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002,分134頁顯示  上一頁  45  46  47  48  49  51  52  53  54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張忠(圣毗 )
馬保忠( 燕國公 )
張惟吉(祐之、佑之 忠安 )
唐忠和
曹琮(寶章 忠恪 )
樊守忠
周美(之純 忠毅 )
王克忠
王堯臣(伯庸 文安、文忠 )
戴國忠
富弼(彥國 賢相 文忠 祁國公 )
文彥博(寬夫、寬夬 潞國公 忠烈 )
耶律良(習撚 忠成 )
歐陽修(六一先生、醉翁、六一居士 世稱 老歐 永叔 文忠 )
王疇(景彝 忠簡 )
張忠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開封人,字圣毗??犊皇律a(chǎn)。初隸禁軍,累遷龍、神衛(wèi)左第二軍指揮使。仁宗時拜齊州團練使,擢知滄州、本路鈐轄,徙澶州總管。會河決商胡,詔留戍滿卒以助堤役,眾鼓噪,將劫庫兵為亂,忠潛捕為首者數(shù)人斬之,乃止。
馬保忠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遼營州人。圣宗太平間,授洗馬、改殿中丞。興宗時拜樞密使、尚父,封燕國公。時朝政不綱,僧人有拜三公、三師者,保忠嘗從容進諫。
張惟吉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5 【介紹】: 宋開封人,字祐之。初補入內(nèi)黃門,累遷監(jiān)在京榷貨務。為趙元吳官告使,還言必叛,請飭邊備。按視鄜延、環(huán)慶兩路器甲,并訪攻守利害,以為當持重伺變,還奏稱旨。擢入內(nèi)都知。領皇城司。卒謚忠安。在朝任事久,頗見親信,而言不阿徇。
全宋文·卷九三一
張惟吉(?——一○五四),字佑之,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初補入內(nèi)黃門,遷殿頭、高陽關路走馬承受公事。再遷西頭供奉官,監(jiān)在京榷貨務,領內(nèi)東門司。除內(nèi)殿崇班,遷承制。累官入內(nèi)都知。慶歷八年,為澶州修河都鈐轄,遷如京使、果州團練使。至和元年卒,謚忠安。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七,《宋史》卷四六七《宦者傳》二有傳。
唐忠和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一二
唐忠和,景祐中為左班殿直、代州茹越寨兵馬監(jiān)押。見民國《重修滑縣志》卷五。
曹琮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真定靈壽人,字寶章。曹彬子。初補衙內(nèi)都指揮使。累除秦鳳路副都總管兼知秦州,度羨材為倉廩,大積谷古渭、冀城。西夏攻宋,拜同州觀察使,復知秦州,上攻、守、御三策。遷步軍副都指揮使,與夏竦屯鄜州。還為馬軍副都指揮使。御軍整嚴,死時家無余貲。謚忠恪。
全宋文·卷四一三
曹琮,字寶章,真定靈壽(今河北靈壽)人,曹彬之子。兄珝娶秦王女興平郡主。仁宗冊兄玘女為后,禮皆琮主辦。官至陜西副都總管、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拜步軍副都指揮使。與夏竦屯鄜州,還為馬軍副都指揮使。以疾卒,贈安化軍節(jié)度使兼侍中,謚忠恪?!?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五八有傳。
樊守忠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七九
樊守忠,仁宗景祐四年為益州路提點刑獄。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一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靈州回樂人,字之純。少隸朔方軍,以材武稱,真宗常令宿衛(wèi)。仁宗時,歷延州兵馬都監(jiān)、鄜延路兵馬都監(jiān)、副總管、副都總管等,在邊與西夏兵前后十余戰(zhàn),多戰(zhàn)功。后召還,任馬軍副都指揮使。善撫將士,所得祿賜皆分與部下。及卒,家無余資。享年七十六。謚忠毅。
王克忠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慶歷二年(1042)任貝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3—1058 【介紹】: 宋應天府虞城人,字伯庸。仁宗天圣五年進士。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宋夏戰(zhàn)事起,歷任陜西體量安撫使、涇原路安撫使,于邊防部署、將帥任用,多所建白。后為權三司使,奏止增收民房租及夔州鹽井歲課。仁宗皇祐三年升樞密副使,務裁抑僥幸。至和三年拜參知政事。卒謚文安。神宗時改謚文忠。有《崇文總目》及文集。
全宋詩
王堯臣(一○○三~一○五八),字伯庸,應天府虞城(今河南虞城北)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進士。通判湖州。召直集賢院。出知光州。入為三司度支判官,遷右司諫。擢知制誥,同知通進銀臺司,提舉諸司庫務,遷翰林學士。寶元二年(一○三九),權三司使?;实v三年(一○五一),拜樞密副使。嘉祐元年(一○五六),為參知政事。三年,卒于位,年五十六(《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二《王公墓志銘》)。謚文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二有傳。
全宋文·卷五九五
王堯臣(一○○三——一○五八),字伯庸,宋州虞城(今河南虞城)人。天圣五年舉進士第一,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湖州,改秘書省著作郎、直集賢院。景祐四年,擢知制誥、同知通進銀臺司,進翰林學士、知審官院。西夏用兵,為陜西體量安撫使。還朝,以戶部郎中權三司使?;实v三年,拜樞密副使。嘉祐元年以戶部侍郎參知政事,進吏部侍郎。三年八月卒,年五十六,謚文安。堯臣以文學進,文辭溫麗,典內(nèi)外制十馀年。嘗與歐陽修等編撰《崇文總目》六十六卷。見歐陽修《文安王公墓志銘》(《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二),《宋史》卷二九二本傳。
