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盛曠,字元放,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年十歲學(xué)道于金華三洞,十五六歲遷寓赤松。高宗紹興間召見,賜號至樂先生。卒年七十馀。有《華松篇》,已佚。事見《金華赤松山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5—1210 【介紹】: 宋越州山陰人,字務(wù)觀,號放翁。少有文名。高宗紹興二十四年應(yīng)禮部試,名列前茅。因論恢復(fù),遭秦檜黜落。孝宗即位,任樞密院編修官,賜進士出身。乾道六年,起為夔州通判。后入四川宣撫使幕,復(fù)任四川制置使司參議官。淳熙七年,提舉江西常平茶鹽公事,以發(fā)粟賑災(zāi),被劾罷。十六年,任禮部郎中,劾罷,閑居十余年。寧宗嘉泰二年,召修孝宗、光宗實錄。以寶謨閣待制致仕。工詩、詞、散文,亦長于史學(xué)。其詩多沉郁頓挫,感激豪宕之作,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并稱為南渡后四大家。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xué)庵筆記》等。
全宋詩
陸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務(wù)觀,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宰子。年十二能詩文,以蔭補登仕郎。高宗紹興二十三年(一一五三)兩浙轉(zhuǎn)運司鎖廳試第一,以秦檜孫塤居其次,抑置為末。明年禮部試,主司復(fù)置前列,為檜黜落。檜死,二十八年始為福州寧德主簿(清乾隆《寧德縣志》卷三)。三十年,力除敕令所刪定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五)。三十一年,遷大理寺司直(同上書卷一九一)兼宗正簿。孝宗即位,遷樞密院編修官兼編類圣政所檢討官,賜進士出身(《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一九)。因論龍大淵、曾覿招權(quán)植黨,出通判建康府,乾道元年(一一六五),改通判隆興府,以交結(jié)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論罷。六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記》)。八年,應(yīng)王炎辟,為四川宗撫使干辦公事。其后曾攝通判蜀州,知嘉州、榮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范成大帥蜀,為成都路安撫司參議官(《渭南文集》卷一四《范待制詩集序》)。三年,被劾攝知嘉州時燕飲頹放,罷職奉祠,因自號放翁。五年,提舉福建路常平茶監(jiān)(《省齋文稿》卷七《送陸務(wù)觀赴七閩提舉常平茶事》)。六年,改提舉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一八《撫州廣壽禪院經(jīng)藏記》)。以奏發(fā)粟賑濟災(zāi)民,被劾奉祠。十三年,起知嚴州(淳熙《嚴州圖經(jīng)》卷一)。十五年,召除軍器少監(jiān)。光宗即位,遷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未幾,復(fù)被劾免(《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五四)。寧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詔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兼秘書監(jiān)(《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三年,致仕。開禧三年(一二○七),進爵渭南縣伯。