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顯鏡(顯鏡)
顯微鏡的省稱。 魯迅 《墳·科學史教篇》:“今試置身於野人之中,顯鏡衡機不俟言,即醇酒玻璃,亦不可致,則科學者將何如,僅得運其思理而已。”
分類:顯微鏡
《國語辭典》:染色  拼音:rǎn sè
用染料在物品上加顏色。
《國語辭典》:核仁  拼音:hé rén
1.植物果核內(nèi)的種子。如杏的核仁為杏仁。
2.真核生物細胞核中的網(wǎng)狀質(zhì)球狀結構,在細胞分裂時消失,新細胞形成后再出現(xiàn)。每個細胞核有一枚或數(shù)枚以上的核仁。
《國語辭典》:病毒  拼音:bìng dú
1.一種極小的微生物。僅能由電子顯微鏡觀察到,由核糖核酸或去氧核糖核酸及蛋白質(zhì)鞘構成。自己沒有生殖能力,只能在活寄主的細胞內(nèi)增殖。
2.電腦病毒。參見「電腦病毒」條。
《國語辭典》:物鏡(物鏡)  拼音:wù jìng
顯微鏡或望遠鏡上接受物體光線的透鏡組,通常由至少二片凸透鏡所組成,用于在鏡筒內(nèi)產(chǎn)生物體的實像。
《國語辭典》:微晶  拼音:wéi jīng
指微小的礦物晶體,必須以顯微鏡才能觀察者。
《國語辭典》:鏡筒(鏡筒)  拼音:jìng tǒng
顯微鏡下直立的金屬圓筒。
《漢語大詞典》:涂片
涂有供化驗的物質(zhì)的顯微鏡載玻片。例如:大便涂片。
《漢語大詞典》:顯微攝影
用顯微鏡使物體高倍率放大的攝影。聯(lián)結顯微鏡與攝影裝置,將顯微鏡所觀察到的物體拍攝下來。廣泛應用于醫(yī)學、化學、微生物學等研究領域。
《國語辭典》:切片檢查(切片檢查)  拼音:qiē piàn jiǎn chá
一種將生物組織切成薄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研究,以發(fā)現(xiàn)或診斷疾病的檢驗法。如:「醫(yī)生為病患做切片檢查,以確認病因?!?/div>
《國語辭典》:濾過性病毒(濾過性病毒)  拼音:lǜ guò xìng bìng dú
一種微生物。體型極小,必須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因為它能通過孔隙最小的過濾器而得名。通常由蛋白質(zhì)及核酸組成,為絕對寄生性病原體,可寄生于細胞中而侵害寄生主。許多人類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天花等都是由此而起。簡稱為「病毒」。
《國語辭典》:電子顯微攝影(電子顯微攝影)  拼音:diàn zǐ xiǎn wéi shè yǐng
將攝影裝置與電子顯微鏡結合,透過電子顯微鏡的高倍放大效果,將觀察到的物像,記錄于感光膠片或數(shù)位儲存裝置,從而獲得照片或影片的攝影方法。
《國語辭典》:顯微照相(顯微照相)  拼音:xiǎn wéi zhào xiàng
結合攝影工具與顯微鏡,以拍攝微小物體的影像。
《漢語大詞典》:組織學(組織學)
通過顯微鏡的觀察來研究人體或動植物體各組織的構造的科學。
《國語辭典》:接物鏡(接物鏡)  拼音:jiē wù jìng
顯微鏡上用于接近觀察物一端的透鏡。鏡頭較短的為低倍鏡,較長的為高倍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