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榖 → 榖谷”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德止(一一○○~一一五五),號青谷,俗姓徐,歷陽(今安徽和縣)人,徙居吳縣。為青原下十三世,寶峰照禪師法嗣?;兆谛腿辏ㄒ灰欢唬┵n號真際,敕住江州圓通寺(《五燈會元》卷一四)。后居廬山疊石庵。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卒,年五十六?!?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九有傳。有《清谷詩集》,已佚(《輿地紀勝》卷二五)。今錄詩三首。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一
德止禪師者。世居歷陽金紫。徐閎中之季子也。法紹寶峰闡提照禪師。照為簡州人。妙齡游方。謁芙蓉楷公于大洪。有得而去。及楷公辭大觀之詔。而嬰難。照自三吳急趨從之。于途中大悟??煲酝蹲又彾嫡?。是照與丹霞淳輩為伯仲。淳之視師。猶子也。是師與真歇了宏智覺。又雁行焉。師生十歲。不肯知書。多私夜坐。喜公晝寢。其父戲目師。為懵然子。然師雙瞳紺碧。神光射人。出語間合圣誥。其父又鐘愛之。異于諸子。嘗稱于門客曰。吾懵然不懵也。師弱冠夢異僧授偈四句。已而有以南安巖主像遺之者。其傍所載。即向夢所授之偈也。自是持念不忘。一切世典過眼即罷之。年二十。隨父任漕西洛。每閉閣凝坐。或連朝不許進食。人俱怪其所為。一夜擬吹燈就寢。忽大悟。連吐數(shù)偈。其一曰。不因言句不因人。不因物色不因聲。夜半吹燈方就枕。忽然者里已天明。于是嘯歌自若。人益怪之。其父欲授師世職。師固讓于從兄。乃告父曰。某方將脫世綱。不著三界。豈復刺頭于名利場中。遂力求出家。其父知師志決。不可以章綬綰也。乃旌師祝發(fā)。具苾芻戒。游方數(shù)載。名振京師。政和間。機投闡提照公于楚南。宣和三年辛丑。徽宗皇帝以真際師號賜之。壬寅。適江州圓通席虛。朝旨以照補之。照辭圓通。而居泐潭。師遂應詔。代主圓通。圓通當匡廬之名剎。諸山耆德尚未足師名。領(lǐng)院日。俱往觀之。升座拈提。眾耳皆聳。其語曰。山僧二十年前。兩目皆盲。了無所睹。唯是聞人說道。青天之上。有大日輪。照三千大千世界。無有不遍之處?;I策萬端。終不能見。二十年后。眼光慚開。又值天色連陰。濃云亂涌。四方觀察。上下推窮。見云行時。便于行處作計較。見云住時。便于住處立窠臼。正如是間。忽遇著個多知漢問道。莫是要見日輪么。何不向高山頂上去。山僧卻徵宅道那里。是高山頂上。他道。紅塵不到處。是諸仁者好個端的消息。還會么。長連床上佛陀耶。又曰。昨夜黃面瞿曇。將三千大千世界來。一口吞盡。如人飲湯水。蹤跡不留。應時消散。當爾時。諸大菩薩聲聞羅漢。及與一切眾生。盡皆不覺不知。唯有文殊普賢瞥然覷見。雖然得見。渺渺茫茫。恰似向大洋海里。頭出頭沒。諸人且道。是甚么消息。若也簡點得破。許你頂門。具一只眼。師住圓通。今古法門。所積之廢。無不備舉。而整頓之。然以身度人。使人易行。矯清賣高之條。師弗取也。選職任事。以德不以才。嘗嘆曰。寧缺人而廢事。過在一時。若能事而敗化。則遣臭萬世矣。以故衲子游泳于圓通。如魚相忘于江湖。南宋紹興五年乙卯示寂。阇維煙??所及。悉有設(shè)利。諸方稱師身后佛事。與寶峰照公。皆乘大愿而來者也。照公先于建炎二年示寂。其阇維亦得設(shè)利無數(shù)。舌齒不壞。師之設(shè)利。塔于司空山。分窆疊石原。照公設(shè)利。則塔泐潭之西峰矣。
夾谷胡剌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63 【介紹】: 金上京女真人。初在左副元帥撻懶帳下,有戰(zhàn)功,授武德將軍,襲父謀克。后與宋師戰(zhàn)于宿州,陣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洛州曲周人。李若水兄。高宗紹興十五年自樞密都承旨除簽書樞密院事。十七年,除參知政事,旋為御史中丞汪渤論其不忠不孝,奪職,提舉江州太平觀。
全宋文·卷四○○○
李若谷,洺州曲周(今河北曲周)人,若水兄。紹興初,為左朝散郎。紹興十年,除司農(nóng)寺丞,轉(zhuǎn)將作監(jiān)丞。十二年,除屯田員外郎,遷右司、左司員外郎。十四年,權(quán)工部侍郎,試給事中。次年,以給事中兼侍講,又除敷文閣直學士、樞密都承旨,兼侍讀,充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尋兼權(quán)參知政事。十七年,真拜參知政事。未幾,為言者所劾,罷為資政殿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后數(shù)年卒。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八、一四四、一五一、一五三、一五四及《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八之四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8—1172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榖叔。高宗紹興十五年進士。為明州教授。以通經(jīng)術(shù)薦,孝宗親擢國子監(jiān)主簿,添差福建安撫司機宜文字。秩滿歸。于《》、《》、《洪范》、《中庸》、《論語》、《孟子》,皆有訓釋。
全宋詩
鄭耕老(一一○八~一一七二),字谷叔,莆田(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十五年(一一四五)進士(明弘治《興化府志》卷一六)。補懷安縣主簿,調(diào)溫州司法參軍,明州教授。孝宗朝擢國子監(jiān)主簿,添差福建安撫司機宜文字。秩滿,歸鄉(xiāng)講學。乾道八年卒,年六十五。著《》、《》等訓釋,已佚。事見《水心集》卷一五《鄭公墓志銘》,《興化府志》卷三四、《宋元學案》卷四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四四二九
