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3詞典 1分類詞匯 52
《國語辭典》:鳴鞘(鳴鞘)  拼音:míng qiào
揮鞭作聲。唐。李白行行游且獵篇〉詩:「金鞭拂雪揮鳴鞘,半酣呼鷹出遠(yuǎn)郊?!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5540' target='_blank'>張孝祥 〈浣溪沙。霜日明霄〉詞:「霜日明霄水蘸空,鳴鞘聲里繡旗紅,淡煙衰草有無中?!?/div>
《漢語大詞典》:振袂
揮動衣袖。儀禮·聘禮:“公東南鄉(xiāng),外拂幾三;卒,振袂中攝之,進西鄉(xiāng)?!?胡培翚 正義引 敖氏 曰:“振袂,去塵也?!焙蠖嘈稳莩鲂袝r的動作。 宋 葉適 《提舉江州陳公墓志銘》:“千里猶行,振袂無前?!?明 張居正 《送張襄之歸新喻》詩:“ 幽 燕 倦為客,振袂思故鄉(xiāng)?!?/div>
《漢語大詞典》:奮袂(奮袂)
揮動衣袖。常用來形容奮發(fā)或激動的狀態(tài)。《淮南子·氾論訓(xùn)》:“舉天下之大義,身自奮袂執(zhí)鋭?!?晉 劉伶 《酒德頌》:“乃奮袂攘襟,怒目切齒。”明史·余懋學(xué)傳:“稍有規(guī)正,輒奮袂而起,惡聲相加?!?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隱士》:“但茍有議及自己們或他的一伙的,則雖千里之外,半句之微,他便耳聰目明,奮袂而起,好像事件之大,遠(yuǎn)勝于宇宙之滅亡者?!?/div>
《國語辭典》:揚旗(揚旗)  拼音:yáng qí
1.舉起旗子。
2.一種指揮火車行止的號志。在火車入站處,或沿途重要點鐵軌的兩側(cè),設(shè)立高柱,上裝活動的板,板橫著時表示不準(zhǔn)前進,板向下斜時則表示可以前進。
《漢語大詞典》:揮羽(揮羽)
(1).鼓翅。 三國 魏 曹植 《斗雞》詩:“揮羽邀清風(fēng),悍目發(fā)朱光。”
(2).揮動羽扇。 宋 岳珂 桯史·稼軒論詞:“既而又作一《永遇樂》……徧問客,必使摘其疵,孫謝不可。客或措一二辭,不契其意,又弗答,然揮羽四視不止?!?br />(3).謂指揮統(tǒng)率軍旅。羽,軍旗。 明 王世貞 《贈梅將軍》詩:“建牙滄海日,揮羽 薊門 煙?!?/div>
《漢語大詞典》:奮袖(奮袖)
亦作“ 奮褎 ”。 揮動衣袖。常用以表示情緒激動。漢書·楊惲傳:“拂衣而喜,奮褎低卬?!?顏師古 注:“褎,古衣袖字?!?北周 王褒 《高句麗》詩:“傾盃覆盌漼漼,垂手奮袖婆娑。”明史·趙貞吉傳:“ 貞吉 奮袖大言曰:‘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清 王晫 今世說·容止:“興至,蒲博爭道,獨酌引滿,呼小僮撾鼓奏伎,奮褎激昂,大噱不止?!?/div>
《漢語大詞典》:揚徽(揚徽)
亦作“ 揚揮 ”。
(1).揮動軍旗。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乃徇曰:‘揚徽者,公徒也?!?span id="7abbbqh" class="book">《文選·張衡〈東京賦〉》:“戎士介而揚揮,戴金鉦而建黃鉞?!?李善 注:“徽與揮古字通。”
(2).喻征戰(zhàn)。 章炳麟 《辨詩》:“銘者自名,器有題署,若士卒揚徽,死者題旌,下及楬木以記化居,落馬以示毛物,悉銘之屬。”
《漢語大詞典》:鼓扇
(1).宣揚提倡。南史·梁紀(jì)下論:“大修文教,盛飾禮容,鼓扇玄風(fēng),闡揚儒業(yè)。”