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陸游是著名愛國詩人,畢生主張抗金,收復(fù)失地,著作繁富,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劍南詩稿》八十五卷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九五有傳?!£懹卧?,以明末毛晉汲古閣刊挖改重印本為底本為底本。校以汲古閣初印本(簡稱初印本),宋嚴州刻殘本(簡稱嚴州本,藏北京圖書館)、宋刻殘本(簡稱殘宋本,藏北京圖書館)、明劉景寅由《瀛奎律髓》抄出的《別集》(簡稱別集本)、明弘治刊《澗谷精選陸放翁詩集·前集》(簡稱澗谷本)及《須溪精選陸放翁詩集·后集》(簡稱須溪本)等,并參校錢仲聯(lián)《劍南詩稿校注》(簡稱錢校)。底本所附《放翁逸稿》、《逸稿續(xù)添》編為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輯自《劍南詩稿》之外的詩,經(jīng)營為第八十八卷,凡出自《渭南文集》者,以明弘治十五年錫山華珵銅活字印本為底本,校以《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
詞學(xué)圖錄
陸游(1125-1210) 字務(wù)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xué)庵筆記》、《放翁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
陸游(1125—1210) 南宋詩人。字務(wù)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紹興二十三年(1153)應(yīng)進士試,名列榜首,次年禮部復(fù)試,為秦檜所阻未能登第。秦檜死后,出為福州寧德主簿,孝宗繼位始賜進士出身。曾任鎮(zhèn)江、隆興、夔州等地通判。有《渭南集》《劍南詩稿》等。作品中語涉黃鶴樓、南樓者多有:孝宗乾道五年(1169)十二月二十七日抵武昌尋訪黃鶴樓故址,并登臨南樓,寫下七律《黃鶴樓》,54歲時重過武昌又作七律《南樓》;另有七律《丈亭遇老人長眉及肩欲就之語忽已張帆吹笛而去》《旅次有贈》《月下醉題》、古體《客談荊渚武昌慨然有作》《與青城道人飲酒作》《夏夜對月》,還曾在日記《入蜀記》中首次提到黃鶴樓“號為天下絕景”。
全宋文·卷四九二三
陸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務(wù)觀,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年少能詩文,以蔭補登仕郎。薦送、禮部試均置前列,遭秦檜所嫉,黜之。檜死,始仕建州寧德縣主簿,除敕令所刪定官,遷大理司直兼宗正簿。孝宗即位,遷樞密院編修官,召對,賜進士出身。論政事忤旨,出通判建康府,改隆興府、夔州。王炎為川陜宣撫使,辟為干辦公事,陳進取之策。范成大帥蜀,入幕府為參議官,以文字交,不拘禮法,人譏其頹放,因自號放翁。累遷提舉江西常平、知嚴州。嘉泰間與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擢權(quán)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兼秘書監(jiān)。以寶章閣待制致仕,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陸游才氣超逸,尤長于詩,詩作計萬首。著述有《高宗圣政草》一卷、《南唐書》十五卷、《會稽志》二十卷、《老學(xué)庵筆記》十卷、《山陰詩話》一卷、《劍南詩稿》《續(xù)稿》八十七卷、《渭南集》五十卷、《放翁詞》一卷。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直齋書錄解題》卷五、一一、一八、二○、二一,《宋史》卷二○三、二○四、二○六、二○七、二○八及三九五本傳。
宋登科記考
