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68—? 【介紹】: 明寧國府宣城人,字嘉賓,號霍林。萬歷二十三年進士。授編修。為攻擊東林黨人的“宣昆黨”之首。三十八年,以詹事府庶子充會試同考官,次年進國子監(jiān)祭酒。以會試舞弊被劾。被吏部尚書孫丕揚置察典,褫官歸。有《易經(jīng)翼注》、《睡庵初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嘉賓,宣城人。萬歷乙未賜進士第二,授翰林院編修歷中允諭德掌司業(yè)事遷右庶子升南國子監(jiān)祭酒有睡庵集
維基
湯賓尹(1568年—1628年),字嘉賓,號睡庵,又號霍林,直隸宣城(今安徽)人,萬歷乙未會元、榜眼。官至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因科場案落職。隆慶二年(1568年)生,出身貧賤,世代以耕讀為業(yè)。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舉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次年,會試聯(lián)捷第一名(會元);登進士第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內(nèi)外制書、詔令多出其手,號稱得體,受到神宗的重用。此后升為中允,署國子監(jiān)司業(yè),升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三次出任鄉(xiāng)試、會試主考官。湯賓尹好獎掖人才,以伯樂自詡,為宣黨首領(lǐng)。湯賓尹將生員施天德之妻徐氏納為妾,徐氏不從,投繯身死。此事引起當?shù)毓珣?,賓尹名聲大壞,跑到浙江避風頭。生員馮應(yīng)祥、芮永縉等告上官府,并為徐貞女建祠,以羞辱賓尹。芮永縉又揭發(fā)梅振祚淫亂的罪狀,巡按御史王國禎把梅振祚等人逮捕問訊。歸安人韓敬慕賓尹之名,以太學生身份具五十金為贄,請業(yè)受教,二人遂成為好友。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會試,由考試官吏部侍郎蕭云舉、王圖主持,湯賓尹為會試同考官,因搜卷薦舉其門生韓敬為狀元,一時輿論嘩然,事情最終影響為東林黨與宣黨、昆黨之爭,為東林黨爭的導火索。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被罷免。在野期間,宣黨猶力庇之,“雖家居,遙執(zhí)朝柄”。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御史熊廷弼黨庇湯賓尹,杖責生員芮永縉,二十日后傷殘致死。御史荊養(yǎng)喬彈劾熊廷弼“殺人媚人”。崇禎元年(1628年),由朝臣薦起,未及而卒。

人物簡介

維基
張鳳彩,字南隅,河南開封府儀封縣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官東阿縣知縣,性仁厚,刑罰輕簡,獄訟衰息。三十六年考選為禮科給事中。三十八年為正使,冊封周府京山、湯溪、原武諸王,三十九年升工科右給事中,四十年轉(zhuǎn)左給事中。弟張鳳毛,崇禎庚午舉人。
湯啟烺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湯啟烺(?—1630年),字宣仲,號漣漪,崇禎中避皇太子朱慈烺諱,改名湯啟祥,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明末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聯(lián)捷壬戌科進士,以母老乞南曹,以便迎養(yǎng),得南武選司主事,七年升職方司員外,崇禎元年升車駕司郎中,掌船政。時珰焰張甚,索進鮮船踰額,烺執(zhí)故例抑之,珰怒,率眾入署肆詈,烺不少屈,卒堅拒之。逆祠創(chuàng)建,烺慮落成拜謁,先期乞假。崇禎二年(1629年),升山西太原府知府。時京師有警,派太原鉛礦數(shù)十萬斤,烺賚現(xiàn)值,躬馳鎮(zhèn)集及山中,與商民貿(mào)易,鉛礦大集,三月告竣。流寇渡河,固圉措餉,勞頓致疾,崇禎三年庚午卒。易簀時不能治棺衾,賴捐恤以濟。祀名宦,所著有《石城草》。
崔淐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崔淐,字震水,號鶴汀,南直隸太平府蕪湖縣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聯(lián)捷辛丑科進士,授行人司行人,三十八年為副使,奉命冊封周府京山、湯溪、原武三王。遷銓曹(吏部稽勛司郎中),兩掌選政,謝絕請屬,人多服其清介。天啟元年為河南道御史袁化中參劾貪賄等狀,三年吏科給事中章允儒又疏言崔淐毆母,而為母所告,仍居吏部高官,魚肉鄉(xiāng)民。

人物簡介

維基
湯齊,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軍籍。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初授浙江秀水知縣,調(diào)繁嘉興知縣,擢工部主事,天啟六年十月升光祿寺少卿,七年八月敘三大殿工成,加升二級,并前加級升用,還賞銀二十兩、纻絲一表里。九月為營繕司郎中,崇禎元年(1628年)因言工部堂官張維樞欲卸過繕司,尋為兵科給事中張鼎延彈劾反唇參訐,以小加大,是之為逆臣,遂候處分。后仕至太仆寺丞。

