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78,分179頁顯示  上一頁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道昭( 康 )
釋明達
釋明遠(別稱 振多提婆 )
唐昭明
徐之才( 西陽郡王 文明 )
顏泉明
張惠明( 妙濟大師 )
張秀明
鄭明
李承乾(高明 恒山王、中山 憫 )
明崇儼( 莊 )
裴行儉(守約 聞喜縣公 )
王德表(文甫 )
沈元明
釋慧明( 王 )

人物簡介

神僧傳·卷第八
沙門道昭。自云簡州人也。俗姓康氏。少時因得疾不悟云。至冥司見善惡報應(yīng)之事。遂出家。住太行山四十年。戒行精苦。往往言人將來事。初若隱晦后皆明驗。嘗有二客來。一曰姚邈。舉明經(jīng)。一曰張氏。以資蔭。僧謂張曰。君授官四政慎不可食祿范陽。四月八日得疾當(dāng)不救。次謂邈曰。君不利簪笏。如能從戎亦當(dāng)三十年無乏。有疾勿令胡人療之。其年張官于襄鄧間。后累選。嘗求南州。亦皆得之。后又選果授虢州盧氏縣令。到任兩日而卒。卒之日果四月八日也。后方悟范陽即盧氏望也。邈舉不第從知于容州假軍守之名三十年。累轉(zhuǎn)右職。后因別娶婦求為儐者。因得疾服嫗黃氏藥而終。后訪黃氏本末。乃洞主所放出婢是胡女也。

人物簡介

神僧傳·卷第七
明達師者。不知其所來。于閿鄉(xiāng)縣住萬回故寺。往來過客皆謁明達以問休咎。明達不答。但見其旨趣而已。曾有人謁明達問曰。欲至京謁親。親安否。明達授以竹杖。至京而親亡。又有謁達者。達取寺家馬令乘之使南北馳。馳訖勒去。其人至京授采訪判官。乘驛無所不至。又有謁達者。達以所持杖畫地為堆阜。以杖撞筑之。地因坑臼人不曉。至京背有發(fā)腫。割之血流迨地。李林甫為黃門侍郎。扈從西還謁達加秤于其肩。至京而作相。李雍門為湖城令。達忽請其小馬。雍門不與。間一日乘馬將出。馬忽庭中人立寺門墜馬而死。如此頗眾。達又嘗當(dāng)寺門北望。言曰。此川中兵馬何多。又長嘆曰。此中觸處總是軍隊。及哥舒翰擁兵潼關(guān)拒逆胡。關(guān)下閿鄉(xiāng)盡為戰(zhàn)場矣法秀。