陸佃孫,陸宰子。字務(wù)觀,號放翁。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特賜第應(yīng)舉鎖廳試薦送第一,禮部試又置于前列,為秦檜所抑。后特賜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號松源,俗姓吳,處州龍泉(今屬浙江)人。二十三歲受戒于大明寺。首謁靈石妙禪師,繼見大慧杲禪師于徑山。孝宗隆興二年(一一六四),得度于臨安西湖白蓮精舍,此后遍歷江浙諸老宿之門。后入閩見乾元木庵永禪師,逾年,見密庵于衢之西山,從之移蔣山、華藏、徑山。密庵遷靈隱,命為首座。不久出世于平江府陽山澄照寺。后徙江陰軍君山報恩之光孝寺、無為軍冶父山實際寺、饒州薦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寧宗慶元三年(一一九七),詔住臨安府景德靈隱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眾。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為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禪師法嗣。有《松源崇岳禪師語錄》二卷,收入《續(xù)藏經(jīng)》。事見《語錄》及所附陸游撰《塔銘》?!〕缭涝?,以輯自《語錄》者編為一卷,以《語錄》卷下單編之偈頌贊及他書所錄編為另一卷。
全宋文·卷五四二五
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字松源,俗姓吳,處州龍泉(今浙江龍泉)人。年二十三,受戒于天明寺,首造靈石妙禪師,繼見大慧宗杲于徑山,謁應(yīng)庵華公于蔣山。隆興二年,始得度于臨安西湖白蓮精舍。自是遍歷江浙諸大老之門,謁乾元木庵永禪師、密庵禪師,侍密庵住蔣山、華藏、徑山。木庵遷靈隱,遂為堂中第一座。旋出世,遷江陰之光孝、無為之冶父、饒之薦福、明之香山、平江之虎丘。慶元三年,詔住靈隱,居六年,法席鼎盛,退居?xùn)|庵。以嘉泰二年八月卒,年七十一。所著有《松源崇岳禪師語錄》二卷(存),編有《密庵禪師語錄》(存)。見《渭南文集》卷四○《松源禪師塔銘》,《補續(xù)高僧傳》卷一一,《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一五。
大明高僧傳·卷第八 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崇岳字松源。處州龍泉吳氏子也。隆興二年得度于杭之西湖白蓮精舍。參方最久。后謁密庵杰和尚。聞室中問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話。忽大悟遂得心印。因密庵還靈隱命居第一座。久之出世首住平江澄照。次居江陰光孝饒之薦福明之香山。寧宗慶元三年詔住靈隱三易寒暑。乞老退居寺之東庵。嘉泰二年八月四日手書別公卿。垂語示學(xué)者曰。有大力量人。因甚抬腳不起。又曰。開口不在舌頭上。貽囑弟子以闡法是務(wù)。乃書偈曰。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zhuǎn)玄關(guān)。佛祖罔措。加趺而逝。壽七十一。臘四十。塔全身于北高峰之原。得法者香山光睦云居善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崇岳。號松源。處州龍泉吳氏子。幼不好弄。稍長慕出世法。二十三。棄家衣掃塔。服受五戒。首造靈石妙公。繼見大慧杲禪師于徑山。久之。大慧升堂。稱蔣山應(yīng)庵華公。為人徑捷。師聞之。不待旦而行。既至入室。未契。退愈自奮勵。中夜自舉狗子無佛性話?;砣挥械?。以扣應(yīng)庵。庵舉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師云。鈍置和尚。庵厲聲一喝。自是朝夕咨請。庵大喜。以為法器。說偈勸使祝發(fā)。棟梁吾道。隆興二年。師始得度于臨安西湖白蓮精舍。自是遍歷江浙諸大老之門。罕當其意。乃浮海入閩。見木庵永公。木庵。舉有句無句如藤倚樹。師云。裂破。木庵云?,樼鸬篮靡欢褷€柴聻。師云。矢上加尖。