鄭耕老(一一○八——一一七二),字谷叔,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紹興十五年登進士,官明州教授。以通經(jīng)術(shù)召,孝宗親擢國子監(jiān)簿,添差福建安撫司機宜文字。乾道八年卒,年六十五。見葉適《奉議鄭公墓志銘》(《水心文集》卷一五),《宋元學案》卷四。
夾谷查剌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2 【介紹】: 金隆州女真人。善女真、契丹文字。天德初充護衛(wèi)。世宗時,累官東北路招討使兼德昌軍節(jié)度使,治有勤績,邊境以安。遷臨潢尹,改西北路招討使。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鄭若谷,鄞縣(今浙江寧波)人。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進士(清乾隆《浙江通志》卷一二五)。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知衡州(《永樂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圖經(jīng)志》)。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九三二
范應元,字善甫,號無隱,又號谷神子,果州(今四川南充)人,南宋道士。為玉隆萬壽宮掌教、南岳壽寧觀長。著有《老子道德經(jīng)古本集注》二卷(存)、《莊子無隱講語》一卷。見嘉慶《四川通志》卷一八五。

人物簡介

簡介
乾道三年(1167)任岳州知州。
趙善谷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三九四
趙善谷,宗室,漢王房六世孫,不掩子。乾道中知武岡軍。見《宋史》卷二二八《宗室世系表》一○、卷四九四《蠻夷傳》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0—1200 【介紹】: 宋徽州婺源人,徙居建陽考亭,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遁翁、滄洲病叟,別稱紫陽、云谷老人。朱松子。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為同安主簿。孝宗淳熙中,知南康軍,改提舉浙東茶鹽公事。時浙東大饑,乃單車按行境內(nèi),救荒革弊。光宗時歷知漳州,任秘閣修撰等。寧宗初,以煥章閣待制提舉南京鴻慶宮。慶元二年,落職罷祠。卒后追謚文。受業(yè)于李侗,得程顥、程頤之傳,兼采周敦頤、張載等人學說,集北宋以來理學之大成。主持白鹿洞、岳麓書院,講學五十余年,弟子眾多。其學派被稱為閩學,或考亭學派、程朱學派。曾被韓侂胄視為偽學,加以禁止。有《四書章句集注》、《伊洛淵源錄》、《名臣言行錄》、《資治通鑒綱目》、《詩集傳》、《楚辭集注》,及后人編纂的《朱子語類》、《朱文公文集》等。
全宋詩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溯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授泉州同安主簿。罷歸請祠,監(jiān)潭州南岳廟。孝宗朝,歷官秘書郎,知南康軍,直秘閣,提舉江西、浙東常平茶鹽,江西提刑,秘閣修撰。光宗即位,知漳州。紹熙四年(一一九三),知潭州兼荊湖南路安撫。寧宗即位,除煥章閣待制兼侍講,尋提舉南京鴻慶宮。慶元二年(一一九六),韓侂胄專政,行偽學黨禁,落職罷祠。六年,卒,年七十一。嘉定二年(一二○九),追謚文。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從祀孔廟。熹登第五十載,任地方官僅七年半,立朝時間更短,生平主要從事著述和講學,是宋代理學集大成者。有《楚辭集注》八卷、《詩集傳》二十卷等。文集版本甚多,生前即有無名氏編刊之《晦庵先生文集》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卒后,有寧宗時浙江官刻之《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建安書院雕印,除集一百卷外,并附王遂輯續(xù)集十一卷及余師魯輯別集十卷。自宋末至明、清,仍續(xù)有增補、刊刻。事見《勉齋集》卷三六《文公朱先生行狀》,《宋史》卷四二九有傳。 朱熹詩,以《四部叢刊》影印明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其中卷一至卷一○及別集卷七詩部)為底本,校以宋寧宗時刻本(簡稱宋本)、明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刻本(簡稱成化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朝鮮李朝英祖辛卯(一七七一)刊《朱子大全》(簡稱朝鮮本)等。底本卷末考異,酌予吸收。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十一、十二卷。
詞學圖錄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別稱紫陽,謚文。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僑寓建陽(今屬福建)。理學家。有《四書章句集注》、《周易本義》、《詩集傳》、《楚辭集注》、《通鑒綱目》等,詞有《晦庵詞》。
