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駢字類編》:東攘(東攘)
史記太史公自序:秦所以東攘雄諸侯,樗里、甘茂之策。作樗里甘茂列傳第十一。
《漢語大詞典》:騷攘(騷攘)
騷動(dòng)紛亂。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三幕第二場(chǎng):“在騷攘中, 聶政 挺劍由左翼上?!?/div>
《漢語大詞典》:攘背
背離。 清 戴名世 《范增論》:“彼見 項(xiàng)王 可以背 義帝 ,則己亦可以背 項(xiàng)籍 ,向之俯首畏伏者,一旦攘背而與之抗,而 項(xiàng)王 固無以令於天下矣?!?/div>
分類:背離
《漢語大詞典》:攘步
猶言挺身而出。宋書·吳喜傳:“ 竺超之 聞四方反叛,人情畏賊,無敢求朝廷行者,乃慨然攘步,隨 喜 出征,為其軍副。”
《漢語大詞典》:攘伐
侵奪交戰(zhàn)。莊子·漁父:“諸侯暴亂,擅相攘伐,以殘民人?!?/div>
《漢語大詞典》:攘衽
揭起衣襟。奮起貌。
分類:衣襟奮起
《漢語大詞典》:攘手
猶攘臂。后漢書·南匈奴傳論:“及 關(guān) 東稍定, 隴 蜀 已清,其猛夫捍將,莫不頓足攘手,爭(zhēng)言 衛(wèi) 霍 之事?!眳⒁姟?攘臂 ”。
《國(guó)語辭典》:攘臂  拼音:ráng bì
捋起袖子、伸出胳膊。形容激動(dòng)奮起的樣子?!睹献?。盡心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二刻拍案驚奇》卷六:「妻子也奮然攘臂道:『我曉得到底容不得我。只是要我去,我也要去得明白。我與你當(dāng)官休去!』」
《韻府拾遺 蕭韻》:攘妖
漢書五行志:武丁恐駭。謀于忠賢。修德而正事。內(nèi)舉傅說。授以國(guó)政。外伐鬼方。以安諸夏。故能攘木鳥之妖。致百年之壽。注:師古曰。攘卻也。
《漢語大詞典》:攘獄(攘獄)
拒捕。周禮·秋官·禁殺戮:“凡傷人見血而不以告者,攘獄者,遏訟者,以告而誅之?!?賈公彥 疏:“ 玄 謂‘攘猶卻也,卻獄者,言不受也’者,謂人有罪過,官有文書追攝,不肯受者?!?/div>
《韻府拾遺 支韻》:攘絲(攘絲)
宋九嘉詩(shī):攘絲奪麥人爭(zhēng)路。
《漢語大詞典》:進(jìn)攘(進(jìn)攘)
見“ 進(jìn)讓 ”。
《漢語大詞典》:進(jìn)讓(進(jìn)讓)
(1).亦作“ 進(jìn)攘 ”。進(jìn)取與謙讓。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進(jìn)讓之道,何其爽與?”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進(jìn), 周 也。讓, 漢 也。言 周 未可封禪而封禪為進(jìn), 漢 可封禪而不封禪為讓也?!?司馬貞 索隱:“言 周 未可封而封, 漢 可封而不封,為進(jìn)讓之道皆差之也?!?span id="rackggo" class="book">《漢書·司馬相如傳下》:“進(jìn)攘之道,何其爽與?” 顏師古 注:“攘,古讓字也?!?span id="rhipojr" class="book">《梁書·張率傳》:“進(jìn)讓殊事,豈非帝者之彌文哉?”
(2).謂向上表示謙讓。陳書·姚察傳:“又詔授祕(mì)書監(jiān),領(lǐng)著作如故,乃累進(jìn)讓,竝優(yōu)荅不許?!?唐 白居易 《與王承宗詔》:“其 德 棣 兩州,以卿進(jìn)讓,元欲於卿親屬之內(nèi),選授一人?!?/div>
《漢語大詞典》:攪攘(攪攘)
擾亂。《西游記》第七回:“常言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唤趟岢鋈?,將天宮讓與我,便罷了;若還不讓,定要攪攘,永不清平!”
分類:擾亂
《漢語大詞典》:恇攘
恐懼慌亂。 唐 顏真卿 《李光弼碑銘》:“ 天寳 末造, 河 朔恇攘?!?/div>
分類:恐懼慌亂
《分類字錦》:禦攘冰霜(禦攘冰霜)
柳宗元送崔群序:貞松產(chǎn)于巖嶺,高直聳秀,條暢碩茂,粹然立于千仞之表,和氣之發(fā)也。稟和氣之至者,必合以正性。于是有貞心勁質(zhì),用固其本,禦攘冰霜,以貫歲寒,故君子儀之。
分類:
《漢語大詞典》:證父攘羊(證父攘羊)
謂兒子告發(fā)父親偷羊。典出論語·子路:“ 葉公 語 孔子 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唐 劉知幾 史通·序傳:“至若盛矜於己,而厚辱其先,此何異證父攘羊、學(xué)子名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