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2詞典 3分類詞匯 59
《國語辭典》:大對(大對)  拼音:dà duì
對答天子的詢問或策問?!稘h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罚骸富腹珱Q疑于管仲,寡人決疑于君。仲舒對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對?!弧?/div>
《漢語大詞典》:御試(御試)
殿試??婆e時代,帝王于宮殿內(nèi)考試貢舉之士。 宋 龔鼎臣 東原錄:“時 庠 ( 黃庠 )以疾不能就御試,旣愈,陳述於貢院。”宋史·選舉志一:“自來御試賦題,皆士人嘗擬作者。”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四·旂音:“ 康熙 己未,御試博學(xué)鴻儒, 施愚山 侍講卷閣擬一等,上親閲定名。”
《漢語大詞典》:揚廷
指殿試。敭,對揚。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科場二·閣試:“士人自鎖闈敭廷之外,其試事最重者,無如吏部之考選科道?!?/div>
分類:殿試
《漢語大詞典》:內(nèi)試(內(nèi)試)
指科考中的殿試。 唐 齊己 《同光歲送人及第東歸》詩:“春官如 白傅 ,內(nèi)試似 文皇 ?!?/div>
《國語辭典》:進(jìn)士(進(jìn)士)  拼音:jìn shì
科舉時代的科目。隋煬帝選拔人才,設(shè)進(jìn)士科,唐宋因之,其時凡舉人試于禮部合格者,稱為「進(jìn)士」。明、清之制,會試中式,殿試后賜進(jìn)士及第、進(jìn)士出身、同進(jìn)士出身,皆通稱為「進(jìn)士」?!都t樓夢》第二回:「已會了進(jìn)士,選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縣?!?/div>
《國語辭典》:狀元(狀元)  拼音:zhuàng yuán
1.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殿試一甲第一名?!段宕菲皆?。梁史。卷上》:「探聽得試院開榜了,卻是別人做了狀元,別人做了榜眼,別人做了探花郎?!埂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更c了一本戲,是梁灝八十歲中狀元的故事。」
2.稱現(xiàn)在各類考試中的榜首。
《國語辭典》:三元  拼音:sān yuán
1.天、地、人。唐。王昌齡〈夏月花萼樓酺宴應(yīng)制〉詩:「士德三元正,堯心萬國同?!?br />2.農(nóng)歷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顾?。杜公贍。注:「陰歷正月初一日,為年、月、日三者之始,謂之三元。」
3.習(xí)俗上,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合稱為「三元」。清。趙翼《陔馀叢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為三元日,則自元魏始?!?br />4.科舉考試中的鄉(xiāng)試、會試、廷試的第一名,分別稱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為「三元」。如:「連中三元」。
5.道家稱天、地、水為「三元」。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五六。元氣論》:「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yǎng)萬物。」也稱為「三官」。
6.術(shù)數(shù)用語。術(shù)數(shù)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宮,必一百八十年后度盡,故以一甲子為上元,第二甲子為中元,第三甲子為下元,合稱為「三元」。
《國語辭典》:金榜  拼音:jīn bǎng
1.科舉時代殿試中試的名單。因殿試揭曉時的錄取名單是以黃紙書寫,上鈐皇帝御寶,一為顯皇威的尊嚴(yán),二則表示榜文的貴重,故稱為「金榜」?!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九:「此是京中來的金榜,令婿名在其上,請公自拿去看?!?br />2.人名。(西元1735~1801)字輔之,一字蕊中,號檠齋,清安徽歙縣人。乾隆進(jìn)士,授修撰。性恬淡,以病不復(fù)出,師事江永,治禮宗鄭玄。著有《禮箋》。
