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安排  拼音:ān pái
1.安于推移。《莊子。大宗師》:「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br />2.安置辦理,準(zhǔn)備。唐。白居易諭友〉詩:「推此自豁豁,不必待安排?!埂度辶滞馐贰返谝黄呋兀骸缚锍撕籼鞊尩兀幻姘才叛b殮?!挂沧鳌赴厕k」。
《國語辭典》:厚德  拼音:hòu dé
1.大德、深厚的恩德?!秶Z。晉語六》:「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德而服者眾,必自傷也?!埂度龂萘x》第一一回:「老母感君厚德,特遣慈來?!?br />2.施與深厚的恩澤?!秶Z。晉語二》:「懷之以典言,薄其要結(jié)而厚德之,以示之信?!?/div>
《國語辭典》:膏潤(膏潤)  拼音:gāo rùn
恩惠。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奏啟》:「政無膏潤,形于篇章矣?!?/div>
《國語辭典》:搏擊(搏擊)  拼音:bó jí
奮力攻擊、爭斗。如:「搏擊風(fēng)浪」?!对?。卷一○一。兵志四》:「冬春之交,天子或親幸近郊,縱鷹隼搏擊,以為游豫之度,謂之飛放?!?/div>
《漢語大詞典》:子惠
慈愛;施以仁惠。書·太甲中:“先王子惠困窮,民服厥命,罔有不悅?!?span id="qi2ngjx" class="book">《新唐書·劉蕡傳》:“陛下有子惠之心,百姓無繇而信?!?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於皇上帝,子惠我民?!?span id="mx0ukvi" class="book">《清史稿·圣祖紀(jì)二》:“從前逋欠,一概豁除,用稱朕子惠元元至意?!?/div>
《漢語大詞典》:重刑
(1).重的刑罰。吳子·治兵:“進(jìn)有重賞,退有重刑?!?span id="wcj2alg" class="book">《尉繚子·重刑令》:“使民內(nèi)畏重刑,則外輕敵?!?br />(2).加重刑罰;施以嚴(yán)刑。左傳·襄公二十二年:“洩命重刑,臣亦不為。”《商君書·畫策》:“以刑去刑,雖重刑可也?!?span id="uutjioa" class="book">《隋書·趙煚傳》:“嘗有人盜 煚 田中蒿者,為吏所執(zhí)……﹝ 煚 ﹞慰諭而遣之,令人載蒿一車以賜盜者,盜者愧恧,過於重刑。”
(3).猶慎刑。謂不輕易用刑。《禮記·王制》“王命三公參聽之” 漢 鄭玄 注:“王使三公復(fù)與司寇及正共平之,重刑也?!?/div>
《漢語大詞典》:?;?/div>
(1).保護(hù)并施以恩惠。《書·無逸》:“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萦谑?,不敢侮鰥寡?!?br />(2). 唐 李德裕 任 劍南 節(jié)度使時(shí),建精兵五軍,其一支稱“保惠”。新唐書·忠義傳中·李德裕:“率戶二百取一人,使習(xí)戰(zhàn),貸勿事,緩則農(nóng),急則戰(zhàn),謂之‘雄邊子弟’。其精兵曰 南燕 保義、?;?、 兩河 慕義、左右連弩?!?/div>
《國語辭典》:并科(并科)  拼音:bìng kē
對(duì)于數(shù)罪俱發(fā)的犯人,并合施以其所犯各罪的刑罰,稱為「并科」。
《漢語大詞典》:賜杖(賜杖)