如是應(yīng)酬數(shù)反。木庵云。老兄下語。老僧不過如此。秪是未在。他日拂柄在手。為人不得。驗人不得。師云。為人者。使博地凡夫。一超入圣域。固難矣。至于驗人。打向面前過。不待開口。已知渠骨髓。何難之有。木庵舉手云。明明向汝道。開口不在舌頭上。后自知。逾年見密庵于衢之西山。隨問即答。密庵微笑曰。黃楊禪爾。師切于明道。至忘寢食。密庵移住蔣山華藏徑山。皆從之。一日密庵入室次。問傍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師侍側(cè)?;砣淮笪?。乃云。今日方知木庵道開口不在舌頭上。自是機辯縱橫。鋒不可觸。木庵遷靈隱。遂命師為第一座。旋出世于平江澄炤。為密庵嗣。遷江陰之光孝。無為之冶父。饒之薦福。平江之虎丘。皆天下名山。惟冶父最寂寞。又以火廢。師一臨之。四方名衲踵至。棟宇亦大興。人謂師能使所居山大。慶元丁巳。被旨住靈隱。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眾。法席為一時冠。而師有棲隱之志。即上章乞罷住持事。上察其誠許之。退居?xùn)|庵。俄屬微疾。猶不少廢唱道。忽垂一則語。以驗學(xué)者。曰。有力量人。為甚么抬腳不起。開口不在舌頭上。又貽書諸嗣法。囑令傳持大法。因書偈曰。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zhuǎn)玄關(guān)。佛祖罔措。跏趺而寂。實嘉泰二年八月四日也。得年七十有一。坐夏四十。徒輩奉全身。塔于北高峰之原。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六
禪師名崇岳。號松源。乃龍泉吳氏子也。師事密庵。得法后。凡七豎剎竿。有嗣一十二人。人各有名。岳為人重。嘿每見貴客。則問曰。大力量人。因甚抬腳。不起見禪流。則問曰。明眼衲僧。因甚腳跟紅線不斷。有對者輒哂而顧之。時稱岳得應(yīng)庵之機得密庵之用云。蓋岳早歲厭塵棄家。以白衣參靈石妙。不契即上徑山。徑山萬指軒騰。岳隨眾末聽妙喜杲和尚說法。蒙無所知。但聞杲盛贊。當今應(yīng)庵真得臨濟正傳。岳輒走參應(yīng)庵。應(yīng)庵益難近。岳乃奮勵。垢面露肘。不暇恤。應(yīng)庵憐之示岳曰。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岳隨聲進曰。鈍置和尚。應(yīng)庵喝之。岳有省。應(yīng)庵笑曰。者俗漢成得甚么。岳乃求剃發(fā)。時年三十矣。既受滿分戒。入閩見木庵永。永諦視曰。樹倒藤枯。知落處么。對曰。裂破。曰?,樼鸬篮靡欢巡衤?。對曰。矢上加尖。永休去。于是岳益自負。永曰。公每下語。老僧不能過。其如未在。他日拂柄在手。為人不得。驗人不得。岳曰。為人者。使博地凡夫。一超入圣。固難矣。驗人者。打向面前過。不待開口。已知骨髓。何難哉。永舉手反覆曰。明明向你道。開口不在舌頭上。岳憤去之。出嶺逢二道者。耦坐評論諸方。岳所舉心肯者。道者皆拂之。岳曰。如是則誰可君意。道者以指。書密庵不凡四字。岳已知密庵為人。遂至衢之西山。折節(jié)事之。幾進商略。密庵幾笑之。岳復(fù)心疑。乃至密庵移居雙徑。于入室時始徹。木庵道。開口不在舌頭上。久之出世澄炤。演唱宗乘。以報密庵。湖海以岳言行無欺。多從之。遷光孝。遂有大名。慶元間。詔移靈隱。蓋晚年也。是時門弟有文禮輩。已闡化大方。岳仍升堂入室。從未以風晨雪夕不打參鐘嘗以秘魔擎叉語。接謙頭陀。以有賊無贓語。接肇道者。以心學(xué)無聞?wù)Z。接陸游樞密。游得證后。隱鏡湖。自稱放翁。嘉泰壬戌秋。岳年七十有一。忽召眾言別。有偈曰。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zhuǎn)玄關(guān)。佛祖罔措。跏趺脫去。塔于北高峰。岳居靈隱時。與密庵尊嚴無異。初密庵居靈隱。岳首眾僧。密庵常稱疾。闔戶不許通謁。潛上座竊議之。岳曰。不然。師嚴道尊千古。明鑒當今。汲引豪貴者。將謂行道建立為心。殊不知禮。輕則慢易生。辭繁而情識長。塵勞卜度。安有了期。緇俗既為道而來。必發(fā)露真心。至誠激切。然后一言入耳。永為道種。兜率悅之待張無盡。葉縣省之接浮山遠。是也。若區(qū)區(qū)老婆禪。何足重哉。 贊曰。岳公以白衣有省。于應(yīng)庵語下。固非草草矣。終乃死心于密庵。其祖父壸奧。如樊將軍擁盾入鴻門。孰得而禦之。故驅(qū)耕奪食。于分座靈隱時。班班著聞見焉。不然。彼天目禮輩。各抱奇志。其甘入公彀中哉。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五
