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伏闕(伏闕)
拜伏于宮闕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書奏事。 唐 獨孤及 《為李給事讓起復尚書右丞兼御史大夫等第三表》:“臣再以微誠,伏闕請命。” 宋 陸游 《跋臨汝志》:“﹝ 歐陽澈 ﹞ 建炎 初伏闕上書,論大臣誤國?!?康有為 《東事戰(zhàn)敗聯(lián)十八省舉人三千人上書》詩:“ 遼 、 臺 膴膴割山河,抗章伏闕公車多?!?/div>
《漢語大詞典》:走伏
(1).逃匿。《三國志·魏志·鍾會傳》:“西塞 成都 之路,北絶越逸之徑,四面云集,首尾并進,蹊路斷絶,走伏無地?!?br />(2).指逃匿之路。資治通鑒·宋文帝元嘉三年:“已命 雍州 刺史 劉粹 等斷其走伏?!?胡三省 注:“走,逃也;伏,匿也。斷其逃匿之路也?!?br />(3).謙辭。猶言趨伏、拜伏。 明 宋濂 《凝道記上·孔子符》:“夫子自謂有 庖犧 時物,我等當愿走伏庭下,借一觀之,洗凡目焉?!?/div>
《漢語大詞典》:詘體(詘體)
(1).彎曲肢體。謂被繩索枷鎖。《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李善 注:“詘體,謂被縲繫?!?br />(2).屈身拜伏。漢書·張湯傳:“故皆居 湯 右,已而失官,守長史,詘體於 湯 ?!?顏師古 注:“謂拜伏也。”
《國語辭典》:跪倒  拼音:guì dǎo
兩膝著地的撲倒在地。如:「他跪倒在父親的靈前痛哭?!?/div>
分類:跪倒拜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