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歡喜光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十二光之一。(參見:阿彌陀)
歡喜佛
【佛學(xué)大辭典】
(雜名)西藏新志中曰:「四月十五日,龍王塘大會。廟在水中,周匝水環(huán),須以舟渡。(中略)而正殿帝特塑一大秘戲像。即俗所謂歡喜佛。喇嘛云是佛公佛母。四壁所畫,亦皆此式。甚為不雅。」
歡喜國
【佛學(xué)大辭典】
(界名)又作妙喜國。東方阿閦如來凈土之名。法華經(jīng)化城喻品曰:「東方有二佛,一名阿閦在歡喜國。」維摩經(jīng)見阿閦佛品曰:「有國名妙喜,佛號無動?!?/div>
歡喜會
【佛學(xué)大辭典】
(行事)盂蘭盆會之異名。當(dāng)日由供養(yǎng)自恣僧之功德而目連之母免餓鬼之苦,故取歡喜之意而名之。
【佛學(xué)常見辭匯】
盂蘭盆會的別名,因此日由于供養(yǎng)自恣僧的功德而使到目連尊者的母親得免于餓鬼的痛苦,故取歡喜之意而名之。
歡喜園
【佛學(xué)大辭典】
(界名)又曰歡喜苑。又曰歡樂園,喜林苑。忉利天帝釋四園之一。在喜見城之外面北方。諸天入此,則自起歡喜之情,故名歡喜。智度論八曰:「三十三天王歡樂園中,諸天入者,心皆柔軟,歡樂和悅,粗心不生。若阿修羅起兵來時,都無斗心。是時釋提婆那民(天王名)將諸天眾,人粗澀園中(亦四園之一),以此園中樹木華實,氣不和悅,粗澀惡故,諸天人眾,斗心即生?!蛊鹗澜?jīng)六曰:「歡喜園。」俱舍論十一曰:「喜林苑。」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又名歡喜苑,或歡樂園,或喜林苑,為忉利天帝釋四園之一,在喜見城外之北方,一切天人一到此地,就自然的生起歡喜的心情。
歡喜團
【佛學(xué)大辭典】
(物名)同于歡喜丸。供歡喜天者。又持于歡喜天之手者。
歡喜三昧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于諸法生歡喜之禪定也。智度論四十七曰:「歡喜三昧者,得此三昧者,于法生歡喜樂?!?br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住是三昧,能生無量無邊法歡喜樂,是名歡喜三昧。
歡喜光佛
【佛學(xué)大辭典】
(佛名)十二光佛之一。阿彌陀佛之異名。見無量壽經(jīng)上。
歡喜懺法
【佛學(xué)大辭典】
(修法)結(jié)愿之日,以歡忻其無為成滿意之味而行之懺法也。
歡喜藏摩尼寶積佛
【佛學(xué)大辭典】
(佛名)文殊菩薩之本地。文句二上曰:「悲華云:寶藏佛言:汝作功德,其深甚深,愿取妙土。今故號汝名文殊師利,在北方歡喜世界作佛,號歡喜藏摩尼寶積佛。今猶現(xiàn)在,聞名滅四重罪,為菩薩影響釋迦耳?!?/div>
皆大歡喜
【俗語佛源】
原為佛經(jīng)結(jié)束語中的習(xí)慣用語。如《維摩詰經(jīng)·囑累品》:「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褂秩纭斗ㄈA經(jīng)·普賢菩薩勸發(fā)品》:「一切大會,皆大歡喜,受持佛語,作禮而去?!怪^參加法會的大眾聽佛講經(jīng)說法后,都感到身心愉悅,無比欣喜。后泛指大家都很高興。如茅盾《雨天雜寫之三》:「目前此間文化市場……似乎都相安無事,皆大歡喜?!梗ɡ蠲鳈?quán))
三義歡喜
【三藏法數(shù)】
(出觀經(jīng)妙宗鈔)
觀無量壽佛經(jīng)疏,因釋:阿難及天龍等聞法,歡喜作禮而去,故以三義釋之。(梵語阿難,華言慶喜。)
〔一、遇人歡喜〕,人即佛也。謂佛具足四無礙智,說觀彼佛之法離于錯謬,今遇此人,寧不歡喜,是名遇人歡喜。(四無礙智者,法無礙智、義無礙智、詞無礙智、樂說無礙智也。彼佛即梵語阿彌陀,華言無量壽。)
〔二、聞法歡喜〕,謂所說觀佛之法一十六門,曲盡其妙,能令凡心入深三昧,聞如是法,豈不歡喜,是名聞法歡喜。(一十六觀門者,日觀、水觀、地觀、寶樹觀、八功德水觀、總觀、華座觀、像觀、佛真身觀、觀世音觀、大勢至觀、普想觀、雜想觀、上輩生觀、中輩生觀、下輩生觀。)
〔三、得果歡喜〕,果即修觀剋獲之果也。謂韋提希等,聞?wù)f觀佛之法,依此修之,得分真果;侍女諸天,得相似果。得如是果,豈不歡喜,是名得果歡喜。(梵語韋提希,華言思惟。分真者,即證一分中道也。相似者,近于分真也。)
六法令他歡喜
【三藏法數(shù)】
(出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
〔一、身業(yè)行慈〕,謂于諸賢圣及同修梵行人處,起慈善心,以為禮敬燒香散華,種種供養(yǎng);若見其病苦,隨時供給,令他歡喜,是名身業(yè)行慈。(梵行,即凈行也。)
〔二、語業(yè)行慈〕,謂于諸賢圣及同修梵行人處,起慈善心,以語贊嘆,彰其實德;他不聞?wù)撸钏寐?;?fù)讀誦經(jīng)典,晝夜精勤,令他歡喜,是名語業(yè)行慈。
〔三、意業(yè)行慈〕,謂于諸賢圣及同修梵行人處,起慈善心,不生妒害慳嫉之想,于諸眾生起悲憫心,起利益心,令他歡喜,是名意業(yè)行慈。
〔四、如法利養(yǎng)〕,謂凡所有資生之物,乃至得少飲食,于同修梵行之人,情無彼此,悉皆共他受用,令他歡喜,是名如法利養(yǎng)。
〔五、受持戒法〕,謂于所受戒法,始終堅持不毀不犯,而于同修梵行之人,不生輕鄙,令他歡喜,是名受持戒法。
〔六、能生正見〕,謂于一切道法,發(fā)起正見,無有疑惑,而與同修梵行之人,共同此見,令他歡喜,是名能生正見。
遇人歡喜
【三藏法數(shù)】
人即佛也。謂佛具足四無礙智,說觀彼佛之法離于錯謬,今遇此人,寧不歡喜,是名遇人歡喜。(四無礙智者,法無礙智、義無礙智、詞無礙智、樂說無礙智也。彼佛即梵語阿彌陀,華言無量壽。)
聞法歡喜
【三藏法數(shù)】
謂所說觀佛之法一十六門,曲盡其妙,能令凡心入深三昧,聞如是法,豈不歡喜,是名聞法歡喜。(一十六觀門者,日觀、水觀、地觀、寶樹觀、八功德水觀、總觀、華座觀、像觀、佛真身觀、觀世音觀、大勢至觀、普想觀、雜想觀、上輩生觀、中輩生觀、下輩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