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無為(無為)  拼音:wú wéi
1.不從事人為干預,而任萬物自然生長之意。《老子》第三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br />2.以德化民,不采政刑。《論語。衛(wèi)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宋。王安石 贈上元宰梁之儀承議詩:「民欺自不忍,縣治本無為?!?br />3.勿、不要、不必。《文選。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無為守窮賤,轗軻長苦辛?!鼓铣?。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丞相主簿欲檢校帳下。公語主簿:『欲與主簿周旋,無為知人幾案閒事?!弧?br />4.縣名。位于安徽省蕪湖縣西。三國時曹操攻孫權,筑城于此,師老無功,因稱無為城。宋置無為縣,明時省縣入州,清仍之,至民國改州為縣。
5.佛教用語。非造作,非條件構成的。如:「虛空是無為法。」
《國語辭典》:無為而治(無為而治)  拼音:wú wéi ér zhì
以德化民,不施加刑罰,而能平治天下?!墩撜Z。衛(wèi)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固?。張謂〈虞帝廟碑銘。序〉:「于斯之時,君明于上,人化于下,山川鬼神,亦莫不寧,鳥獸魚鱉,眾乎咸若,無為而治,其圣也歟。」
《國語辭典》:常住  拼音:cháng zhù
佛教用語:(1)永存?!洞蟪舜罅x章。卷上》:「法性者,有佛、無佛常住不壞?!?2)解脫的境界?!赌淆R書。卷五四。高逸傳。顧歡傳》:「此非所歸,歸在常住?!?3)寺院或僧人的用具。唐。馮翊《桂苑叢談。太尉朱崖辯獄》:「太尉朱崖出鎮(zhèn)浙右,有甘露知主事者訴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隱用卻常住金若干兩?!埂端疂G傳》第六回:「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個云游和尚引著一個道人來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沒的都毀壞。」
《漢語大詞典》:空寂
(1).空虛寂寞。 唐 劉知幾 史通·史官建置:“茍史官不絶,竹帛長存;則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漢?!?宋 葉適 《黃子耕墓志銘》:“余觀 子耕 了外物成壞,猶影像空寂?!?清 姚鼐 《歸舟》詩:“老翁萬事投空寂,只寫清詩處處留。”
(2).空洞枯寂。 宋 葉適 《存齋銘》:“性因物迷,心與事往;必謹司之,勿抑勿放;勿趣有為,勿墮空寂;是故無存,執(zhí)妄為得。” 明 王守仁 《大學問》:“蓋昔之人固有欲明其明德者矣,然惟不知止於至善,而騖其私心於過高,是以失之虛罔、空寂,而無有乎家國、天下之施?!?br />(3).幽靜冷落。 宋 洪邁 《夷堅乙志·殯宮餅》:“中夜空寂,不妨過我?!?老舍 《駱駝祥子》九:“就是腳下這座大石橋,也顯著異常的空寂,特別的白凈,連燈光都有點凄涼?!?秦兆陽 《老羊工》:“在這空寂得怕人的大山里邊,有時候,他是多么希望有個人來跟他說說話兒?。 ?br />(4).佛教語。謂事物了無自性,本無生滅。《楞嚴經(jīng)》卷五:“我曠劫來,心得無礙;自憶受生如 恒河 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唐 劉長卿 《題虎丘寺》詩:“久迷空寂理,多為繁華故?!?明 方孝孺 《答鄭仲辯書》之二:“顧來日之漸短,悼往事之可悔,於是覽佛氏空寂之音,而有當於心,遂委身而從事焉?!?br />(5).指佛法,佛門。 宋 陳善 捫虱新話·王韶悔殺伐:“ 王韶 在 熙河 多殺伐,晚年乃出知 洪州 ,頗多悔恨,棲心空寂,冀有以洗滌之?!?明 陳汝元 《金蓮記·彈絲》:“長厭繁華,每欲投身於空寂?!?/div>
《國語辭典》:索索  拼音:suǒ suǒ
1.內(nèi)心不安的樣子?!兑捉?jīng)。震卦。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兇?!埂段拿餍∈贰返谝灰换兀骸父抵€當是一班鬧事的人,要哄他出去打,他抵死不敢出去,只是索索的抖。」
2.冷寂蕭條的樣子。北周。庾信擬詠懷詩〉二七首之一:「索索無真氣,昏昏有俗心?!?br />3.形容風的聲音。隋。江總貞女峽賦〉:「山蒼蒼以墜葉,樹索索而搖枝?!骨濉?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72739' target='_blank'>陳維崧 好事近。分手柳花天詞:「話到英雄失路,忽涼風索索。」
《漢語大詞典》:無命(無命)
(1).佛教語。謂無生無滅。 晉 道安 《了本生死經(jīng)序》:“夫解空無命,則成四諦。”
(2).謂沒有好的命運。 唐 杜甫 《狄明府》詩:“大賢之后竟陵遲,浩蕩古今同一體;比看伯叔四十人,有才無命百寮底。” 唐 李商隱 《籌筆驛》詩:“ 管 樂 有才真不忝, 關張 無命欲何如?”
