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廣度(廣度)  拼音:guǎng dù
1.廣大的程度。常用于抽象事物。如:「我們必須要探討這個(gè)問題的深度與廣度,才能做進(jìn)一步的決策?!?br />2.寬宏的氣度。亦指有寬宏氣度的人。文選。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然使長才廣度,無所不淹,而能不營,乃可貴耳。」
3.佛教用語。即普渡。唐。李邕〈五臺山清涼寺碑〉:「示立諸相而無所立,廣度群生而無所度?!?/div>
《漢語大詞典》:愿海(願(yuàn)海)
佛教語。謂佛菩薩等普度一切眾生的弘愿,似海無涯。《華嚴(yán)經(jīng)·如來現(xiàn)相品》:“以嚴(yán)浄一切佛國土顯示一切大愿海法門?!?隋 江總 《至德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升德施山齋三宿決定罪福懺悔》詩:“未泛慈舟遠(yuǎn),徒令愿海深。” 隋煬帝 《受菩薩戒疏》:“具足成就,皆滿愿海。”
《漢語大詞典》:大愿力(大願(yuàn)力)
佛、菩薩普度一切眾生的廣大誓愿力。 唐 法藏 華嚴(yán)經(jīng)探玄記卷十四:“菩薩如是,以大愿力,下明發(fā)起勝利。”參見“ 五力 ”
《漢語大詞典》:五力
(1).佛教語。五種力。三十七道品中的一類概念。由于信等五根的增長所產(chǎn)生的五種能破除障礙,得到解脫的力量,即信力、精進(jìn)力、念力、定力和慧力。 南朝 梁 王僧儒 《中寺碑》:“情塵莫捨,心火方赫。是用三明,寔開五力?!?唐 李邕 《東林寺碑序》:“結(jié)跏一心,開示五力?!?明 李贄 《又與從吾孝廉》:“彼真正具五力者,向三界中作如意事,入魔王侶為魔王伴,全不覺知是魔與佛也?!眳㈤?span id="kpbvbz6" class="book">《大智度論》卷十九。
(2).佛教語。五種力。指定力、通力、借識力、大愿力和法威德力。此五種力“不可思議”、“不能遮止”,故謂五力不可到。 宋 延壽 宗鏡錄卷四八:“有五力唯識不判。一定力,二通力,三借識力,四大愿力,五法威德力。”
(3).佛教語。五種力。五種擾亂修行的魔力。即色、聲、香、味、觸五塵。 唐 湛然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八之三:“《增一》二十七云:魔有五力,所謂五塵,佛圣弟子,一力能拒,謂不放逸?!眳⒁姟?五塵 ”。
《漢語大詞典》:大誓愿(大誓願(yuàn))
佛教指普度一切眾生的廣大的愿心。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jīng):“先發(fā)大誓愿,欲度一切眾?!币嗍∽鳌?大愿 ”。 清 龔自珍 《發(fā)大心文》:“欲極大恩,須發(fā)大愿。依經(jīng)論説:行是車船,愿是馬檝;有船無檝,難可到也?!?趙樸初 《佛教常識答問·僧伽和佛的弟子》:“大乘經(jīng)典特別稱道文殊師利的大智,普賢的大行,觀世音的大悲,地藏的大愿,所以這四大菩薩特別受到教徒的崇敬。”
《漢語大詞典》:無量心(無量心)
佛教語。指佛菩薩普度無量眾生而應(yīng)具有的精神。計(jì)有四種,即:給眾生歡樂為慈無量心;救眾生于苦難為悲無量心;見眾生離苦得樂而喜,為喜無量心,對眾生無憎無愛,一視同仁,為舍無量心。 清 龔自珍 《重輯六妙門序》:“昔者大師判八教曰:藏、通別、圓、頓、漸、秘密、不定……自初禪、四禪、四無量心,展轉(zhuǎn)至於師子奮迅三昧,漸也?!?/div>
《國語辭典》:四無量心(四無量心)  拼音:sì wú liàng xīn
佛教用語。佛教四支修行方法。即慈、悲、喜、舍。慈是對一切眾生慈愛的心,悲是對一切眾生悲憫的心,喜是對一切眾生生起喜悅的心,舍是對一切眾生無憎、無愛平等中立的態(tài)度。《菩薩本緣經(jīng)》卷上:「諸婆羅門尋共稽首,求請菩薩以前和尚,菩薩憐憫即便受之,教令修學(xué)四無量心,以是因緣,命終即得生梵天上?!挂沧鳌杆蔫笞 ?、「四等生」。
《國語辭典》:放水燈(放水燈)  拼音:fàng shuǐ dēng
一種在佛教、道教普度前夕,招引水中孤魂的民俗儀式。相關(guān)習(xí)俗在佛教傳入前,從未見于中國古代文獻(xiàn),到了唐代才開始出現(xiàn),一般認(rèn)為應(yīng)與佛教的引入有關(guān)。到了明代以后,則逐漸普及于民間。尤其是佛教的僧侶會在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會時(shí)放水燈,以照亮冥路,讓水中的鬼魂和餓鬼,來接受施舍?!阜潘疅簟沟墓?jié)俗在臺灣多和普度儀式結(jié)合,除了在中元節(jié)會放水燈外,有些地方在建醮時(shí),也會在普度前放水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