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十萬(十萬)
數(shù)目。一百個(gè)千。用以形容數(shù)量極多。孟子·公孫丑下:“如使予欲富,辭十萬而受萬,是欲富乎?” 唐 杜甫 《漁陽》詩:“繫書請問 燕 耆舊,今日何須十萬兵?” 宋 陸游 《好事近》詞:“驅(qū)退睡魔十萬,有雙龍蒼璧?!?陳毅 《梅嶺三章》詩之一:“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 閻羅 ?!?/div>
《國語辭典》:萬萬(萬萬)  拼音:wàn wàn
1.萬的萬倍,即「億」。漢。賈捐之棄珠崖議〉:「暴師曾未一年,兵出不踰千里,費(fèi)四十馀萬萬。」唐。李淳風(fēng)《孫子算經(jīng)》卷上:「凡大數(shù)之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文明小史》第四六回:「直要使中國四萬萬百姓,一個(gè)個(gè)都貧無立錐之地,然后服服貼貼的做他們的牛馬,做他們的奴隸?!?br />2.形容數(shù)目很多。三國魏。阮籍為鄭沖勸晉王箋〉:「斬輕銳之卒,以萬萬計(jì)?!埂督鹗?。卷三六。禮志九》:「伏愿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br />3.極甚、絕對。唐。韓愈 與孟尚書書:「假如釋氏能與人為禍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懼也,況萬萬無此理?!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帶了家眷在彼,卻是路途遙遠(yuǎn),萬萬不能搭救?!?br />4.遠(yuǎn)勝。《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夫論大德不拘俗,立大功不合眾,此乃孝成皇帝至思所以萬萬于眾臣。」
《國語辭典》:數(shù)字(數(shù)字)  拼音:shù zì
表示數(shù)目的文字或符號。如漢字的「捌」和阿拉伯?dāng)?shù)字的「8」等。
《漢語大詞典》:經(jīng)數(shù)(經(jīng)數(shù))
(1).常規(guī)的賦稅數(shù)額。 宋 王安石 《司封郎中張君墓志銘》:“三司市綢絹十餘萬,非經(jīng)數(shù),君拒弗市,民以君為有賜也。” 宋 陳亮 《書林勛〈本政書〉后》:“蓋王政寬大,納民於其間,不用一律以齊之,則制度雖密,人不思裂去,法可長守而經(jīng)數(shù)嘗齊矣?!?br />(2).指織物經(jīng)線的數(shù)目。
《漢語大詞典》:交頭(交頭)
(1).頭挨著頭。 唐 韓愈 《叉魚招張功曹》詩:“交頭疑湊餌,駢首類同條?!?br />(2).方言。謂頭尾相接。《醒世姻緣傳》第二八回:“其水經(jīng)夏不壞,烹茶也不甚惡,做極好的清酒,交頭吃這一年?!?br />(3).指上交賦稅的數(shù)目。 宋 葉適 《上寧宗皇帝札子二》:“今漕司索然窮匱者五六年矣。除湊足交頭之外,每遇新舊交易,使者與屬官聚議,搏手無以具接送之費(fèi)?!?/div>
《國語辭典》:件數(shù)(件數(shù))  拼音:jiàn shù
事物或貨品的數(shù)目。宋。朱熹〈答何叔京書〉三二篇之二八:「天理只是仁義禮智之總名,仁義禮智便是天理之件數(shù)?!?/div>
分類:數(shù)目
《漢語大詞典》:垓數(shù)(畡數(shù))
泛指極大的數(shù)目。國語·楚語下:“百姓、千品、萬官、億丑,兆民經(jīng)入畡數(shù)以奉之?!?/div>
《國語辭典》:數(shù)碼(數(shù)碼)  拼音:shù mǎ
計(jì)數(shù)的數(shù)字。如:「這次進(jìn)貨的總數(shù)碼多少?」
《漢語大詞典》:三六九
(1).猶言常常,經(jīng)常。 郭澄清 《大刀記》第三章:“不嚴(yán)不行呀!就這么嚴(yán),還三六九地被敵人發(fā)現(xiàn)哩!”
(2).指大概的數(shù)目。 王良瑛 《選》:“讓誰給咱當(dāng)家好,心里都有個(gè)三六九了吧!”