釋崇岳,字松源,龍泉吳氏子也。幼卓犖不凡,長慕出世法。年二十三,棄家依埽塔服。謁大慧杲于徑山,杲稱應(yīng)庵華為人徑捷,岳聞之即行,晨夕咨請。應(yīng)庵大喜,以為法器,勸令祝發(fā),棟梁吾道。隆興二年,得度于杭之西湖白蓮精舍,參方最久,后謁密庵杰。聞室中問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話,忽大悟,遂得心印。因密庵還靈隱,命居首座。久之,出世首住平江澄照,次居江陰光孝、饒之薦福、明之香山,最后居虎邱,道化盛行,得法者眾。寧宗慶元三年,詔住靈隱,三易寒暑,以老乞退,居寺之東庵。嘉泰二年八月四日,手書別公卿,垂語示學(xué)者,曰:“有大力量人,因甚抬腳不起?”又曰:“開口不在舌頭上?!边z囑弟子以闡法是務(wù),乃書偈曰:“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zhuǎn)玄關(guān),佛祖罔措。”跏趺而逝。壽七十一,臘四十,塔全身于北高峰之原。得法者,香山光睦、云居善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寧國府宣城人,字問禮。孝宗淳熙十四年進士。授潭州教授,改通州。州學(xué)舊刊《三諫集錄》,載章惇奸狀,惇之孫時為郡守,欲毀其板,宗放執(zhí)不與。調(diào)太平州,四方學(xué)徒至者數(shù)百人。改知蘭溪縣,摧折豪強,奸吏屏氣。以薦授廣州通判,請祠祿歸。
全宋詩
林宗放,字問禮,自號拙庵老人(《宛陵群英集》卷三),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進士。歷潭州、通州、太平州教授,知蘭溪縣,授廣州教授,乞祠歸。事見明嘉靖《寧國府志》卷八中。今錄詩十五首。
全宋文·卷六六七七
林宗放,字問禮,自號拙庵老人,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登淳熙十四年進士第,歷潭州、通州、太平州州學(xué)教授,知蘭溪縣,遷廣州通判,乞祠致仕。見《宛陵群英集》卷三,嘉靖《寧國府志》卷八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11 【介紹】: 金真定人,字晦之,號放翁。周昂侄。第進士。為涑水主簿。長于義理之學(xué)。從叔御蒙古軍,兵敗,自縊。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潛放,理宗嘉熙四年(一二四○)為吉州司戶參軍(《新編通用啟劄截江網(wǎng)》卷六)。今錄詩八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正元,號天放野人。豐坊孫。有《豐正元集》,一作《天放野人集》。
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三
先生自號天放野人,考功之孫也。少有家難,年三十方娶,與弟吉甫相友善,分衣讓產(chǎn),即自處于匱,不顧也。性嗜學(xué),工詩,寄情蕭散,每杜門散發(fā),翛然于脩桐疏竹之下,興到輒有詩,索筆直書,破窗頹垣俱滿??蜁r過從,至無從覓巾襪。所深知惟沈嘉則、楊伯翼、先賓父數(shù)。先生性不喜交輦上人,以詩應(yīng)酬,常見一時山人行卷所錄詩,率為某公壽賀,某公赴官,輒唾之曰:詩以道性情,豈為汝輩行乞耶?及見少年人作詩,多雜調(diào)謔,更正色相戒,無為風雅罪人。故時謂先生詩有林泉無朝市,有懷吊無譽頌,有流連無褻慢,足盡洗詩家之陋。其高懷似陶公,而復(fù)少閒情一賦。所著天放野人集四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徽州府黟縣人,字曰放。有《廣月令》。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人,字放翁,號青坡。