人物簡介

維基
聶心湯,字純中,號銘源,江西臨江府新淦縣人。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士,授浙江錢塘縣知縣,歷工部主事、員外郎、郎中,以東林黨被削籍為民。天啟五年(1625年)十一月,吏部題聶心湯降滁州知州。得旨:聶心湯貪穢著聞,察處浮躁,未盡其辜,著削籍為民,追奪誥命。
湯景明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湯景明,字伯倫,中國貴州貴陽府貴筑縣民籍,同進士出身。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士,三甲一百三十三名,初任肅寧縣知縣,再調(diào)河間縣知縣,窺魏忠賢逆焰方張,遂倒身門下,升吏部郎中,出為廣東參議,升湖廣右參政荊西道。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6 【介紹】: 明池州府石埭人。崇禎時為昌平副總兵。六年,與左良玉等擊走進攻畿南各地之農(nóng)民軍。其后,轉(zhuǎn)戰(zhàn)河南、山西。八年,奉洪承疇命扼吳村、瓦屋,旋移駐洛陽。次年,由嵩縣深入追擊農(nóng)民軍,被圍戰(zhàn)死。
湯啟燁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湯啟燁(1580年—1624年),字闇生,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官籍,是明朝政治人物。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戶部觀政,本年八月授山東黃縣知縣,四十年升戶部主事,四十二年升郎中,北新管糧,泰昌元年升陜西司郎中,天啟二年正月升廣東右參議,提督學政,四年卒于任。
湯本沛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湯本沛,字行仲,號玄洲,直隸蘇州府長洲縣匠籍,吳縣人。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聯(lián)捷壬戌科進士。禮部觀政,三年十月授山陽知縣。為知縣三月,以貪酷致激民變,考察降五級。饋四百金于昆山顧秉謙,補上林典簿,拜倪文煥為父,引見崔呈秀,天啟六年擢為刑部山東司主事。所以刺訐同鄉(xiāng)者,不遺余力。周順昌之禍,實為其落井下石。一日,呈秀欲引本沛見魏忠賢,同鄉(xiāng)前輩必無幸矣,忽中風嘴歪,不果見。隨以劉鐸事降調(diào)。湯氏于《春秋》浸淫多年,頗有心得。

人物簡介

維基
陳維新,字湯銘,號赤城,浙江紹興府上虞縣人。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考選翰林院庶吉士,四年正月授兵科給事中,五年十月升本科右給事中,六年二月升工科左給事中。楊漣彈劾權(quán)閹魏忠賢,猶豫不決,陳維新上《十當斷疏》。七年八月敘寧錦功,升一級為太仆寺少卿,賞銀十五兩。又以三殿工成,加升二級,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照舊管事。懷宗即位,加服俸一級。崇禎(1629年)正月,列名祠頌引上言德政律,減等閑住。
湯文瓊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4 【介紹】: 明池州府石埭人,字兆鰲。湯九州從孫。九州死,文瓊伏闕三上書請恤,不報。乃授徒京師,見國事日非,數(shù)獻策闕下,不報。李自成入北京,自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鎮(zhèn)江府丹陽人,字平子。湯三才子。萬歷四十四年進士。歷南昌、東昌知府,有吏才。崇禎中,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有《禮記纂注》。
維基
湯道衡,字平子,別號參予,直隸鎮(zhèn)江府丹陽縣軍籍。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士,擢戶部主事,管理太倉銀庫,出知南昌府,天啟三年以失銀被逮下獄,后以無確證得釋。補歸德府同知,改東昌府知府,所至有惠政。擢山東武德道,崇禎四年六月,升山東提學副使。禮部考核第一,升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以軍功蔭一子世襲錦衣衛(wèi)百戶。母老乞歸,卒。衡有吏才,能治繁劇,在南昌,廳事前為屋數(shù)楹,令訟者居之,一宿而決。

人物簡介

維基
湯維新,字惺心,山東濟寧州人,鄆城縣籍。崇禎戊辰進士。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戊辰科進士。初官平陸縣知縣。崇禎七年(1634年)調(diào)直隸成安縣知縣。曾為崇禎《鄆城縣志》作跋。
徐殷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徐殷(1586年9月5日—1635年),字希湯,陜西西安府同州朝邑縣兩女人。徐殷早年出身縣學生,以《易經(jīng)》中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陜西鄉(xiāng)試舉人第十一名,三十八年(1610年)會試中式第二百零一名,成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九名進士,獲授南皮知縣,調(diào)任商水,因病告歸,在家鄉(xiāng)躬德行仁,教化鄉(xiāng)里。崇禎初年流寇四起,徐殷捐粟五百石建筑堡壘,又訓練鄉(xiāng)兵五百人保護地方;到八年(1635年)七月十一日流寇剽掠朝邑,他帶著兒子諸生徐鷺、侄子舉人徐鵬督鄉(xiāng)兵堵截,在十里外奮勇敵殺賊數(shù)百人,賊人因此遁走。次日數(shù)萬名賊人擁至,他們兵少不敵被擒,徐殷大罵賊人:「鼠輩,朝廷負了你們甚么?」對方鞭笞他索拿金錢,他就罵得更厲害,徐鷺以身保護父親,向賊人大哭請求代父死,賊人不聽;突然徐鵬大怒奪刀刺向流寇,流寇砍死徐鵬,再殺死徐殷和徐鷺,但賊人們都咋舌呼三人義士或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