戴國忠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光化人。仁宗慶歷間進士。仕終屯田郎中。忠信孝悌,為歐陽修所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4—1083 【介紹】: 宋洛陽人,字彥國。仁宗天圣八年舉茂才異等。慶歷二年為知制誥,使契丹,力拒其割地之挾索,然許增歲幣。三年,遷樞密使,與范仲淹等推行“慶歷新政”。至和二年,拜中書門下平章事,務守成,號賢相。神宗問邊事,曰“愿二十年口不言兵”。次年拜相。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判亳州,復以抵制青苗法被劾降官。以韓國公致仕。卒謚文忠。有《富鄭公詩集》。
全宋詩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彥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舉茂才異等,授簽書河陽判官。通判絳州,遷直集賢院,開封府推官、知諫院。慶歷二年(一○四二),為知制誥。三年,拜樞密副使,與杜衍、范仲淹等主持慶歷新政。四年,出知鄆州。歷知青、鄭、蔡、河陽、并等州府。至和二年(一○五五),召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英宗即位,為樞密使。居二年,出判揚州,封祁國公,進封鄭。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徙判汝州。二年,以左仆射、門下侍郎拜同平章事。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判河南,改亳州。后因阻青苗法受責,求歸洛陽養(yǎng)疾,不久即致仕。元豐六年卒,年八十。有奏議、安邊策、文集等,今存《富鄭公集》一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三有傳?!「诲鲈?,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兩宋名賢小集》卷四九《富鄭公集》為底本,酌校他書引詩。另從《伊川擊壤集》等書中輯得集外詩若干,編于卷末。
全宋文·卷五九九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彥國,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天圣八年,舉茂材異等,授將作監(jiān)丞,遷直集賢院、知諫院、史館修撰。慶歷二年,知制誥,糾察在京刑獄,曾兩使契丹。次年,拜樞密副使。至和二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嘉祐六年,以母憂去位。英宗立,召拜樞密使,封祁國公,進封鄭。熙寧二年,以左仆射、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時王安石用事,弼與之不合,求退,以同平章事出判河南,改亳州。復以詆青苗法被劾,以仆射判汝州。遂請老,拜司空,進韓國公致仕。元豐六年卒,年八十,贈太尉,謚文忠。弼諳熟邊事,與范仲淹分主西、北邊務,又嘗與仲淹推行「慶歷新政」。有奏議十二卷、劄子十六卷等,今存《富鄭公詩集》一卷。見《范忠宣集》卷一七《富鄭公行狀》,《東坡集》卷三七《富鄭公神道碑》,《韓南陽集》卷二九《富文忠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一三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6—1097 【介紹】: 宋汾州介休人,字寬夫。仁宗天圣五年進士。累遷殿中侍御史。慶歷七年,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以鎮(zhèn)壓貝州王則起義,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罷相,出知許、青、永興等州軍。至和二年復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國公。神宗朝,反對王安石變法,極論市易損國體,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豐六年以太師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馬光薦,為平章軍國重事。五年,復致仕。歷仕四朝,任將相五十年。卒謚忠烈。有《潞公集》。
全宋詩
文彥博(一○○六~一○九七),字寬夫,汾州介休(今屬山西)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進士。歷御史、轉運副使、知州判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平章軍國事,拜太師,封潞國公。哲宗紹圣四年卒,年九十二。徽宗崇寧間預黨籍,后追復太師,謚忠烈。一生更事仁、英、神、哲四朝,薦躋二府,七換節(jié)鉞,出將入相五十馀年。著有《潞公集》四十卷?!睹急畟麋废录硪蝗?、《宋史》卷三一三有傳?!∥膹┎┰娏恚悦骷尉肝迥昶疥柾蹁诳獭段穆汗募匪氖肀緸榈妆荆ú乇本﹫D書館)。參校明嘉靖五年王溱刻,清季錫疇、瞿熙邦校本(簡稱季校本,藏北京圖書館);明嘉靖五年王溱刻、傅增湘校補本(簡稱傅校本,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另從《施注蘇詩》、《輿地紀勝》等輯得集外詩九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四一
文彥博(一○○六——一○九七),字寬夬,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天圣五年進士。歷殿中侍御史、河東轉運副使、都轉運使,擢龍圖閣、樞密直學士,知秦州、益州,召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慶歷八年拜同平章事?;实v三年罷,出知許、青、永興等州軍。至和二年復相。嘉皊三年出判河南、大名、太原等府,封潞國公。英宗朝入為樞密使。熙寧中因極論新法之害,力引去。拜司空,河東節(jié)度使,尋以太師致仕。元祐初平章軍國重事,居五年,復致仕。紹圣四年卒,年九十二。逮事仁、英、神、哲四朝,任將相五十年。有《文潞公文集》四十卷(存)?!?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三有傳。
