥性及溫暖作用,直接作用于患處或有關(guān)部位,使氣血通暢,以達到治病或緩解病痛的作用。
《國語辭典》:形名參同(形名參同)  拼音:xíng míng cān tóng
形名,形體名稱。參同,參驗查證。形名參同本為法家學說,后比喻名稱和事實相符。
《漢語大詞典》:瀉火(瀉火)
中醫(yī)謂清瀉邪火實熱的一種治法。適用于實火熾盛而致高熱、煩渴、吐血、衄血、目赤、口苦、尿赤等癥。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序例·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瀉火:黃連、龍膽草、黃芩、苦茶、豬膽?!?/div>
《漢語大詞典》:百日王朝
拿破侖第二次統(tǒng)治法國時期的稱謂。1815年3月,拿破侖從流放地厄爾巴島逃出,20日重返巴黎再次登位。6月18日,他在滑鐵盧戰(zhàn)役失敗后,于22日第二次宣布退位。這次復(fù)辟前后約一百天,史稱“百日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