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創(chuàng)懲(創(chuàng)懲)
懲戒;懲處。 宋 葉適 《除工部侍郎謝表》:“拔臣寡特之中,冀銷迎附;察臣憂患之后,多自創(chuàng)懲?!?span id="qsgwerx" class="book">《明史·何遵傳》:“請加黜罰,以示創(chuàng)懲?!?清 昭梿 嘯亭雜錄·傅厚庵:“二公受瘴相繼死,繼之者為 明 參政 亮 ,復以 湖北 教匪故,匆匆北歸,未及創(chuàng)懲?!?/div>
分類:懲戒懲處
《國語辭典》:制裁  拼音:zhì cái
1.用法律的力量,對犯錯的人加以約束或處分?!顿Y治通鑒。卷二七六。后唐紀五。明宗天成三年》:「及安重誨用事,稍以法制裁之?!?br />2.法學上的制裁泛指對于違反法律規(guī)定者,國家所給予的處罰。例如民法上的剝奪親權、契約的解除;刑法上的自由刑與生命刑;行政法上的罰鍰、撤銷營業(yè)許可;國際法上的中斷外交關系和人員往來等。
《漢語大詞典》:按置
處置;懲處。 唐 韓愈 《越州刺史薛公墓志銘》:“ 冕 意欲除 摠 ,附上意為事,使公按置其罪?!?宋 王安石 《與孟逸秘校手書》之六:“邑中但痛繩之,豈有不從者乎!按置一二人,自然趨令矣。”
分類:處置懲處
《漢語大詞典》:雷霆之誅(雷霆之誅)
(1).指帝王暴怒時給臣下的懲處。 宋 范仲淹 《睦州謝上表》:“忤天威者,負雷霆之誅?!?宋 陳亮 《上孝宗皇帝第三書》:“臣闔門數(shù)十口,去行都無四百里,當席藳私室,以聽雷霆之誅。”
(2).指雷擊,雷劈。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余謂妖魅能一一守科律,則天無雷霆之誅矣。”
《國語辭典》:明正  拼音:míng zhèng
做證、證人?!肚迤缴教迷挶?。合同文字記》:「劉天祥并晚婆婆來,就帶著合同,一并赴官,又拘李社長明正?!?/div>
《國語辭典》:明正典刑  拼音:míng zhèng diǎn xíng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明正典刑」泛指依照法律公開處刑。傳統(tǒng)法中,多見于處決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宋。王楙《野客叢書。卷一○。宣帝待霍氏》:「使顯等稍自悛改,則霍氏富貴,將來未艾。奈何悖逆之節(jié),愈益馴嘄,而不容掩匿,茍不明正典刑,天下其謂帝何?其勢不得不誅耳。」明。陸采《明珠記》第三四折:「故戶部尚書租庸使劉震,忘累朝之厚恩,受逆賊之偽命,除將明正典刑外,妻子俱合隨坐。」
《漢語大詞典》:明證(明証)
亦作“ 明証 ”。亦作“ 明正 ”。
(1).明確的證據(jù)。 漢 王符 《潛夫論·考績》:“諺曰:‘曲木惡直繩,重罰惡明證?!?span id="hyvkze1" class="book">《朱子語類》卷四三:“雖無明證,看得來是如此?!?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二章第五節(jié):“ 商 朝有軍隊與監(jiān)獄,甲骨文已有明證?!?br />(2).證人;作證。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哥哥,則今日請我友人 李社長 為明証,見立兩紙合同文字,哥哥收一紙,兄弟收一紙。”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相公隨即差人捉 劉天祥 并晚婆婆來,就帶合同,一併赴官。又拘 李社長 明正。”
《國語辭典》:搏擊(搏擊)  拼音:bó jí
奮力攻擊、爭斗。如:「搏擊風浪」。《元史。卷一○一。兵志四》:「冬春之交,天子或親幸近郊,縱鷹隼搏擊,以為游豫之度,謂之飛放。」
《漢語大詞典》:罰罪(罰罪)
討伐或懲處有罪者。書·大禹謨:“肆予以爾眾土,奉辭罰罪?!?span id="91shi53" class="book">《管子·版法》:“罰罪宥過以懲之,殺戮犯禁以振之。” 南朝 梁 沈約 《立左降詔》:“罰罪之奏,日聞于蚤朝?!?清 龍啟瑞 《復唐子實書》:“果能賞功罰罪,則此賊何足辦?”