《漢語大詞典》:林林
(1).眾多貌。遼史·能吏傳·蕭文:“車駕將還宮,承詔閲習儀衛(wèi),雖執(zhí)事林林,指顧如一?!?span id="d1irjrj" class="book">《英烈傳》第四六回:“遠望東岸,一派號旗林林的布立得整齊?!?清 黃遵憲 《紀事》詩:“槖槖安步靴,林林聳肩槍?!?br />(2).指蕓蕓眾生。 宋 袁褧 楓窗小牘卷上:“夫天有天皇,地有地皇,人有人皇。天得清皇,地得寧皇,惟此林林,眾滿太蒼,下方大亂,予閔是痌。”參見“ 林林總總 ”。
(3).形容了無生氣。史記·律書:“林鐘者,言萬物就死,氣林林然?!眳⒁姟?林鐘 ”。
《國語辭典》:林林總總(林林總總)  拼音:lín lín zǒng zǒng
形容人或事物眾多。如:「超級市場銷售的商品,林林總總,應有盡有?!?/div>
《漢語大詞典》:林鐘(林鍾)
(1).古樂十二律之一。十二律有六律六呂,林鐘為六呂之一。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其音徵,律中林鐘?!?鄭玄 注:“林鐘者,黃鐘之所生,三分去一,律長六寸,季夏氣至,則林鐘之律應?!?span id="k40pf4h" class="book">《史記·律書》:“林鐘者,言萬物就死,氣林林然。” 清 黃宗羲 《答劉伯繩問律呂》:“林鐘長六寸,積四百八十六分?!?br />(2).指農(nóng)歷六月。呂氏春秋·音律:“林鐘之月,草木盛滿,陰將始刑?!?高誘 注:“林鐘,六月?!?漢 班固 《白虎通·五行》:“六月謂之林鐘何?林者,眾也。萬物成熟,種類眾多?!?br />(3).鐘名。左傳·襄公十九年:“ 季武子 以所得於 齊 之兵作林鐘而銘 魯 功焉?!?孔穎達 疏:“是言度律以長短,然后鑄鐘,鐘聲應律,遂以律名鐘。此鐘聲應林鐘,故以林鐘為名。”
《漢語大詞典》:疲薾
亦作“ 疲苶 ”。
(1).困憊。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始寧墅》詩:“緇磷謝清曠,疲薾慙貞堅?!?唐 杜甫 《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疲苶竟何人,灑涕 巴 東峽。” 宋 司馬光 《夏夜》詩:“欹傾依曲幾,暫爾蘇疲苶。” 繆荃孫 《藝風堂友朋書札·袁昶二七》:“弟二月中,病怔忡少寐,近餌 陳比部 藥,稍愈。然疲苶不能應務?!?br />(2).不振作,無生氣。 唐 皮日休 《二游詩·任詩》:“以斯為思慮,吾道寧疲薾?!?明 胡應麟 詩藪·近體上:“然皆五言獨造,至七言俱疲薾不振矣?!?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下:“非有紅爐點雪之襟宇,則方欲馳騁,忽爾蹇躓;意在矜莊,祗成疲苶。”
《漢語大詞典》:無生理(無生理)
佛教語。謂無生無滅的真諦。 唐 韓翃 《題龍興寺澹師房》詩:“記取無生理,歸來問此身。”
《漢語大詞典》:四向(四嚮)
