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吉安府泰和人,字正言。景泰五年進士。授編修。成化初為經筵講官,與修《英宗實錄》。進侍讀,歷侍讀學士。謀為禮部侍郎,為吏部尚書尹旻所格,既而以中旨得之。后任南京吏部侍郎。二十二年,以萬安、李孜省力,為戶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入閣,旋進兵部尚書。次年,弘治帝即位后罷。又數年而卒。
維基
尹直(1431年—1511年),字正言,號澄江,江西泰和人。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成化初年,充經筵講官,與修《英宗實錄》??偛糜锶ゾ疤┑厶?,曾建議不可去除帝號。《英宗實錄》修成,進侍讀,任侍讀學士。成化六年(1470年),上疏乞纂修《大明通典》,并續(xù)成《宋元綱目》。成化十一年(1475年)任禮部右侍郎。因父喪丁憂去職。守喪結束,起用為南京吏部右侍郎,改南京禮部左侍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春,召佐兵部。針對占城王棄國來求援、貴州鎮(zhèn)巡官邀功謊奏苗反,兩事提出正確意見,而后被重用,任戶部兼翰林學士,入內閣。此后為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尹直明敏博學,練習朝章,而急于進取。個性矜忌,不自檢飭,與吏部尚書尹旻相惡。尹直初覬禮部侍郎,而尹旻推薦他人。尹直以中旨得之。次日遇旻于朝,舉笏謝。尹旻回之:「公所謂簡在帝心者?!梗闶腔实坌闹械娜诉x)自是怨益深。后在南部八年,郁郁不得志,萬安、彭華謀定內召入閣,卻被劉旻輒持不可。諸朝臣亦皆畏直,幸其在南。成化二十二年要求推薦兵部左、右侍郎,吏部尹旻列何琮等八人。詔用何琮,而尹直以萬安、彭華及李孜省力薦,中旨召還。與李孜省合作陷害尹旻父子得罪,又構罷江西巡撫閔圭,引起與論喧然不平。孝宗即位,給事中宋琮及御史許斌上報尹直自初為侍郎以至入閣,夤緣攀附,皆取中旨。孝宗于是薄其為人,令其致仕。弘治九年,尹直上表賀萬壽,并以太子年當出閤,上《承華箴》,引先朝少保黃淮事,冀召對。帝卻之。正德年間卒,謚文和。《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十三
文和,號蜑湖,嘉興人。嘉靖丁酉舉人,任揚州通判,罷歸,躬督耕耘,究心理學。臨卒,語其子曰:我死,皇極經世之學絕矣。親操算子,講畢而逝。所著《蜑湖吟稿》,真率自恣,有放翁風味。
郭文和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郭文和(1536年—?),字有臣,金吾左衛(wèi)匠籍,山西太原府陽曲縣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順天鄉(xiāng)試第二名舉人,四十一年(1562年)中式壬戌科會試第七十四名,二甲第七名進士。歷官延安府知府,以平陜西賊首郭孟行等功受賞銀幣,隆慶五年(1571年)正月升山東按察司副使,萬歷元年(1573年)八月升甘肅行太仆寺卿兼陜西僉事。

人物簡介

維基
文運熙,字時雍,一字和一,陜西三水縣(今旬邑縣)人,軍籍。陜西鄉(xiāng)試第十二名。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進士第三甲第二百六十一名。初授中書舍人,歷官工部員外郎,升浙江紹臺海防參議。文運熙墓在南宮村。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七
陳凱永,字雍期,號學山,海寧人。順治乙未進士,官至工部尚書。謚文和。