郝鳴陰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郝鳴陰(1513年—?),字子和,順天府通州寶坻縣人,民籍。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八十二名舉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會試第八十九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九名進士。吏部觀政,除長治縣知縣,辭官歸鄉(xiāng)后自號放鶴老人。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十九
澄原,字嗣端,號芝房,平湖人,天啟乙丑進士,授工部主事。崇禎初,魏珰猶視事東廠,澄原首劾之,并崔呈秀等罪狀,請毀生祠以充兵餉,于是廷臣紛紛彈射矣。后遷大理寺副,疏參罪督袁崇煥,有旨嘉其敢言,令中使捧函至邸舍,御書發(fā),陸澄原回奏,以小臣而蒙委信,前此未有也。升職方員外。當此之時,人意其必大用。無何久淹郎署,終以罷歸。奇杰之氣,亦遂用于山水文酒間,自號隱放主人。往往與酒俠談傖,歌童舞妓為飛紅捲白之會,間以嬉笑嘲謔,俊語紛集,或興至疾書,袞袞數(shù)百言,搖筆立就。性好飲,自負酒龍,雞鳴燭跋,四座偃臥,而澄原如未沾宿醒者。嘗自言:少游于酒人,一往三十馀,乃以選人侶于眾人,復(fù)以言迕要人,世目為愚人,或曰癡人。洎乎拂袖一歸,乃復(fù)還我不壞之酒人矣。故其為詩,多秀逸尖新,雕香刻翠,有佻宕自喜之槩焉。所著雜集數(shù)種行世。澄原厭薄門戶,中立敢言,首攻崔、魏,亦不附東林。其疏曰:有市恩修怨、舉劾失平者,雖東林亦謂之小人,不得以楊、左為護身之符。有特立獨行恪共厥職者,雖不東林,不失為君子,不得以崔、魏為陷人之阱。又曰:臣寧寡援孤立為硁硁之小人,決不依草附木,為疑似之君子。嗟乎!明之亡也,禍胎于閹寺,膏肓于門戶。崇禎時,天下事巳大壞,而門戶益堅,得一中立之澄原,猶恐不勝任,而棄之如遺也,何哉?
維基
陸澄原(1591年—?),字嗣端,號芝房,浙江嘉興府平湖縣人。刑部主事陸錫恩之子,年十九舉于鄉(xiāng),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進士。授工部主事。崇禎初即位,魏忠賢猶柄國政,廷臣皆呼為廠臣,澄原首斥其名而劾之,降旨薄責。于是群臣窺知上意,紛紛上疏彈劾,魏遂伏誅。轉(zhuǎn)員外郎,督盔甲廠。崇禎二年(1629年),清兵入寇,京師戒嚴,檄催火器如熾,所督廠工僅數(shù)十人,日造火藥二千斤,兼造兼運,身不解帶者五十余日,造火繩,用楮代布,失內(nèi)珰意,奉嚴旨斥責。然是時以箭簾不稱,工部四司俱逮斃杖者二人,澄原僅降級調(diào)用。尋補順天府照磨,遷大理寺寺副,疏參罪督袁崇煥,帝嘉其敢言,特遣中使奉函直至其邸舍,函面御書「發(fā)陸澄原」四字,中批「據(jù)實回奏,不許發(fā)抄」,以小臣而承委信,前此未有也。尋遷兵部職方員外,提調(diào)武闈,車射不及格,主考、監(jiān)試俱下獄,澄原閑住罷歸。六年甲戌(1633年),忌者中以考功法落職。放艇湖山,自號隱放主人,寄懷詩奕者數(shù)年而卒。澄原厭薄門戶,中立敢言,首攻崔(呈秀)、魏(忠賢),亦不附東林,疏請申敕廷臣,各消成見。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五
道賢,字放眉,號寄庵,徽州人,本姓蘇。興化黎庵僧。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六
明愚,字憨初,一名栗隱,別號放憨,嘉興人,本姓陳。天臺山僧。有《結(jié)茅集》。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六
寂鐙,字天放,鳳陽人。明楚藩后裔,住儀徵東園十笏庵。
俞游 朝代:

人物簡介

全臺詩
俞游(?~?),字放仙,江西蕪湖人。生平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