(1).向著四面;四出。史記·項羽本紀:“ 項王 自度不得脫……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嚮。 漢 軍圍之數(shù)重?!?span id="lppjz0e" class="book">《南齊書·孔稚珪傳》:“吉日於靜屋,四向朝拜,涕泗滂沱?!?span id="swm17ld" class="book">《新唐書·韓愈傳》:“執(zhí)兵之卒,四向侵掠?!?br />(2).四周;四方。《北史·牛弘傳》:“堂高三尺,以應三統(tǒng);四向五色,各象其行?!?唐 孟郊 《北郭貧居》詩:“三年失意歸,四向相識疏。” 宋 范仲淹 《知郡職方》:“有饑民自四向鄉(xiāng)下萃來?!?br />(3).佛教謂須陀洹(預流)向、斯陀含(一來)向、阿那含(不還)向、阿羅漢(無生)向為“四向”。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為小乘四果,向其果位進修,故謂之“向”。 南朝 梁 王僧孺 《懺悔禮佛文》:“四向四果,八賢八圣?!?/div>
《漢語大詞典》:無生話(無生話)
佛教語。指無生無滅的佛法真諦。《五燈會元·馬祖一禪師法嗣·龐蘊居士》:“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團圞頭,共説無生話?!?宋 劉克莊 《水龍吟·癸丑生日時再得明道祠》詞:“吟歇后詩,説無生話,熱瞞村獠?!?金 元好問 《吳子英家靈照圖》詩之一:“阿靈了卻無生話,想得蕭然似卷中。” 清 查慎行 《塔鈴聲》詩:“石如解聽無生話,風豈能搖久定心?!?/div>
《國語辭典》:幻滅(幻滅)  拼音:huàn miè
1.希望、夢想等因受現(xiàn)實的打擊,如幻影般的消失。
2.佛教認為一切現(xiàn)象只如幻境,所以稱現(xiàn)象的消失為「幻滅」。唐。鄭颋 臨刑詩:「幻生還幻滅,大幻莫過身。」
《漢語大詞典》:不壞身(不壞身)
佛教對諸佛菩薩無生無滅的法身之稱。《涅槃經(jīng)·壽命品》:“云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岳珂 《桯史·解禪偈》引 宋 司馬光 《禪門六偈》:“言為百代師,行為天下法,久久不可掩,是名不壞身?!?/div>
《漢語大詞典》:死城
已無人居住或毫無生氣的地方(如一個被廢棄的城市或市鎮(zhèn))
《漢語大詞典》:無生忍(無生忍)
佛教語。謂通達無生無滅之理而不動心。《智度論·出到品》:“無生忍法者,於無生滅諸法實相中,信受通達,無礙不退,是名無生忍?!?唐 顧況 有《歸陽蕭寺有丁行者能修無生忍》詩。 宋 洪邁 容齋五筆·八種經(jīng)典:“證無生忍,造不二門,住不可思議解脫,莫極於《維摩經(jīng)》?!?/div>
《漢語大詞典》:二土
佛教語。一般指無生死濁惡的凈土和有生死濁惡的穢土。 宋 延壽 宗鏡錄卷八九:“浄穢二土,四句分別。一質(zhì)不成浄穢虧盈,異質(zhì)不成一理齊平,無質(zhì)不成緣起萬形,有質(zhì)不成搜原即冥?!?宋 蘇軾 《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之八:“初無往來相,二土同一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