全宋文·卷五四二八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后改仲晦,號晦庵、遁翁。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尤溪(今福建尤溪)。紹興十八年進士及第,調(diào)泉州同安縣主簿。任滿還家,著書講學達二十馀年。淳熙五年,知南康軍。在任期間,重建了著名的白鹿洞書院。八年,就任提舉兩浙東路常平茶鹽公事。紹熙元年,知漳州。四年,除知潭州、荊湖南路安撫使,這期間修復了岳麓書院。五年,詔為煥章閣待制兼侍講。同年被罷免,回到福建考亭,主講紫陽書院,又別稱考亭、紫陽,繼續(xù)著書立說。慶元六年病逝,年七十一。朱熹一生做官時間很短,主要從事于著書講學。他上承二程的學說,又加以闡釋發(fā)揮,成為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在中國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國際上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朱熹著述甚富,計有文集一百卷、續(xù)集十一卷、別集十卷,《上蔡先生語錄》三卷,《河南程氏遺書》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書》十二卷,《名臣言行錄》前集十卷、后集十四卷,《近思錄》十四卷,《四書章句集注》十九卷,《太極圖解》注一卷,《通書解》一卷,《伊洛淵源錄》十四卷,《詩集傳》八卷,《資治通鑒綱目》五十九卷,《楚辭集注》八卷,《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等,俱存世。事見黃干《朱先生行狀》(《勉齋集》卷三六,《宋史》卷四二九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1—1199 【介紹】: 宋建州建安人,字子厚,號谷城。師事劉子翚,與朱熹為同門友。子翚歿,與朱熹讎校遺文以傳。有《谷城集》。
全宋詩
黃銖(一一三一~一一九九),字子厚,號谷城,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徙居崇安。少師事劉子翚,與朱熹為同門友。以科舉失意,遂隱居不仕。理宗慶元五年卒。年六十九。有《谷城集》五卷。事見《晦庵集》卷七六《黃子厚詩序》、卷八七《祭黃子厚文》,《宋元學案》卷四三有傳。今錄詩九首。
全宋文·卷五四二一
黃銖(一一三一——一一九九),字子厚,世家建州甌寧(今福建建甌),徙浦城(今福建浦城)。師事劉子翚,與朱熹同學,切磋藝文,略相上下。中年不得志于場屋,遂發(fā)憤謝去,杜門讀書。其文學太史公,詩學屈、宋,又工隸書,得魏晉以前筆意。慶元五年卒,年六十九。有《谷城集》五卷。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七六《黃子厚詩序》、卷八七《祭黃子厚文》,真德秀《真文忠公集》卷二八《黃子厚詩后序》,《游宦紀聞》卷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3—1202 【介紹】: 金胡里改路女真人,本名阿不沙。襲祖猛安。曾參與鎮(zhèn)壓移剌窩斡。積官樞密副使。章宗時,以女為昭儀,益受倚重,拜平章政事,進左丞相,封密國公。出兵攻塔塔兒等部,雖屢獲捷而貪小利,遂致北邊不寧者數(shù)歲。降授橫海軍節(jié)度使致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宗室。寓居海鹽,字公舉,號云谷道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士。知海陵縣,歲饑賑民,治訟平允,興增學校,多有政績。遷守郁林州,改守全州,為浙西沿海議幕,終朝請大夫。詩文清純有體。卒年八十。
全宋詩
趙汝能,字公舉,自號云谷道人,海鹽(今屬浙江)人。太宗八世孫。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歷知海陵縣,知郁林州,知全州。卒年八十。事見《宋詩紀事補遺》卷九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處州青田人,字舜舉,號東谷居士。高宗紹興中進士。累官吏部侍郎、徽猷閣待制。有《東谷易翼傳》、《論語意源》、《東谷集》。
全宋詩
鄭汝諧,字舜舉,號東谷居士,青田(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為兩浙轉(zhuǎn)運判官(《嘉泰會稽志》卷二)。累遷吏部侍郎,致仕。有《易翼傳》二卷。事見清康熙《青田縣志》卷九、一○。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五四一○
鄭汝諧,字舜舉,號東谷居士,處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紹興時中教官科,淳熙中歷知盱眙軍、信州,召為考工員外郎。十四年,除浙東安撫使兼知紹興府。光宗朝歷大理少卿、宗正少卿,除右文殿修撰、知池州。官終徽猷閣待制、吏部侍郎。著有《易翼傳》二卷(存)、《論語意源》四卷(存)、《東谷集》。見樓鑰《攻愧集》卷三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宋史》卷四一○《沈煥傳》、卷四三六《陳亮傳》,《宋詩紀事》卷四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三八。
夾谷守中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金咸平路女真人,本名阿土古。世宗大定二十二年進士。歷清池、聞喜主簿。大安中為通遠軍節(jié)度使。守鞏州御西夏軍,城陷被俘。夏將使招降平?jīng)?。守中佯許,至城下即大呼:“外兵矢盡將遁,慎勿降”。遂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