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濰河(濰河)  拼音:wéi hé
河川名。在山東省東部,源出日照市莒縣境,北流經濰坊市,注入渤海萊州灣。
《國語辭典》:郪江  拼音:qī jiāng
河川名。源出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東流經遂寧市大英縣注入涪江。
《國語辭典》:湔江  拼音:jiān jiāng
位于四川省境內的河川。為中江上流,自灌縣西分岷江東流,至廣漢縣東注入沱江。
《國語辭典》:洛東江(洛東江)  拼音:luò dōng jiāng
河川名。為韓國的大河,源出太白山脈,南流至釜山入朝鮮海峽,全長約五百二十五公里。
《國語辭典》:濁水溪(濁水溪)  拼音:zhuó shuǐ xī
河川名。臺灣最長的溪,全長一百八十六公里。主源霧社溪,發(fā)自中央山脈合歡山南麓。因含沙量高,溪水長年混濁,故稱為「濁水溪」。
《國語辭典》:溆水(溆水)  拼音:xù shuǐ
河川名。源出湖南省溆浦縣鄜梁山,北流經辰溪縣南,至大江口注入沅江。也稱為「序水」。
《國語辭典》:洧河  拼音:wěi hé
河川名。發(fā)源于河南省登封縣東陽城山,東南流至扶溝縣注入賈魯河。
《國語辭典》:鄂諾河(鄂諾河)  拼音:è nuò hé
河川名。即黑龍江的上游,位在外蒙古的東北部,為成吉思汗發(fā)祥之地。參見「斡難河」條。
《國語辭典》:大肚溪  拼音:dà dù xī
河川名。在臺灣中西部,發(fā)源于合歡山西麓,上游北港溪西南流至南投縣國姓鄉(xiāng),匯南港溪后稱為「烏溪」,經臺中盆地注入臺灣海峽。也稱為「烏溪」。
《國語辭典》:大淩河  拼音:dà líng hé
河川名。在遼寧省錦縣東。源出熱河淩源縣西南之尾蘇圖山。長五百馀里,夏秋水盛,二百里內可通帆船。流經朝陽、義縣等地,注入遼東灣。也稱為「白狼河」。
《國語辭典》:大通河  拼音:dà tōng hé
河川名。位于青海省東北部,發(fā)源于祁連山及大通山間的山谷。東南流經亹源,稱為「浩亹河」,至青甘兩省交界處,則稱為「大通河」。為湟水支流,長達五百零八公里,水流湍急。
《國語辭典》:湄公河  拼音:méi gōng hé
河川名。發(fā)源于中國的青藏高原,上游稱瀾滄江,流經青海、西藏、云南等省區(qū),進入中南半島的寮國、泰國、柬埔寨,在越南注入南海,是東南亞最大的河流。中上游地區(qū),蘊藏豐富水力資源,下游三角洲地區(qū)是世界著名的水稻產區(qū)之一。
《國語辭典》:尼羅河(尼羅河)  拼音:ní luó hé
Nile River
河川名。源于東非高原,上游的白尼羅河與藍尼羅河在蘇丹喀土木會流,成為尼羅河主流。流域范圍遍及蒲隆地、坦尚尼亞、盧安達、烏干達、薩伊、肯亞、衣索比亞、蘇丹、埃及等國,下游在埃及開羅附近進入尼羅河三角洲,注入地中海。全長約六千七百公里,為世界最長的河流。在亞斯文高壩興建前,河水每年定期泛濫,為沿岸地區(qū)帶來肥沃土壤。河川中下游沿岸地區(qū)是世界古文明發(fā)祥地之一。
《國語辭典》:圖們江(圖們江)  拼音:tú mén jiāng
河川名。源出長白山,與鴨綠江源相對,接近松花江源。東流為與韓國的界河,至韓國慶興城東注于日本海,全長約四百七十九公里。也作「豆?jié)M江」、「徒們江」、「土們江」、「統(tǒng)門」。
《國語辭典》:烏蘇里江(烏蘇里江)  拼音:wū sū lǐ jiāng
Ussuri River
河川名。是中、俄的天然分界河,源自海參威東北的錫珂塔林山,注入黑龍江,全長一千三百二十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