《漢語大詞典》:東堂(東堂)
(1).東廂的殿堂或廳堂。古代多指皇宮或官舍。書·顧命:“一人冕執(zhí)劉,立于東堂;一人冕執(zhí)鉞,立于西堂?!?唐 王維 《故太子師徐公挽歌》之三:“北首辭明主,東堂哭大臣?!?金 蔡圭 《并州無竹官舍東堂之北種碧蘆以寄意用作長句》:“他日東堂慙拙政,只將此物作甘棠?!?br />(2).儀禮·大射:“公將射……一小射正授弓拂弓,皆以俟于東堂?!焙笠蛞苑Q習(xí)射的場所。南史·庾悅傳:“初, 劉毅 家在 京口 ,酷貧,嘗與鄉(xiāng)曲士大夫往東堂共射?!?br />(3).指 晉 宮的正殿。 晉武帝 時 郤詵 于 東堂 殿試得第,后因以為試院的代稱。 唐 王建 《送薛曼應(yīng)舉》詩:“子去 東堂 上,我歸南澗濱?!?唐 李頻 《送友人游蜀》詩:“ 東堂 雖不捷,西去復(fù)何愁?!?宋 王圭 《呈永叔書事》詩:“十五年前出門下,最榮今日預(yù) 東堂 。”參見“ 東堂桂 ”、“ 東堂策 ”。
(4). 宋 毛滂 的號。 清 鈕琇 觚賸·紉蘭詞:“若 黃子鴻 所著《紉蘭》別集,風(fēng)流俊邁,非不可追響 東堂 ,齊蹤 西麓 也?!?/div>
《國語辭典》:探花  拼音:tàn huā
1.科舉時代殿試一甲第三名?!都t樓夢》第二回:「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臺寺大夫?!?br />2.看花。唐。皮日休 奉和魯望春雨即事次韻:「野客正閒移竹遠(yuǎn),幽人多病探花稀。」
《國語辭典》:殿試(殿試)  拼音:diàn shì
1.古時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由皇帝親自在大殿中主持。《明史。卷七○。選舉志二》:「三年大比,以諸生試之直省,曰鄉(xiāng)試。中式者為舉人。次年,以舉人試之京師,曰會試。中式者,天子親策于廷,曰廷試,亦曰殿試。」
2.元代對讀書人的通稱。元。關(guān)漢卿《蝴蝶夢》第一折:「他本是太學(xué)中殿試,怎想他拳頭上便死,今日個則落得長街上檢尸。」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脂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張殿試?!?/div>
《國語辭典》:制舉(制舉)  拼音:zhì jǔ
1.制定選舉人才的方法。《管子。宙合》:「鉤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賢佐之制舉也?!?br />2.唐朝科舉的一種,由天子親試?!端问?。卷一五六。選舉志二》:「制舉無??疲源煜轮沤?,天子每親策之。」
《漢語大詞典》:一甲
(1).一副鎧甲。出土 秦 簡中常言“貲一甲”,即罰繳一副鎧甲,詳見《睡虎地秦墓竹簡》。
(2).借指一兵一卒。戰(zhàn)國策·秦策三:“為 秦 戰(zhàn)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亡 鄢郢 、 漢中 ,禽 馬服 之軍,不亡一甲?!?span id="wa5f0dv" class="book">《新五代史·唐臣傳·周德威》:“其一甲直數(shù)十千,擒之適足為吾資,無徒望而愛之,當(dāng)勉以往取之。”元史·余闕傳:“羣盜四面蟻集,外無一甲之援?!?br />(3).科舉制度殿試的第一等。 唐 時進(jìn)士不分甲。 宋 太平興國 八年始分甲,當(dāng)時一甲有數(shù)人。至 元 明 一甲僅限三人,即所謂狀元、榜眼、探花。參閱《續(xù)通典·選舉三》、宋史·選舉志二。
(4). 宋 代 盧秉 提舉鹽事時所定的一個編組單位。宋史·食貨志下四:“﹝ 盧秉 ﹞因定伏火盤數(shù)以絶私鬻,自三灶至十灶為一甲。”
《國語辭典》:臚唱(臚唱)  拼音:lú chàng
科舉時,天子宣旨傳召新科進(jìn)士入見,稱為「臚唱」。元。方回〈趙賓旸唐師善見和涌金城望次韻〉五首之五:「臚唱曾叨殿上傳,末班遙望御爐煙。」也作「臚傳」。
《國語辭典》:黃榜(黃榜)  拼音:huáng bǎng
天子所頒的詔書。以黃紙書寫而成,故稱為「黃榜」?!段饔斡洝返诰呕兀骸赋㈩C下黃榜,詔開南省,考取賢才,孩兒意欲前去應(yīng)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