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7詞典 1分類詞匯 36
《漢語大詞典》:寫錄(寫録)
書寫;抄錄。 唐 李綽 尚書故實(shí):“有 李幼奇 者, 開元 中以藝干 柳芳 ,嘗對(duì) 芳 誦百韻詩, 芳 已暗記,便題之於壁,不差一字……請(qǐng) 幼奇 更誦所著文章,皆一遍便能寫録。” 宋 文同 《將赴洋州書東谷舊隱》詩:“壁間細(xì)書字,多是親寫録。” 清 黃六鴻 《?;萑珪どW任·堂規(guī)式》:“詳聽口供,挨次寫録?!?span id="lvbtj5z" class="book">《居延漢簡甲乙編·凡例》:“釋文依原款式寫錄。原簡上文字以外的符號(hào),亦一律按原式寫錄?!?/div>
分類:書寫抄錄
《國語辭典》:抄白  拼音:chāo bái
1.官方文書的抄本或副本?!端疂G傳》第二二回:「宋太公三年前出了宋江的籍,告了執(zhí)憑文帖。見有抄白在此,難以勾捉?!?br />2.抄寫、抄錄。《西游補(bǔ)》第四回:「早有人抄白第一名文字,在酒樓上搖頭誦念?!?/div>
《國語辭典》:抄掇  拼音:chāo duó
拾掇而抄錄。《南史。卷四八。陸杲傳》:「簡文在雍州,撰法寶聯(lián)璧,罩與群賢并抄掇區(qū)分者數(shù)歲?!挂沧鳌赋?。
分類:抄錄
《高級(jí)漢語詞典》:移錄  拼音:yí lù
抄錄;謄錄
《漢語大詞典》:不錄
(1).不檢束。荀子·修身:“辟違而不慤,程役而不録?!?楊倞 注:“録,檢束也。於功程及勞役之事,怠惰而不檢束。言不能拘守而詳也?!?br />(2).不任用。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國事八·石亨奸黨:“誅其一二,以示至公,餘則屏之遠(yuǎn)方,終身不録。”
(3).不抄錄。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六:“有《織錦詞》一首,載《山左詩鈔》,詩不佳,故不録?!?/div>
《國語辭典》:收錄(收錄)  拼音:shōu lù
錄取、登錄?!逗鬂h書。卷二六。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侯霸》:「霸明習(xí)故事,收錄遺文,條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于時(shí)者,皆施行之?!埂度龂萘x》第二四回:「望乞收錄,誓當(dāng)圖報(bào)?!?/div>
《國語辭典》:臨文(臨文)  拼音:lín wén
寫作的時(shí)候。如:「臨文須注意段落分明及起承轉(zhuǎn)合?!?/div>
《國語辭典》:臨文不諱(臨文不諱)  拼音:lín wén bù huì
古時(shí)對(duì)君主、尊長示敬而有避諱,但寫作時(shí)為避免影響文義,故不加避諱?!抖Y記。曲禮上》:「詩書不諱,臨文不諱,廟中不諱?!顾巍:小盾嫦獫O隱叢話。前集。卷二○。李長吉》:「老杜家諱閑,而詩中有翩翩戲蝶過閑慢?!楦鏖e字,豈非臨文不諱之義乎?!?/div>
《國語辭典》:集錄(集錄)  拼音:jí lù
匯集編錄。《續(xù)漢書志。第三。律歷志下》:「光和元年中,議郎蔡邕、郎中劉洪補(bǔ)續(xù)律歷志,……是以集錄為上下篇,放續(xù)前志,以備一家?!?/div>
分類:抄錄
《國語辭典》:謄錄(謄錄)  拼音:téng lù
謄寫抄錄。如:「謄錄文稿」。
《漢語大詞典》:手錄
親手抄錄。 明 宋濂 《送東陽馬生序》:“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録,假諸人而后見也?!?清 吳偉業(yè) 《毛子晉齋中讀〈西臺(tái)慟哭記〉》詩:“別庋加收藏,前賢矜手録。北堂學(xué)士鈔, 南宋 遺民牘?!?/div>
分類:親手抄錄
《國語辭典》:盜?。ūI取)  拼音:dào qǔ
以非法的手段竊取財(cái)物。如:「那些精巧可愛的小玩意兒,經(jīng)常被顧客盜取。」
《漢語大詞典》:錄本
抄本;抄錄的副本。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至今每親試進(jìn)士,改放及第,自十人以上,御試卷子并録本於 真宗 影殿前焚燒?!?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呂申公不悅范希文》:“一日, 希文 答 元昊 書,録本奏呈?!?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七·文表:“此乃録本,多殘缺,視刻本不啻十之二?!?/div>
《漢語大詞典》:手鈔(手鈔)
亦作“ 手抄 ”。 親手抄錄。新唐書·柳仲郢傳:“ 仲郢 嘗手鈔六經(jīng)。” 宋 曾鞏 《〈類要〉序》:“及得公所為《類要》上、中、下秩,總七十四篇,凡若干門,皆公所手抄?!?清 江藩 《漢學(xué)師承記·朱笥河先生》:“與弟 文正公 珪 讀書同臥起,手鈔默誦,鷄鳴不已?!?/div>
分類:親手抄錄
《國語辭典》:復(fù)寫(複寫)  拼音:fù xiě
把復(fù)寫紙夾在兩張以上紙張之間書寫,一次可書寫出若干份。
《國語辭典》:試帖(試帖)  拼音:shì tiě
1.科舉時(shí)代考試時(shí)所作的詩,多用古人詩句命題,冠以賦得二字,其詩或五言、七言,或八韻、六韻,在詩中自成一體,稱為「試帖」。
2.唐時(shí)明經(jīng)考試的方法。即帖經(jīng)取士,將所習(xí)的經(jīng)文,掩其兩端,中開一行,裁紙為帖,稱為「試帖」?!缎绿茣>硭乃?。選舉志上》:「乃詔自今明經(jīng)試帖粗十得六以上,進(jìn)士試雜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試策?!?/div>
《漢語大詞典》:試帖詩(試帖詩)
詩體名。源于 唐 代,受“帖經(jīng)”、“試帖”影響而產(chǎn)生,為科舉考試所采用。其詩大都為五言六韻或八韻的排律,以古人詩句或成語為題,冠以“賦得”二字,并限韻腳。 清 代試帖詩,格式限制尤嚴(yán),內(nèi)容大多直接或間接歌頌皇帝功德,并須切題。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門閥觀念》:“長達(dá)四十韻、四百字,故稱其‘鯤鯨噴迢遞’(有如長鯨大鯤,噴出的水氣長遠(yuǎn))。這是 唐 人應(yīng)試詩的新形式,后人稱為‘試帖詩’?!?魯迅 《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jīng)〉》:“只有他書多,而且特別。制藝和試帖詩,自然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