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榖 → 榖谷”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980,分66頁顯示  上一頁  44  45  46  47  48  50  51  52  53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榖水
榖稅
榖泗
榖粟
榖穗
榖土
榖物
榖瑞
榖溪
榖入
榖丘
榖聚
榖櫟
榖粒
榖梁
《駢字類編》:榖水
后漢書郡國志:弘農(nóng)郡黽池,榖水出。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廆山,交觴之水出于其陽而南流注于洛。俞隨之水出于其陰,而北流注于榖水。于又傅山,其西有林焉,名曰墦冢,谷水出焉,而東流注洛,其中多珚玉。郭注:今榖水出榖陽谷,東北至榖城縣入洛河。鼎錄:明帝永平十年,鑄一鼎于榖水,高五尺,其文曰榖洛,小篆書,四足。明一統(tǒng)志:榖水在河南府永寧縣北七十里,源出熊耳山。 庾信終南山義谷銘:運(yùn)石甘泉,才通櫟陽之殿;穿渠榖水,直繞金墉之城。唐太宗詠司馬彪續(xù)漢志詩:梅山未覺朽,水榖誰云異?
《駢字類編》:榖稅
書禹貢:五百里甸服。疏正義曰:先王規(guī)方千里以為甸服。周語文王制亦云:千里之內(nèi)曰甸。鄭玄云:服,治田出榖稅也。言甸者,主治田,故服名甸也。
《駢字類編》:榖泗
史記漢興以來諸侯年表:自陳以西,南至九疑,東帶江、淮、榖、泗,薄會稽,為梁、楚、吳、淮南、長沙國。
《駢字類編》:榖粟
后漢書樊準(zhǔn)傳:準(zhǔn)課督農(nóng)桑,廣施方略,期年間榖粟豐賤數(shù)十倍。
又冉駹夷傳:土地剛鹵。不生榖粟麻菽。唯以麥為資。宋史陳亮傳:榖粟桑麻絲枲之利。歲耗于一歲。禽獸魚鱉草木之生,日微于一日。 元史慶童傳:脫脫以太師右丞相統(tǒng)大兵南征,一切軍資、衣甲、器仗、榖粟、薪藁之屬,咸取具于江浙。慶童規(guī)措有方,陸運(yùn)川輸,千里相屬,朝廷賴之。朱子書二程先生語錄:后程氏書近年以來,傳者浸廣而后人知其如絲麻榖粟之不可一日無。貫休秋末懷舊山詩:侵云收榖粟,引蟻上柑橙。
《駢字類編》:榖穗
司馬相如封禪書:嘉榖六穗,我穡曷蓄。
王惲農(nóng)里嘆:榖穗虛穰草色熏,滿前堆積漫如囷。
《駢字類編》:榖土
周語:周制有之曰:列樹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國有郊牧,畺有寓望,藪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禦災(zāi)也。其馀無非榖土,民無縣耜,野無奧草,不奪民時,不蔑民功,有優(yōu)無匱,有逸無罷,國有班事,縣有序民。 漢書揚(yáng)雄傳:十二月羽獵,雄從。以為昔在二帝三王,宮館臺榭、沼池苑囿、林麓藪澤,財足以奉郊廟、御賓客、充庖廚而已,不奪百姓膏腴榖土桑柘之地。
《駢字類編》:榖物
周禮太宰之職:九曰幣馀之賦。注:自邦中以至幣馀,各入其所有榖物,以當(dāng)賦泉之?dāng)?shù)。 魏志滿寵傳:孫權(quán)遣兵數(shù)千家佃于江北,至八月,寵以為田向收熟,男女布野,其屯衛(wèi)兵去城遠(yuǎn)者數(shù)百里,可掩擊也。遣長史督二軍循江東下,摧破諸屯,焚燒榖物而還,詔美之。
《駢字類編》:榖瑞
詩:貽我來牟。箋:武王渡孟津。白魚躍入于舟。出涘以燎。后五日?;鹆鳛闉?。五至以榖俱來。疏:周自后稷以來。得榖瑞者。惟彼云以榖俱來。此言來牟。彼云谷至。彼此交相證明。其事同也。
《駢字類編》:榖溪
武林市肆記:榖溪、春蘭溪酒名。
《駢字類編》:榖入
后漢書桓譚傳:今可令諸商賈自相糾告,若非身力所得,皆以臧畀告者。如此則專役一已,不敢以貨與人。事寡力弱,必歸功田畝。田畝脩則榖入多而地力盡矣。
《駢字類編》:榖丘
春秋:桓公十有二年秋七月丁亥,公會宋公、燕人盟于榖丘。注:榖丘,宋地。 明一統(tǒng)志:榖丘在歸德府城南四十里。
《駢字類編》:榖聚
宋史天文志:胃宿三星,天之廚藏,主倉廩五榖府也。明則天下和平,倉廩實,民安。動則輸運(yùn),暗則倉空,就聚則榖貴民流。中星眾,榖聚;星小,榖散。 山海經(jīng):有臷民之國,百榖所聚。
《駢字類編》:榖櫟(榖櫟)
宋書符瑞志:元嘉二十四年七月壬子,晉陵無錫榖櫟樹連理,南徐州刺史廣陵王誕以聞。
《分類字錦》:榖粒
大觀茶論:凡芽如雀舌,榖粒為斗品。
分類:
《駢字類編》:榖梁
春秋榖梁傳序疏:仲尼卒而微言絕,秦正起而書記亡。其春秋之書,異端競起,遂有鄒氏、夾氏、左氏、公羊、榖梁五家之傳。又榖梁子名淑,字元始,魯人,一名赤,受經(jīng)于子夏,為經(jīng)作傳,故曰榖梁傳。傳孫卿,孫卿傳魯人申公,申公傳博士江翁。其后魯人榮廣大善榖梁,又傳蔡千秋。漢宣帝好榖梁,擢千秋為郎,由是榖梁之傳大行于世。又榖梁傳序: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榖梁清而婉,其失也誣,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 史記儒林傳:瑕丘江生為榖梁春秋。自公孫弘得用。嘗集比其義。卒用董仲舒。 漢書藝文志:榖梁傳十一卷。注:榖梁子,魯人。師古曰:名喜。又榖梁外傳二十篇,榖梁章句三十三篇。
又劉向傳:向本名更生。會初立榖梁春秋,徵更生受榖梁,講論五經(jīng)于石渠。又儒林傳:甘露元年,召五經(jīng)名儒太子太傅蕭望之等大議殿中,平公羊、榖梁同異,各以經(jīng)處是非,議三十馀事。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經(jīng)誼對,多從榖梁,由是榖梁之學(xué)大盛。
又沛蔡千秋,宣帝時為郎,召見,與公羊家并說。上喜榖梁說,擢千秋為諫議大夫給事中。 后漢書賈逵傳:逵雖為古學(xué),兼通五家榖梁之說。注:五家謂尹更始、劉向、周慶、丁性、王彥等,皆為榖梁。 唐書藝文志:榖梁廢??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