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作光明照
【三藏法數(shù)】
菩薩修行,以智慧光明普照,令一切有情,于其昏暗未覺悟者,咸使覺悟;譬如有人于雪山頂,然大火聚,光明遍照,則無幽而不燭也。
明律
【三藏法數(shù)】
明律者,謂明曉如來所制律法,防非止過,調(diào)練身口意之三業(yè)也。蓋修行之人,須深明戒律,持犯之相,堅固守護,無毀無缺,則能止惡遷善,出離苦趣,而生善道也。
令觀處明凈
【三藏法數(shù)】
謂修行之人,欲修禪定,先須調(diào)適飲食,不饑不飽;次須隨順時節(jié),不先不后;又當整肅威儀,無有懈怠。修此三行,用觀分明,則諸緣屏息,心常寂靜,安于禪定,是為觀處明凈。
為作光明
【三藏法數(shù)】
謂修菩薩行者,以多聞故,知諸眾生皆為無明所覆,常受長夜之苦;而能以智慧之燈,作諸光明,令其出離幽闇,而獲清升之樂也。(無明者,無所明了也。)
眼視不明
【三藏法數(shù)】
謂恣飲狂癡,瞻視昏瞀,而色境莫辨也。(瞀音務(wù),目不明也。)
聞熏精明,明遍法界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從聞熏習(xí),所成慧性,既得精明,明照十方,周遍法界,幽暗即消。能令眾生雖被藥叉諸幽暗者,來近其側(cè),目受明奪,自不能視,是為無畏。經(jīng)云:藥叉羅剎鳩槃荼鬼,雖近其傍,目不能視。是也。(梵語藥叉,亦云夜叉,華言勇健。梵語鳩槃荼,華言甕形。)
銷塵旋明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除暗銷塵,旋復(fù)性明。能令一切昏鈍無善心人,癡暗遠離,是為無畏。經(jīng)云: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癡暗。是也。(梵語阿顛迦,華言無善心。)
六根圓通,明照無二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六根圓融,通達無礙,含攝法界,如大圓鏡,明照無二。由此故能承順法門,受領(lǐng)無失,以此無畏,施諸無子眾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經(jīng)云: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是也。
共無明
【三藏法數(shù)】
謂一切結(jié)使,共相造作一切諸業(yè),是為共無明。(結(jié)使者,謂一切煩惱,能纏縛驅(qū)使于人入于生死也。)
不相應(yīng)無明
【三藏法數(shù)】
謂第七識,不與馀識外緣粗顯之境相應(yīng),是為不相應(yīng)無明。(粗顯之境者,謂色等五塵之境也。)
迷理無明
【三藏法數(shù)】
謂根本無明,障于中道之理,不能顯發(fā),是為迷理無明。
迷事無明
【三藏法數(shù)】
謂見、思煩惱障蔽生死之事,不能出離,是為迷事無明。
俱行無明
【三藏法數(shù)】
謂心、心所法,常相隨逐,曾不舍離,是為俱行無明。
發(fā)業(yè)無明
【三藏法數(shù)】
謂貪癡我見慢等,悉能發(fā)生一切惡業(yè),是為發(fā)業(yè)無明。
種子、子時無明
【三藏法數(shù)】
種子者,謂第八藏識,含藏一切染凈種子也。子時者,子為十二時之首,以喻藏識為諸識之首也。蓋染習(xí)種子,蘊在藏識之中,未發(fā)顯時,是為種子、子時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