人物簡介

維基
陳敱永,字雍期、雍期,號學山,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海寧縣(今浙江省海寧縣)人。謚文和。順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任內秘書院侍讀學士??滴跗吣辏蝺让貢簩W士。康熙九年,任東閣學士、武會試正考官。次年升任吏部右侍郎。康熙十一年,任吏部左侍郎??滴跏迥?,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滴跏辏喂げ可袝?。著有《邑侯許公重建鎮(zhèn)海塔記》、《丹墀管議》。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72—1755 【介紹】: 清安徽桐城人,字衡臣,一字硯齋。大學士張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進士,授檢討,歷任侍講學士、內閣學士、刑部侍郎。雍正間,擢禮部尚書,值南書房。進保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與鄂爾泰同為軍機大臣,時軍機處初建,規(guī)制多所定議。以周敏勤慎,為世宗所倚重。乾隆十四年,以老病許致仕。立朝五十年,富貴壽考號為清代之最,然以乞身后恩典事,臨去曾受斥責。卒謚文和。有《傳經堂集》。
晚晴簃詩匯·卷五十五
張廷玉,字衡臣,號硯齋,桐城人。康熙庚辰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官至太保、保和殿大學士,三等伯。配享太廟,謚文和。有《澄懷園詩選》、《載賡集》。
清詩別裁集
字衡臣,江南桐城人。康熙庚辰進士,官至大學士,謚文和。
維基
張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5月19日),字衡臣,號研齋,安徽桐城人,出身桐城張氏家族,康雍乾三朝重臣,《明史》總纂官,死后配享太廟。張廷玉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進士。康熙朝,任刑部左侍郎。雍正朝,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等,完善軍機處制度。乾隆年間,加封太保,后因得罪乾隆帝,險些遭禍,后仍依雍正帝遺命配享太廟,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族大臣。謚文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93—1751 【介紹】: 清漢軍鑲黃旗人,字覲臣,號時齋。康熙間由監(jiān)生入貲遷寧國同知。乾隆初至云貴總督。歷滇黔三十余年,鼓勵民間設廠采銅,興修水利。入為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卒謚文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86—1877 【介紹】: 清直隸天津人,字云巢,號拙安。嘉慶二十二年進士。由編修累官浙江布政使。有《織簾書屋詩文鈔》、《沈氏宗譜》、《篷窗附錄》等。
晚晴簃詩匯·卷一二七
沈兆沄,字云巢,天津人。嘉慶丁丑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浙江布政使。謚文和。有《織簾書屋詩鈔》。
維基
沈兆沄(1784年—1877年),字瑩川、號拙安,直隸天津縣(今屬天津市)人。謚文和。嘉慶十五年(1810年),鄉(xiāng)試中舉;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登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授翰林院編修。歷官國史館協(xié)修、國史館漢纂修、國史館提調、功臣館纂修、起居注協(xié)修。道光八年(1828年),任湖南鄉(xiāng)試正考官。次年,任會試同考官、文淵閣校理。道光十一年,任日講起居注官、江蘇松江府知府。道光十三年,任江蘇蘇州府知府。道光十七年,改任江蘇江寧府知府,署江蘇江安糧儲道、江南鹽巡道。道光十九年,任江蘇江安糧儲道;道光二十三年,署江寧布政使。咸豐元年(1851年),任河南按察使。次年,任山西按察使。咸豐三年,署河南布政使。咸豐四年,署山西布政使。咸豐九年,任浙江布政使。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七二
于式枚,字晦若,賀縣人。光緒庚辰進士,改庶吉士,授禮部主事。官至吏部侍郎。謚文和。
維基
于式枚(1856年11月23日—1915年8月5日),字晦若,小名穗生,廣西平樂府賀縣(今賀州)桂嶺人,祖籍四川順慶府營山縣,因父宦粵,僑居廣西。清末政治人物。其父于丹九早逝,師從陳澧。光緒五年(1879年)舉鄉(xiāng)試,次年中進士,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1883年,授兵部主事。于式枚曾任北洋大臣李鴻章幕僚十馀年,奏牘多出其手。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正月,李鴻章赴俄羅斯賀尼古拉二世沙皇加冕,兼訪西歐諸國,奏準于式枚同行。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回國后授禮部主事,轉員外郎。1901年,授御史,調京畿道,遷給事中。辛丑條約簽訂后,升任五品,充政務處幫提調。1902年正月,充京師大學堂正總辦、譯學館監(jiān)督。1903年,署鴻臚寺少卿。1905年5月,廣東學政朱祖謀因病離職,改任廣東學政。1906年,兩廣總督岑春煊電請于氏留在廣東,授提學使,于式枚固辭,奉命監(jiān)理廣西鐵路。1907年3月,郵傳部右侍郎吳重熹轉左侍郎,于式枚升任右侍郎。。1907年8月,前往德國,俱充考察憲政大臣.10月24日,回國后受慈禧召見,以為“中國立憲不可急躁冒進,至少應以十年為預備立憲之期”,“必以本國所有者為根據,而采取他國所有以輔益之”,不可“舍本隨人”。此番言論受到時上海輿論界反彈,尤其政聞社陳景仁曾致電彈劾于氏。1908年2月,調任禮部左侍郎,3月,訪問俄國,又轉赴德國拜訪駐德公使孫寶琦。5月,會見德皇威廉二世。于式枚于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六月返國,以疾乞假。張之洞遺疏稱其堪大用。1910年2月,轉吏部侍郎,5月,改學部侍郎,總理禮學館事,9月,兼修訂法律大臣,12月,充國史館副總裁。民國成立后,隱居青島,北洋政府授為參政,堅辭不受。晚年擔任纂修清史稿總閱。民國四年舊歷六月二十五日巳時(1915年8月5日)病逝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