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5詞典 4分類詞匯 21
《國語辭典》:抗衡  拼音:kàng héng
彼此相敵,不相上下?!妒酚洝>砭牌?。陸賈傳》:「今足下反天性,棄冠帶,欲以區(qū)區(qū)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埂度龂?。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div>
《國語辭典》:難與抗衡(難與抗衡)  拼音:nán yǔ kàng héng
比喻實力懸殊,無法對抗。如:「多國部隊擁有精銳的武器及尖端科技的設(shè)備,伊拉克當(dāng)然難與抗衡?!?/div>
《分類字錦》:抗衡牡丹
沈立海棠記序嘗聞?wù)孀诨实塾坪笤冯s花十題以海棠為首章賜近臣唱和則知海棠足與牡丹抗衡而可獨步于西川矣因搜擇前志惟唐相賈元靖耽著百花譜以海棠為花中神仙誠不虛美耳
分類:海棠
《分類字錦》:抗衡華虢(抗衡華虢)
崔祐甫滑州新驛碑陰記論者謂華之普德虢之閿鄉(xiāng)自昔為郵亭之甲今茲白馬可以抗衡
分類:郵驛
《國語辭典》:對峙(對峙)  拼音:duì zhì
1.相對而立。唐。楊烱〈浮漚賦〉:「排雨足而分規(guī),擘波心而對峙。」
2.相抗衡。如:「兩軍在此對峙已有數(shù)天了,還無法分出勝負。」
《國語辭典》:抗行  拼音:kàng háng
彼此相等,不相上下。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二。梁虞和論書法》:「吾書比之鐘張,當(dāng)抗行或謂過之?!?/div>
《國語辭典》:抗行  拼音:kàng xìng
高尚的德行。《楚辭。屈原。九章。哀郢》:「堯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鼓铣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1482' target='_blank'>顏延之 〈陶徵士誄〉:「若乃巢高之抗行,夷皓之峻節(jié)?!?/div>
《漢語大詞典》:參衡(參衡)
猶抗衡。 王闿運 《湘綺樓論唐詩》:“ 盧仝 月蝕, 劉叉 《冰柱》,皆濫觴樂府,運以時事,自成格調(diào),參衡 李 杜 ,俛視 韓 張 矣。”
分類:抗衡
《漢語大詞典》:縣衡(縣衡)
(1).天平。荀子·解蔽:“故無欲無惡,無始無終,無近無遠,無博無淺,無古無今,兼陳萬物而中縣衡焉?!?br />(2).勢均力敵;抗衡。戰(zhàn)國策·秦策三:“ 楚 破 秦 ,不能與 齊 縣衡矣?!?鮑彪 注:“縣衡,輕重等也。”
(3).公布法度。 漢 鄒陽 《諫吳王書》:“臣聞 秦 倚 曲臺 之宮,縣衡天下,畫地而不犯?!?/div>
《漢語大詞典》:衡抗
抗衡。 明 胡應(yīng)麟 詩藪·遺逸下:“舉六代、 江 左之音,率《子夜》、《前溪》之類,了無一語丈夫風(fēng)骨,惡能衡抗北人。”
分類:抗衡
《漢語大詞典》:抗擬(抗擬)
抵敵;抗衡。《宋書·恩倖傳·徐爰》:“且當(dāng)使緣邊諸戍,練卒嚴城,凡諸督統(tǒng),聚糧蓄田,籌計資力,足相抗擬?!?span id="3du1fmt" class="book">《周書·武帝紀下》:“偽 定南王 韓建業(yè) 作守 介休 ,規(guī)相抗擬?!?/div>
分類:抗衡
《國語辭典》:頡頏(頡頏)  拼音:xié háng
1.鳥飛上飛下,跳躍的樣子?!段倪x。張衡。歸田賦》:「交頸頡頏,關(guān)關(guān)嚶嚶?!埂读凝S志異。卷一。王成》:「進退頡頏,相持約一伏時,玉鶉漸懈?!?br />2.不相上下?!稌x書。卷九二。文苑傳。序》:「頡頏名輩,并綜采繁縟。」明。李玉《占花魁》第二三出:「性度粗疏豪放,與劉伶伯仲,阮籍頡頏?!?br />3.剛直傲慢?!段倪x。夏侯湛。東方朔畫贊》:「茍出不可以直道也,頡頏以傲世?!?br />4.奇特的言辭?!段倪x。揚雄。解嘲》:「是故鄒衍以頡頏而取世資?!?/div>
《漢語大詞典》:頡亢(頡亢)
見“ 頡頏 ”。
《國語辭典》:立國(立國)  拼音:lì guó
1.建立國家。如:「立國的要件,需有人民、土地、主權(quán)?!?br />2.對立抗衡的國家?!读w。卷三。龍韜。軍勢》:「野無衡敵,對無立國。」
《國語辭典》:抗論(抗論)  拼音:kàng lùn
1.直言而不阿諛。《后漢書。卷八○。文苑傳下。趙壹傳》:「下則抗論當(dāng)世,消弭時災(zāi)?!?br />2.以言論相對抗?!稌x書。卷八二。孫盛傳》:「于時殷浩擅名一時,與抗論者,惟盛而已。」
《國語辭典》:抗議(抗議)  拼音:kàng yì
1.對他方的意見或措施作反對的表示?!逗鬂h書。卷六四。盧植傳》:「群僚無敢言,植獨抗議不同?!?br />2.持論正直?!逗鬂h書。卷四三。何敞傳。論曰》:「樂、何之徒抗議柱下,故能挾幼主之?dāng)?,剿奸回之偪。?/div>
《漢語大詞典》:提衡
(1).亦作“ 提珩 ”。謂用秤稱物,以平輕重。引申為抗衡。管子·輕重乙:“則是寡人之國,五分而不能操其二,是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也,以是與天子提衡爭秩於諸侯,為之有道乎?” 漢 桓寬 鹽鐵論·論功:“七國之時,皆據(jù)萬乘,南面稱王,提珩為敵國累世?!?唐 楊炯 《益州新都縣學(xué)碑》:“既而三河失統(tǒng),九州之寳幣不歸;四塞提衡,萬里之長城繼作?!?br />(2).謂簡選官吏。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公提衡惟允,一紀于茲?!?李善 注:“言選曹以材授官,似衡之平物,故取以喻焉。”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銓曹:“吏部候人數(shù)滿百或二百,即引試,量書、判注擬,乃無被放者。故吏曹四時提衡,略無休暇?!?/div>
《漢語大詞典》:相抗
(1).對抗;相抗衡。晉書·羊祜傳:“非皆無戰(zhàn)心,誠力不足相抗?!?span id="mmljwax" class="book">《南史·謝瞻傳》:“ 瞻 文章之美,與從叔 混 、族弟 靈運 相抗。” 清 薛福成 《滇緬分界大概情形疏》:“當(dāng)其併 緬 之始,深慮 緬 民不服及 緬 屬諸土司起與相抗?!?br />(2).猶相接。宋書·武帝紀上:“十二月, 循 ( 盧循 )、 道覆 ( 徐道覆 )率眾數(shù)萬,方艦而下,前后相抗,莫見舳艫之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