《漢語大詞典》: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fù),若斯數(shù)者,時(shí)之所患,宜先施用?!?span id="ldfv3dv" class="book">《晉書·謝尚傳》:“夫無后之罪,三千所不過?!?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fù)者也?!?br />(2).泛言數(shù)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國語辭典》:千萬(千萬)  拼音:qiān wàn
1.數(shù)目的名稱,在百萬之上、億之下。
2.形容數(shù)目極多?!稘h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儒者,以六藝為法,六藝經(jīng)傳以千萬數(shù),累世不能通其學(xué),當(dāng)年不能究其禮。」也作「萬千」。
3.再三叮嚀,務(wù)必的意思。《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姑老爹到南京,千萬尋到狀元境,勸我那朋友季恬逸回去。」也作「萬千」。
《漢語大詞典》:二三
(1).謂不專一;反復(fù)無定。書·咸有一德:“德唯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兇?!?孔 傳:“二三,言不一?!?span id="1r5jlh5" class="book">《晉書·慕容垂載記》:“雖曰君臣,義深父子,豈可因其小隙,便懷二三?!?宋 文天祥 《羅融齋墓志銘》:“不以利害為二三。其忠信如此?!?span id="p5prnhf" class="book">《醉醒石》第四回:“這事斷要死爭,二三不得的?!?br />(2).約數(shù),不定數(shù)。表示較少的數(shù)目,猶言幾。國語·吳語:“﹝ 越王 ﹞曰:‘ 勾踐 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 漢 王褒 《僮約》:“日暮以歸,當(dāng)送乾薪二三束?!?唐 皎然 《詠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span id="p5jfrn3" class="book">《水滸傳》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驚,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趕了二三里?!?石楠 《張玉良傳》:“她一定會興奮得兩頰泛上荷紅,上面滴灑著二三點(diǎn)露珠?!?br />(3).約數(shù),不定數(shù)。謂二成或三成。 漢 班固 《西都賦》:“草木涂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清 李漁 《奈何天·逃禪》:“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br />(4).約數(shù),不定數(shù)。謂第二或第三。 宋 陳亮 《謝張侍御啟》:“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dāng)?shù)。”
(5).約數(shù),不定數(shù)。猶言再三,多次。百喻經(jīng)·婦詐稱死喻:“婦於后時(shí)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虼鹬裕骸覌D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br />(6).即六。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張銑 注:“二三,謂 明帝 六年也。”
《國語辭典》:百萬(百萬)  拼音:bǎi wàn
數(shù)量單位,形容數(shù)目眾多。晉。陸機(jī)辯亡論下〉:「雖有銳師百萬,啟行不過千夫?!鼓铣?。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都會殷負(fù),提封百萬?!?/div>
《國語辭典》:三五  拼音:sān wǔ
1.十五日。《禮記。禮運(yùn)》:「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固?。孔穎達(dá)。正義:「是以三五十五日而得盈滿,又三五十五日而虧闕也。」后多用來指陰歷十五日。《文選。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三五明月滿,四五詹兔缺?!?br />2.三心五噣。心宿三星,噣有五星,故稱為「三五」?!对娊?jīng)。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東?!?br />3.三王五伯?!冻o。屈原。九章。抽思》:「望三五以為像兮,指彭咸以為儀?!?br />4.三皇五帝?!冻o。劉向。九嘆。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絕洪范之辟紀(jì)。」
5.三辰五星?!妒酚?。卷二七。天官書》:「為天數(shù)者,必通三五?!固?。司馬貞。索隱:「三謂三辰,五謂五星?!?br />6.三正五行。《后漢書。卷三○下。郎顗襄楷列傳。郎顗》:「臣聞天道不遠(yuǎn),三五復(fù)反?!拐聭烟幼⒁尉唬骸浮喝?,三正也。五,五行也。三正五行,王者改代之際會也?!弧?br />7.約計(jì)的少數(shù)。唐。李白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詩:「遂將三五少年輩,登高遠(yuǎn)望形神開?!埂端疂G傳》第二回:「只帶三五個(gè)做伴,將了樸刀,各跨口腰刀,不騎鞍馬,步行下山,徑來到史家莊上?!?/div>
《國語辭典》:九宮(九宮)  拼音:jiǔ gōng
1.元曲常用的九種宮調(diào),有仙呂宮、南呂宮、中呂宮、黃鐘宮、正宮、大石調(diào)、雙調(diào)、商調(diào)、越調(diào)等。也稱為「南北九宮」。
2.九宮格的簡稱。參見「九宮格」條。
3.術(shù)數(shù)用語。指九個(gè)方位。東漢以前的易緯家以八卦之宮,加上中央,合稱為「九宮」?!逗鬂h書。卷五九。張衡傳》:「臣聞圣人明審律歷以定吉兇,重之以卜筮,雜之以九宮?!?br />4.象棋術(shù)語。指棋盤上由斜交叉線構(gòu)成的「米」字形方格。是「將」、「帥」及「士」活動的區(qū)域。
《漢語大詞典》:而上
(1).以上。表示品位、位置、次序或數(shù)目等在某一點(diǎn)之上。易·繫辭上:“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唐 韓愈 《原道》:“由 周公 而上,上而為君,故其事行;由 周公 而下,下而為臣,故其説長?!?br />(2).以上。表示時(shí)間在前的,猶以前。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zhàn)畢二:“ 三代 而上之為帝者視其德, 三代 而下之為帝者視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