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633,分109頁顯示  上一頁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明詩
妙明
明斷
明備
齋明
景明
明了
目明
泉明
松明
明潔
明辟
明辟
洞明
樹明
《國語辭典》:明詩(明詩)  拼音:míng shī
明白詩的旨趣?!段倪x。宋玉。登徒子好色賦》:「羌習(xí)禮以明詩??弓偒熞院陀栀狻!埂段倪x。史岑。出師頌》:「允文允武,明詩悅禮。」
分類:明白旨趣
《駢字類編》:妙明
宋 韓駒 送東林圭老游閩五絕句 其四 詩如雪竇加奇峭,禪似云居更妙明。
《國語辭典》:明斷(明斷)  拼音:míng duàn
明確的判斷是非。《后漢書。卷三一??讑^傳》:「為政明斷,甄善疾非。」《三國演義》第一二○回:「皓才識明斷,堪為帝王?!?/div>
《漢語大詞典》:明備(明備)
明確完備。 宋 蘇洵 《衡論下·申法》:“律令之所禁畫一明備,雖婦人孺子皆知畏避?!?明 李東陽 《京都十景詩》序:“今承平既久,民物繁庶,制度明備。”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學(xué)校上》:“跡其學(xué)校規(guī)制,大略相同,而 德國 尤為明備。” 康有為 《〈日本雜事詩〉序》:“簡要,欲其易誦也;繁條,欲其明備也?!?/div>
分類:明確完備
《漢語大詞典》:齋明(齋明)
謹肅嚴明。 明 李東陽 《西北備邊事宜狀》:“臣愿陛下齋明治心,勵精圖治?!?清 曾國藩 《五箴·居敬箴》:“儼恪齋明,以凝女命。女之不莊,伐生戕性。”
分類:嚴明
《漢語大詞典》:景明
宋 加南岳帝后之名號。宋史·禮志五:“﹝ 太平興國 八年﹞又加上五岳帝后號。東曰 淑明 ,南曰 景明 ,西曰 肅明 ,北曰 靖明 ,中曰 正明 ?!?/div>
分類:南岳
《國語辭典》:明了  拼音:míng liǎo
1.清楚知道或了解。如:「你的意思我明了,就這樣辦吧!」元。王惲〈送焦和之〉:「禍福無端倚伏,問古今、幾人明了?」
2.清晰、明白?!逗鬂h書。卷八二。方術(shù)列傳下。華佗》:「魯女生數(shù)說顯宗時事,甚明了,議者疑其時人也?!?/div>
《韻府拾遺 庚韻》:目明
后漢書王常傳:聞陛下即位河北,心開目明。今得見闕庭,死無遺恨。
《漢語大詞典》:泉明
指 晉 陶淵明 。 淵明 為 彭澤 令時,因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棄官歸隱。見《晉書·隱逸傳·陶潛》。后遂借指欲作歸隱之計的縣令。 唐 李白 《送韓侍御之廣德》詩:“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 泉明 。” 王琦 注:“野客叢書:‘海録碎事謂 淵明 一字 泉明 , 李白 詩多用之。不知稱 淵明 為 泉明 者,蓋避 唐高祖 諱耳。猶 楊淵 之稱 楊泉 ,非一字 泉明 也?!?span id="6666661" class="book">《齊東野語》:‘ 高祖 諱 淵 ,淵字盡改為泉?!?/div>
《國語辭典》:松明  拼音:sōng míng
松枝含脂,可燃燒用以代替燭火,稱為「松明」。宋。蘇軾夜燒松明火〉詩:「夜燒松明火,照室紅龍鸞?!?/div>
《漢語大詞典》:明潔(明潔)
亦作“ 明絜 ”。
(1).清白;高潔。 南朝 宋 顏延之 《祭屈原文》:“物忌堅芳,人諱明潔。”
(2).明凈,潔凈。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象數(shù)一:“天氣明絜,燥而無風(fēng),此之謂逆。”紅樓夢第一回:“見著這塊鮮瑩明潔的石頭,且又縮成扇墜一般,甚屬可愛?!?楊朔 《雪花飄在滿洲》:“咬緊牙,一口氣跑出兩三里,頭也不回,但是眼淚滴到他的衣襟上,已經(jīng)凍成許多點明潔的冰花了。”
《漢語大詞典》:明辟
(1).明君。書·洛誥:“朕復(fù)子明辟?!?蔡沉 集傳:“明辟者,明君之謂?!?span id="1161116" class="book">《北史·隋越王侗傳》:“今海內(nèi)未定,須得長君,待四方乂安,復(fù)子明辟。” 清 洪升 《長生殿·收京》:“就軍前瞻天仰圣,共尊明辟?!?br />(2).謂還政于君。后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紀論:“ 鄧后 稱制終身,號令自出,術(shù)謝前政之良,身闕明辟之義?!?span id="6161116" class="book">《后漢書·杜根欒巴等傳贊》:“ 鄧 ( 鄧太后 )不明辟, 梁 ( 梁太后 )不損陵。慊慊 欒 杜 ,諷辭以興。”
分類:明君還政
《漢語大詞典》:明辟
明法,嚴明法律。《孔子家語·刑政》:“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獄。”
《國語辭典》:洞明  拼音:dòng míng
洞察明白。《紅樓夢》第五回:「又有一副對聯(lián),寫的是:『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分類:通曉明了
《漢語大詞典》:樹明(樹明)
謂具備明察事物的能力。管子·九守:“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張佩綸 《〈管子〉析疑》:“視於不見則目長,聽於不聞則耳飛。長目飛耳,則遠無所遺,近無所蔽,而明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