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永嘉  拼音:yǒng jiā
1.縣名。參見「永嘉縣」條。
2.漢朝沖帝的年號(西元145)。
3.晉朝懷帝的年號(西元307~312)。
《國語辭典》:水心  拼音:shuǐ xīn
水的中心。唐。元稹〈說劍〉詩:「幽匣獄中埋,神人水心守。」宋。葉適 水心即事兼謝吳氏表宣義詩六首之五:「聽唱三更啰里論,白旁單槳水心村?!?/div>
《漢語大詞典》:水心劍(水心劍)
傳說中的寶劍名。 南朝 梁 吳均 續(xù)齊諧記·曲水:“ 秦昭王 三月上巳置酒 河 曲,見金人自 河 而出奉水心劍,曰:‘令君制有西夏?!?秦 霸諸侯,乃因此處立為曲水?!?唐 宋之問 《桂州三月三日》詩:“西夏 黃河 水心劍, 東周 清 洛 羽觴杯。”亦省稱“ 水心 ”。 唐 張說 《開元正歷頌》:“一麾水心,羣兇泥首。”
分類:寶劍劍名
《國語辭典》:四靈(四靈)  拼音:sì líng
1.麟、鳳、龜、龍四種靈獸?!抖Y記。禮運》:「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br />2.南宋永嘉詩人徐照(靈暉)、徐璣(靈淵)、翁卷(靈舒)、趙師秀(靈秀)的合稱。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六二。別集一五》。
《漢語大詞典》:謝守(謝守)
指 謝靈運 。 靈運 曾為 永嘉 太守,故稱。 唐 劉禹錫 《寄樂天》詩:“ 于公 必有高門慶, 謝守 何煩曉鏡悲。” 唐 嚴維 《贈送崔子向》詩:“新詩蹤 謝守 ,內(nèi)學似 支郎 ?!?/div>
《國語辭典》:客家  拼音:kè jiā
1.為主人做事的工人?!墩勧纭C肯?。客家》:「焦光饑則出為人客作,飽食而已,今人謂客家者本此。」
2.在外行走做生意的人。《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xié)狀元。第八出》:「縱饒?zhí)糌溈图?,獨自個擔來做己有?!?br />3.客家人的簡稱。參見「客家人」條。
《國語辭典》:小稔  拼音:xiǎo rěn
谷物年成小熟。元。尹廷高〈永嘉書所見〉:「此邦幸小稔,竊祿似有緣。」
《國語辭典》:葉適(葉適)  拼音:yè shì
人名。(西元1150~1223)字正則,號水心,宋永嘉人。淳熙進士,官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遷寶文閣學士。其學以功利尚實為主,與當時性理之學相抗衡,又對古人及古書作大膽之譏評。著有《水心文集》、《習學記言》。
《國語辭典》:謝靈運(謝靈運)  拼音:xiè líng yùn
人名。(西元385~433)南朝宋文學家,謝玄之孫,小名客兒,時稱謝客。襲封康樂公,又稱謝康樂。少好學,工書畫,文章之美與顏延之為江左第一。性好山水,肆意遨游,所至輒為題詠,以致其意。其詩開創(chuàng)山水寫實派風格。初為太尉參軍,后徙廣州,有詩傳世。
《國語辭典》:黃公望(黃公望)  拼音:huáng gōng wàng
人名。(西元1269~1354)本姓陸,名堅。嗣于永嘉黃氏,因改姓名,字子九,號一峰、大癡道人等。善畫山水,初從趙孟頫,后宗師董源、巨然,而變化董源畫派自成一家。水墨、淺絳俱作,氣勢雄秀,與吳鎮(zhèn)、倪瓚、王蒙合稱元末四大家。著有《寫山水訣》、《大癡山人集》。傳世畫有〈富春山居〉、〈天池石壁〉、〈九峰雪齋〉等圖。
《漢語大詞典》:歐越(歐越)
即 甌越 。古 越 人聚居之地。今 浙江 永嘉 一帶。歐,通“ 甌 ”。 明 張煌言 《寄紀石青》:“ 歐越 玄云自卷舒, 勾吳 落月空分剖?!眳⒁姟?甌越 ”。
《國語辭典》:甌越(甌越)  拼音:ōu yuè
1.浙江省甌江以東一帶的地方。也稱為「東甌」。
2.古稱珠崖、儋耳之地。即今海南島。
《漢語大詞典》:郗鑒愛(郗鑒愛)
永嘉 喪亂中, 晉 郗鑒 兄子 邁 、外甥 周翼 并小, 鑒 常攜之就食。鄉(xiāng)人謂各自饑困,恐不能兼有所存,“ 鑒 於是獨往,食訖,以飯著兩頰邊,還吐與二兒,后并得存。”事見晉書·郗鑒傳。后因以“郗鍳愛”喻稱舅對甥之深情厚愛。 唐 李端 《酬丘拱外甥覽余舊文見寄》:“舅乏 郗鑒 愛,君如 衛(wèi)玠 賢?!?/div>
《漢語大詞典》:永嘉學派(永嘉學派)
以 南宋 永嘉 (今屬 浙江省 )人 薛季宣 、 陳傅良 、 葉適 為代表的理學學派。主張“功利”之學,反對 朱熹 、 陸九淵 “專以心性為宗主”的理學,強調(diào)道不能離物,道義不能離開功利。此派在當時影響甚大,與 朱 、 陸 二派形成鼎足。與 永康 學派共有“浙東學派”之稱。
分類:永嘉浙江
《國語辭典》:永嘉之亂(永嘉之亂)  拼音:yǒng jiā zhī luàn
晉朝懷帝永嘉五年(西元311),匈奴劉聰攻陷洛陽,俘虜懷帝,中原大亂。永嘉十年,劉曜攻陷長安,俘晉憫帝,西晉滅亡,史上稱為「永嘉之亂」。
《漢語大詞典》:鄧攸無子(鄧攸無子)
晉 鄧攸 ,字 伯道 永嘉 中為 石勒 所俘,后逃至 江 南。南逃時,步行,擔其兒及侄兒,度不能兩全,乃棄子全侄。后竟無子,卒以無嗣。時人義而哀之,為之語曰:“天道無知,使 鄧伯道 無兒?!币?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晉書·良吏傳·鄧攸》。后以“鄧攸無子”謂無子嗣。 唐 楊炯 《常州刺史伯父東平楊公墓志銘》:“ 鄧攸 無子,天道何親?” 唐 元稹 《三遣悲懷》詩之三:“ 鄧攸 無子尋知命, 潘岳 悼亡猶費詞。”
分類:永嘉石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