(1).古代帝王對(duì)有功年老的大臣賜予手杖,以為榮寵。又對(duì)高年賜予王杖,為養(yǎng)老之禮。始行于 漢 ,后世不廢。 清 查慎行 《山野老人遠(yuǎn)來祝萬壽者以千計(jì)目睹盛事紀(jì)之以詩》:“賜酺還賜杖,好向后生夸?!?span id="29iruww" class="book">《清史稿·沈德潛傳》:“復(fù)詣京師祝皇太后七十萬壽,進(jìn)《歷代圣母圖冊(cè)》,入朝賜杖?!?br />(2).皇帝或尊長對(duì)臣下施以杖刑。 元 虞集 《中書平章政事蔡國張公墓志銘》:“間車駕時(shí)巡,既度 居庸 ,皇太后宮幄在 龍虎臺(tái) ,猝遣使召公宮門下,以中旨切責(zé)之,賜杖,公創(chuàng)甚,輿歸京師?!?明 沈德符 野獲編·列朝一·伶官干政:“伶人恣橫,至操文學(xué)詞臣進(jìn)退之權(quán),不待與 錢寧 通逆 濠 ,已當(dāng)寸磔矣,乃僅賜杖遣戍兇終,世謂尚未蔽辜云?!?清 昭梿 嘯亭雜錄·馬僧:“余醉與材官角斗,將軍怒,賜杖。”
《國語辭典》:整容  拼音:zhěng róng
修整容貌。如:「他接受整容手術(shù),誤于庸醫(yī)之手,以致顏面浮腫,鼻梁變形?!?/div>
《漢語大詞典》:五流
謂對(duì)犯五刑之罪者從寬處理,施以流放之罰。《書·舜典》:“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孔 傳:“謂不忍加刑,則流放之,若四兇者。五刑之流,各有所居?!?/div>
《漢語大詞典》:素功
(1).施以白彩;不加雕飾。周禮·考工記·畫繢:“凡畫繢之事,后素功。” 鄭玄 注:“素,白采也,后布之以其易漬污也?!?span id="nourfuk" class="book">《周禮·考工記·玉人》:“璋邸射素功,以祀山川,以致稍餼。” 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曰:“素功,無瑑飾也?!?孫詒讓 正義:“ 鄭司農(nóng) 云‘素功,無瑑飾也’者,《禮器》云‘大圭不瑑’、‘此以素為貴也’,是素即不瑑之謂。素功與畫繢之事同,彼布帛則為白采,此玉則為無瑑飾?!?br />(2).引申為不彩繪、不雕鏤、不用華飾之謂。 章炳麟 《與人論文書》:“有所欿于 徐 庾 ,而深悼北人之效法者,失其軼麗,而祗黨莽,不就報(bào)章,欲因素功以為絢乎?!?br />(3).素王之功德。《漢書·梅福傳》:“今陛下誠能據(jù) 仲尼 之素功,以封其子孫,則國家必獲其福?!?顏師古 注:“素功,素王之功也?!眳⒁姟?素王 ”。
《國語辭典》:素王  拼音:sù wáng
1.有王者的道德而無王者的權(quán)位?!肚f子。天道》:「以此處下,玄圣素王之道也。」
2.漢代春秋公羊家以為孔子身雖無位,而修春秋以制明王之法,故稱孔子為「素王」。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原道》:「爰自風(fēng)姓,暨于孔氏,玄圣創(chuàng)典,素王述訓(xùn)。」
《漢語大詞典》:繢素(繢素)
語本《論語·八佾》:“繪事后素。”謂先有白色底子,而后施以五彩。后遂以“繢素”喻修飾。 唐 白居易 《白蘋洲五亭記》:“蓋是境也,實(shí) 柳守 濫觴之, 顏公 椎輪之, 楊君 繢素之:三賢始終,能事畢矣?!?黃人 《〈清文匯〉序》:“至 蕭梁 哲儲(chǔ),始別加組纂,剖觚繢素,漸毗審美?!?/div>
《國語辭典》:奴戮  拼音:nú lù
將犯罪者或被征服者視為奴仆而加以刑戮?!稘h書。卷九九。王莽傳中》:「書曰:『予則奴戮女?!晃ú挥妹?,然后被此辜矣?!?/div>
分類:施以奴隸
《國語辭典》:裝鑾(裝鑾)  拼音:zhuāng luán
梁柱或塑像的彩繪、裝飾。宋。吳自牧《夢(mèng)粱錄。卷一三。團(tuán)行》:「其他工役之人,或名為作分者,如碾玉作,鉆捲作,篦刀作,……裝鑾作?!埂肚迤缴教迷挶?。西湖三塔記》:「那裝鑾的待詔取得這水,去堆青疊綠,令別是一般鮮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