人物簡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上
明遠法師者。益州清城人也。梵名振多提婆(唐云思天)幼履法訓(xùn)長而彌修。容儀雅麗庠序清遒。善中百議莊周。早游七澤之間。后歷三吳之表。重學(xué)經(jīng)論更習(xí)定門。于是棲隱廬峰經(jīng)于夏日。既慨圣教陵遲。遂乃振錫南游。屆于交阯。鼓舶鯨波到訶陵國。次至師子洲。為君王禮敬乃潛形閣內(nèi)密取佛牙。望歸本國以興供養(yǎng)。既得入手翻被奪將。不遂所懷頗見陵辱。向南印度傳聞師子洲人云。往大覺中方寂無消息。應(yīng)是在路而終。莫委年幾。其師子洲防守佛牙異常牢固。置高樓上幾閉重關(guān)。鎖鑰泥封五官共印。若開一戶則響徹城郭。每日供養(yǎng)香華遍覆。至心祈請則牙出華上?;颥F(xiàn)異光。眾皆共睹。傳云。此洲若失佛牙并被羅剎之所吞食。為防此患非常守護。亦有傳云。當(dāng)向支那矣。斯乃圣力遐被有感便通。豈由人事強申非分耳。
唐昭明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九百二
昭明官益都令。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唐詩》收《下山逢故夫》詩1首,列為世次爵里無考作者。按徐之才,《北史》卷九〇有傳,丹陽(今屬江蘇)人,初仕梁,為豫章王蕭綜幕僚。后隨蕭綜入北魏,歷仕東魏、北齊,屢任要職,北齊后主時官至尚書左仆射、尚書令,封西陽郡王。武平間卒,年80歲,謚文明?!?a target='_blank'>全唐詩》誤作唐人收入。
顏泉明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京兆萬年人。顏杲卿子。安史之亂,父被害,宗屬離散。后泉明于河北求訪之,悉加贍給。又求得父尸,護還長安。拜郫縣令,政化清明,人情翕然。課最,遷彭州司馬。家貧,居官廉。時孤藐相從百口,館粥不給,無慍嘆。居母喪,哀毀骨立。其行義,當(dāng)世以為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趙郡人。有道術(shù)。結(jié)廬中條山,受法于元真觀。常行禁咒,驅(qū)馳精魅。太宗召入致醮,敕住南岳,封妙濟大師。后遇南岳右英夫人,傳抱一守真三五混合之要。在南岳修道四十九年,兼行辟谷服氣,終尸解。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七
秀明。開元朝官御史。遷吏部員外郎。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平不詳?!度圃娨荨肥赵?句,錄自日本大江維時編《千載佳句》卷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19—645 【介紹】: 唐太宗長子。字高明。因生于承乾殿而命名。始封恒山王,又徙封中山。太宗即位立為皇太子。性敏惠,太宗愛之。及長,好聲色,漫游無度,然懼帝,秘其跡。每臨朝必言忠孝,退朝則與群小褻狎。后廢為庶人,徙黔州而卒。謚憫。
全唐文·卷九十九
承乾字高明。太宗長子。武德三年封恒山王。七年徙封中山。太宗即位。為皇太子。甫八歲。特敏惠。太宗使裁決庶政。有大體。每行幸。令監(jiān)國。及長。好聲色慢游。過惡寖聞。時魏王泰有美名。謀奪嫡。而承乾病足。不良行。懼廢。與泰交惡。陰召左衛(wèi)副率封師進及刺客張師政紇干承基謀殺泰。不克。遂與漢王元昌及侯君集等喢臂血盟。謀以兵入西宮。貞觀十七年。齊王祐反。事連承基。系獄當(dāng)死。因上變。治之。事皆明驗。廢為庶人。徙黔州。十九年死。開元中贈還爵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79 【介紹】: 唐洛州偃師人。明山賓五世孫。高宗乾封初,應(yīng)岳牧舉,調(diào)黃安丞,以奇技自名。擢冀王府文學(xué)。能盛夏進雪,四月獻瓜。累遷正諫大夫。陳時政,多托鬼神言。后為盜刺殺于東都。謚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19—682 【介紹】: 唐絳州聞喜人,字守約。裴仁基子。以父蔭補弘文生。通陰陽、歷術(shù),工草隸書。太宗貞觀中,舉明經(jīng)第。為長安令。高宗將立武則天為后,行儉與長孫無忌、褚遂良秘議,語泄,左除西州都督府長史。麟德二年,累擢安西都護。后為吏部侍郎,典選有知人之明。儀鳳二年,為安撫大食使,以送波斯王子回國為名,襲擒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拜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wèi)大將軍。調(diào)露元年,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討突厥阿史德溫傅。縱反間計,使阿史那伏念執(zhí)溫傅來降,許不死。侍中裴炎害其功,斬伏念、溫傅于市,行儉遂稱疾不出。卒謚獻。有《選譜》、《草字雜體》及集。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二
約。絳州聞喜人。幼以蔭補宏文生。貞觀中舉明經(jīng)。調(diào)左屯衛(wèi)倉曹參軍。儀鳳中。以才備文武。拜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wèi)大將軍。調(diào)露元年為定襄行軍大總管。討伏念。以功封聞喜縣公。永淳元年卒。年六十四。贈幽州都督。謚曰獻。中宗立。再贈揚州大都督。
王德表 朝代:初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20—699 【介紹】: 唐絳州人,字文甫。太宗貞觀十四年,以明經(jīng)登第。累遷蜀王府參軍。高宗時,歷洛川主簿及新樂、樂壽二縣丞。麟德間,為伐高麗之唐軍監(jiān)運糧草。后歷端氏、汾川、魯城、文安四縣令。曾注《孝經(jīng)》、《道德經(jīng)》、《金剛經(jīng)》,撰《春秋異同駁議》,有集。
沈元明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二百五
元明。龍朔中官左威衛(wèi)錄事。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王。杭州人。少出家。訪道。無所不至。常持大布衣。從越之敏法師。二十五年。其玄解。于千眾中為第一。時共目之青布明。后咨禪法于蔣山巖禪師者。十年。嘗以積雪塞路。七日不食。獨念曰。吾聞七日不食則死。今不死豈其業(yè)耶。吾茲試觀之。因自以繩懸之崖間。頓若有割斷其繩者。竟墜崖底。歘又若有擎之以出者。復(fù)置前所在處。無少損。未幾。行頭陀于荊之四望山。形與影俱。寒暑一衲。物我相忘。而兩虎之斗者。能使之解。專以思益經(jīng)。為脩行軌則。龍朔間。偶游終南。遂觀覽京師不久而去云。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習(xí)禪六之馀
釋惠明。姓王。杭州人。少出家。游道無定所。時越州敏法師。聚徒揚化遠近奔隨。明于法席二十五年。眾侶千僧解玄第一。持衣大布二十馀載。時共目之青布明也。翹勇果敢策勤無偶。后至蔣州巖禪師所。一經(jīng)十年咨請禪法在山禪念。經(jīng)雪路塞七日不食。念言。我聞不食七日便死。今明知業(yè)也。若業(yè)自在可試知之。以繩自懸于高崖。恍恍如人割斷。因落崖底。如人擎置一無所損。復(fù)至荊州四望山頭陀。二虎交斗自往分解。冬夏一服行止形俱。所去無戀。即經(jīng)所謂如鳥凌空。喻斯人矣。誦思益經(jīng)依經(jīng)作業(yè)。近龍朔年。從南山出至京游觀。與其言論無得為先。不久旋返云往江曲。依閑修道莫知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