《國語辭典》:重處(重處)  拼音:zhòng chǔ
從重處罰。如:「嚴禁亂丟垃圾,違者重處。」
《漢語大詞典》:避罪
(1).避免獲罪;懼怕獲罪。管子·霸言:“折節(jié)事彊以避罪,小國之形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董仲舒?zhèn)鳌?/a>:“民不樂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span id="unvsrnl" class="book">《水滸傳》第四五回:“ 石秀 卻在側邊看了,也自冷笑道:‘似此有甚功德,正謂之作福不如避罪。’”
(2).謂犯罪者逃避懲處。孫子·地形:“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於主,國之寶也?!?何延錫 注:“退豈避罪也,見其蹙國殘民之害,雖君命使進而不進,罪及其身不悔也。” 宋 蘇軾 《雜纂》:“去親戚家避罪--怕人知。”
《國語辭典》:治罪  拼音:zhì zuì
根據(jù)法律懲治罪犯,給犯罪的人應得的懲罰?!段倪x。任昉。奏彈曹景宗》:「收付廷尉,法獄治罪。」《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捉回馮君瑞,交與地方官,究出起釁情由,再行治罪!」
《漢語大詞典》:痛治
嚴厲地懲處。《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那 胡虎 原是小的家人,只因前日有過,將家法痛治一番,為此懷恨,搆此大難之端?!?/div>
分類:嚴厲懲處
《漢語大詞典》:責治(責治)
追究并懲處。史記·吳王濞列傳:“京師知其以子故稱病不朝,驗問實不病,諸 吳 使來,輒繫責治之?!?span id="2bigwl4" class="book">《英烈傳》第七八回:“以河乾不浚,王師不能征進,被 亮祖 提他吏書責治?!?清 李漁 《比目魚·入班》:“各人坐在一處,不許交頭接耳,若有犯規(guī)的,要求先生責治。”
《漢語大詞典》:糾慝(糾慝)
懲處邪惡。 宋 程大昌 考古編·象刑五:“夫象以典刑,揆諸《舜典》,則在流贖之先。而加桎梏,去冠飾,質之司寇,顧在五刑糾慝之外?!?明 李東陽 《封孺人張母姚氏墓志銘》:“御史公既取進士,有官守,劾姦糾慝,不復顧家?!?/div>
分類:懲處邪惡
《漢語大詞典》:討逐(討逐)
(1).征伐,征討驅逐。后漢書·樊準傳:“時 羌 復屢入郡界, 準 輒將兵討逐?!?span id="6w9qvbk" class="book">《魏書·辛雄傳》:“初, 蕭寶夤 在 雍州 起逆,城人 侯眾德 等討逐之,多蒙爵賞?!?唐 李德裕 《請密詔塞上事宜狀》:“請密詔 劉沔 與 仲武 討逐,先經(jīng)略此賊?!?br />(2).搜求并懲處。后漢書·方術傳上·郭憲:“ 莽 陰奇之。及后篡位,拜 憲 郎中,賜以衣服。 憲 受衣,焚之,逃于 東海 之濱。 莽 深忿恚,討逐不知所在?!?span id="zkifpo8" class="book">《南史·循吏傳·郭祖深》:“有所討逐,越境追禽?!?/div>
《國語辭典》:廷杖  拼音:tíng zhàng
在朝廷上當眾杖打。《明史。卷九五。刑法志三》:「刑法有創(chuàng)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東西廠、錦衣衛(wèi)、鎮(zhèn)撫司獄是已?!埂缎咽酪鼍墏鳌返谖寤兀骸钙浯涡滩?,如今大獄繁興,司官倒也熱鬧,只是動不動就是為民削奪,差不多就廷杖,這是要拘本錢的去處,是不消提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