耶律良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6 【介紹】: 遼乾州人,字習撚,小字蘇。補寢殿小底。道宗至鴨子河,良作《捕魚賦》,為帝所賞。遷知制誥。奏請編御制詩文為《清寧集》。帝名良詩為《慶會集》,親為作序。授敦睦宮使。察覺皇叔重元謀亂,事變時,率兵抵御,以功遷漢人行宮都部署,出知中京留守。卒謚忠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7—1072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歐陽觀子。少貧,從母鄭氏學。仁宗天圣八年進士。調(diào)西京推官,與尹洙、梅堯臣以歌詩唱和。景祐間為館閣???,作文為范仲淹辯,貶夷陵令。慶歷中召知諫院,改右正言、知制誥,贊助新政。新政失敗,上疏反對罷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揚、潁等州。召為翰林學士。嘉祐二年知貢舉,倡古文,排抑“太學體”,文風大變。五年,擢樞密副使,次年拜參知政事。英宗初,以尊英宗父濮王為皇,起濮議之爭。神宗立,請出知亳、青、蔡三州。以反對王安石新法,堅請致仕。能詩詞文各體,為當時古文運動領袖,后人稱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獎掖后進,曾鞏、王安石、蘇洵父子俱受其稱譽。亦擅史學,與宋祁等修《新唐書》,自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集古錄》、《六一詞》等。
全宋詩
歐陽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號醉翁,晚又號六一居士,盧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進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試學士院,充館閣???。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責諫官高若訥,降為峽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寶元二年(一○三九),遷武成軍判官??刀ㄔ辏ㄒ弧鹚摹穑瑥宛^閣??薄c歷三年(一○四三),知諫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四年,為河北都轉運使。五年,慶歷新政失敗,因力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韓琦、杜衍等申辯,貶知滁州,徙揚州、潁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權知開封府。五年,拜樞密副使。六年,進參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罷為觀文殿學士,轉刑部尚書知亳州。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對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五年,病逝潁州汝陰,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歐陽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書》、《新五代史》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九有傳。宋胡柯編有《廬陵歐陽文忠公年譜》?!W陽修詩,以《四部叢刊》影元本《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錄五卷)為底本。參校宋慶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簡稱周本,藏北京圖書館)、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簡稱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圖書館)及明正統(tǒng)刻《居士集》(有元曾魯考異,簡稱曾本、曾本校)。底本系年原注目錄下,今移至正文題下。底本孫謙益等所作校記,除刪去少數(shù)異體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續(xù)添校記,亦以續(xù)校名義補入正文。另輯得集外詩句,附于卷末。
詞學圖錄
歐陽修(1007-1072) 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卒謚文忠。廬陵(今江西吉安)人?!?a target='_blank'>宋史》有傳。有《新五代史》、《集古錄》、《歐陽文忠集》、《六一詞》。
全宋文·卷六六三
歐陽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孤力學,天圣八年第進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初召試學士院,充館閣???。以范仲淹謫降事致書責諫官高若訥,貶峽州夷陵令,移光化軍乾德令??刀ǔ跽龠€復職,慶歷間歷知諫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出為河北都轉運使。以支持「慶歷新政」,貶知滁州,徙揚州、潁州。至和初召為翰林學士,修《唐書》。累擢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治平末,出知亳州。神宗立,徙知青州。議青苗法與王安石異,再徙蔡州。熙寧四年致仕歸潁,明年卒于汝陰,年六十六,謚文忠。嘗集三代以來金石銘刻為一千卷,撰《新唐書》紀、志、表七十五卷,《五代史》七十四卷,《詩本義》十四卷,后人集其文為一百五十三卷。見吳充撰行狀、韓琦撰墓志銘,《宋史》卷三一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5 【介紹】: 宋曹州濟陰人,字景彝。王博文子。以父蔭補將作監(jiān)主簿。第進士,累遷太常博士、翰林學士。吏治審密,文辭嚴麗,以賈昌朝薦,編修《唐書》。仁宗獵近郊,疇引十事以諫。英宗時,官至樞密副使。卒謚忠簡。
全宋詩
王疇(一○○七~一○六五),字景彝,曹州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進士。累遷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拜樞密副使。次年卒,年五十九,謚忠簡?!?a target='_blank'>隆平集》卷一○《宋史》卷二九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六六○
王疇(一○○七——一○六五),字景彝,曹州(治今山東曹縣)人,博文子。中進士第,遷太常博士,改編修《唐書》。皇祐中,直秘閣,為開封府推官,歷三司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誥、判吏部流內(nèi)銓、權御史中丞。英宗即位,甚器異之,論事多有補于朝政。遷翰林學士、尚書禮部侍郎。治平元年十二月拜樞密副使。二年二月卒,年五十九,謚忠簡。見《東都事略》卷五五,《隆平集》卷一○,《宋史》卷二九一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