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詞典 5分類詞匯 4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崖 → 厓崖”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國語辭典》:摩崖  拼音:mó yá
刻在山崖石壁上的碑文、經(jīng)文、佛像、詩賦等。因崖壁凹凸不平,所刻文字無法整齊統(tǒng)一,反而形成雄偉豪放的獨特風(fēng)格。由于崖壁粗糙,經(jīng)年暴露于外,受風(fēng)雨侵蝕,所以今所見的摩崖書筆致多圓勁渾厚而少方峻,如〈漢石門頌〉、〈唐舜廟碑〉便是。
《漢語大詞典》:摩厓
見“ 摩崖 ”。
《國語辭典》:摩崖  拼音:mó yá
刻在山崖石壁上的碑文、經(jīng)文、佛像、詩賦等。因崖壁凹凸不平,所刻文字無法整齊統(tǒng)一,反而形成雄偉豪放的獨特風(fēng)格。由于崖壁粗糙,經(jīng)年暴露于外,受風(fēng)雨侵蝕,所以今所見的摩崖書筆致多圓勁渾厚而少方峻,如〈漢石門頌〉、〈唐舜廟碑〉便是。
《國語辭典》:摩崖石刻  拼音:mó yá shí kē
雕刻在山壁上的文字、圖像等。古人通常在風(fēng)景名勝處的懸崖山壁上,刻下經(jīng)書或功名事跡,留傳后世。后因字跡優(yōu)美,遂成為供人觀賞的藝術(shù)品。如〈泰山摩崖金剛經(jīng)〉。
《漢語大詞典》:北山摩崖造像
在重慶市大足縣西北北山上。以佛灣為中心,包括觀音坡、佛耳峰、營盤山,長500米。始建于晚唐,盛于兩宋。共二百九十窟龕,造像近萬軀。還有碑碣《古文孝經(jīng)》石刻,是世界僅存的古本。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漢語大詞典》:寶頂山摩崖造像
在四川省大足縣東北寶頂山。以大佛灣、小佛灣為中心,包括廣大山、龍?zhí)丁⑺闪制鹿彩幧綆r。始建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間,造像萬余軀。有六道輪回、華嚴(yán)三圣、孔雀明王經(jīng)變、千手觀音像等巨型雕像。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國語辭典》:石經(jīng)(石經(jīng))  拼音:shí jīng
石刻的經(jīng)書。始于漢平帝元始元年(西元1),此后歷代都有石經(jīng),如熹平石經(jīng)、正始石經(jīng)、開成石經(jīng)等。今可考見其文字者,以熹平石經(jīng)為最早。
《國語辭典》:瘞鶴銘(瘞鶴銘)  拼音:yì hè míng
一種碑銘。梁天監(jiān)十三年華陽真逸撰。正書,文自左至右。碑在江蘇省丹徒縣焦山崖石上,后陷落江中,南宋中曾挽出,后復(fù)墮江,清康熙間陳鵬年募工出之,共五石。
《漢語大詞典》:刊山
(1).砍伐山上樹木。梁書·張緬傳:“將人怨而神怒,故飛川而蕩谷;推冥理以歸諐,遂刊山而赭木?!?br />(2).摩崖刻石。隋書·徐則傳:“太傅 徐陵 為之刊山立頌?!?/div>
《漢語大詞典》:郙閣頌(郙閣頌)
漢 摩崖名。 東漢 太守 李翕 建 郙閣 閣道以利行旅,時人頌其德,為文勒石于 析里橋 邊,故題碑為《析里橋郙閣頌》。文額皆隸書,相傳為 蔡邕 撰文并書,不足信。 宋理宗 時,太守 田克仁 以銘字昏訛,重刻在 略陽縣 南 靈巖寺 之絕壁。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本漢:“《郙閣頌》為 仇子長 書……雖非知名人,然已工絶如此。”參見“ 郙閣 ”。
《漢語大詞典》:郙閣(郙閣)
漢 棧閣名。故址在今 陜西省 略陽縣 西 嘉陵江 邊的臨江高崖。 漢 時其地名 析里 ,有橋跨溪,溪通 漢水 ,水漲時交通阻絕。 漢靈帝 建寧 三年太守 李翕 鑿石架木,建閣道以利行旅。《隸釋·漢李翕析里橋郙閣頌》:“行理咨嗟,郡縣所苦,斯谿既然, 郙閣 尤甚?!?span id="lqs83eo" class="book">《隸續(xù)·漢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 宋 洪適 釋:“ 李君 以 建寧 三年到部,明年治 西狹 ,又明年治 郙閣 ,治 天井 ,可謂除患蠲難,心乎惠民者?!?/div>
分類:故址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