(2).亦作“ 鼓煽 ”。煽動。 唐 趙璘 因話錄·角:“不逞之徒,轉(zhuǎn)相鼓扇扶樹。”資治通鑒·唐憲宗元和十四年:“ 鎛 密言於上曰:‘邊賜皆如舊制,而人情忽如此者,由 羣 鼓扇,將以賣直,歸怨於上也。’” 明 張居正 《乞鑒別忠邪以定國是疏》:“而傾危躁進之士,游談失志之徒,又從而鼓煽其間,相與慫恿攛嗾?!?郭希仁 《從戎紀(jì)略》:“見 渭南 變亂情形,遂與同惡 張秉祥 等,乘機鼓煽各刀匪,并代為部勒。”
《漢語大詞典》:揮袖(揮袖)
(1).揮動衣袖。奮起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十五:“寄顏云霄間,揮袖凌虛翔?!?晉 左思 《吳都賦》:“揮袖風(fēng)飄,而紅塵晝昏;流汗霡霂,而中逵泥濘?!?br />(2).猶揮手。表示告別。 唐 鄭谷 《闕下春日》詩:“ 秦 楚 年年有離別,揚鞭揮袖 灞陵橋 。”
《漢語大詞典》:激節(jié)(激節(jié))
謂揮動旌節(jié)。《晉書·庾亮傳》:“加以陛下初在諒闇,先后親覽萬機,宣通外內(nèi),臣當(dāng)其地,是以激節(jié)驅(qū)馳,不敢依違?!?/div>
《漢語大詞典》:急杵
(1).急促的搗衣聲。 宋 陸游 《露坐》詩:“秋近不堪聞急杵,夜涼已復(fù)怯輕絺。”
(2).指急速揮動的搗衣杵。 元 吳師道 《促織吟》:“背壁孤燈照清淚,誰家急杵搗寒衣?!?/div>
《漢語大詞典》:布指
(1).伸開手指。大戴禮記·王言:“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尋?!?br />(2).指伸曲手指。 清 袁枚 《高進之逸事》:“ 牢之 問部下甲兵芻糧, 進之 布指算不爽?!?br />(3).謂揮動手指。 唐 劉禹錫 《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廳壁記》:“道同氣協(xié),無所改更;如鼓和琴,布指成韻?!?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授以琵琶,布指濩索,然意弗屑,不肯竟學(xué)?!?br />(4).指揮筆書寫。 宋 薛季宣 《新作殊亭》詩:“書文兩奇絶,蹤蹟存布指。”
《國語辭典》:磨旗  拼音:mò qí
像推磨般揮動著旗幟。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合曲舞旋訖,諸班直常入祗侯子弟所呈馬騎,先一人空手出馬,謂之『引馬』,次一人磨旗出馬,謂之『開旗道』?!乖?。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劊子做磨旗科云)怎么這一會兒天色陰了也?!?/div>
《漢語大詞典》:縈策(縈策)
謂揮動馬鞭,回旋如繞。語本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濟 ( 王濟 )從騎有一馬,絶難乘,少能騎者。 濟 聊問叔( 王湛 ):‘好騎乘不?’曰:‘亦好爾。’ 濟 又使騎難乘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縈,名騎無以過之。 濟 益嘆其難測,非復(fù)一事?!焙笠浴翱M策”為典,謂夙有俊才,人所未識,而一旦顯現(xiàn)。 宋 蘇軾 《和王晉卿題李伯時畫馬》:“一朝見縈策,蟻封驚肉飛?!?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何張遺句〈南金錄〉:“逮其知學(xué),復(fù)觀其所以因材自勵期於至遠(yuǎn)者,亦若 王良 、 造父 秣驥騄而問途,是心豈在夫較縈策之妙於蟻封之間而已哉!”
《國語辭典》:揄袂  拼音:yú mèi
垂手衣內(nèi)而行?!肚f子。漁父》:「須眉交白,被發(fā)揄袂?!?/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