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南朝梁陳郡陽夏人,字世忠,袁昂子。少聰慧,早得時譽。為豫章內(nèi)史,反對巫術,曾以亂政罪,刑巫師于市,一郡無敢行巫。遷吳郡太守。侯景亂,率數(shù)百人隨邵陵王赴援,及京城陷,還郡。當官蒞事有名稱。蓄聚財產(chǎn),服玩靡麗。侯景遣于子悅攻之,掠奪其財物子女,因是感疾卒。
人物簡介
【生卒】:507—557 【介紹】: 北周隴西成紀人,字萬歲。李賢弟。初為別將,從爾朱天光西征,除長城郡守、原州大中正。后隸宇文泰麾下,屢從征戰(zhàn),并有功,累遷尚書左仆射。周孝閔帝即位,進位柱國大將軍。子李植欲誅晉王宇文護,謀泄,遠被迫自殺。謚忠。全后周文·卷五
遠字萬歲,隴西成紀人,家于高平,大將軍賢弟。仕魏為武騎常侍,轉(zhuǎn)別將,除伏波將軍、長城郡守、原州大中正,遷高平郡守。孝武西遷,授假節(jié)、銀青光祿大夫、主衣都統(tǒng),封安定縣伯。文帝即位,遷使持節(jié)、征東大將軍,進爵為公,授都督原州刺史,未行,以沙苑功除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進爵陽平郡公,除大丞相府司馬,授河東郡守,征為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東宮建,授太子少傅,轉(zhuǎn)少師,授行臺尚書、都督義州、弘農(nóng)等二十一防軍事,拜大將軍,除尚書左仆射恭帝末,授小司寇。孝閔受禪,進柱國大將軍,坐子植謀誅宇文護,事泄自殺。建德元年贈本官,加陜州刺史,謚曰忠。隋開皇初追贈上柱國、黎國公,改謚曰懷。
人物簡介
【生卒】:507—568 【介紹】: 北周弘農(nóng)華陰人,家于武川,小名奴奴。隋文帝楊堅父。初被虜至梁,從元顥入洛,除直閣將軍。后從爾朱兆,拜都督。隨北魏孝武帝西遷。從宇文泰征戰(zhàn),擒竇泰,破沙苑,河橋之役,與壯士五人力戰(zhàn)守橋,破稽吳,解玉壁之圍,戰(zhàn)邙山,積功累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除朔州刺史。又出鎮(zhèn)穰城,盡定漢東之地。西魏恭帝初,賜姓普六茹。入周,孝閔帝時,鎮(zhèn)蒲坂,與達奚武同迎納齊降將司馬消難。明帝武成初進封隨國公。武帝時,遷大司空。以不附宇文護,出為涇州刺史。楊堅建隋,追尊為太祖、武元帝。全后周文·卷五
忠字掩于,弘農(nóng)華陰人,小名奴奴,客游泰山,城陷,為梁兵所執(zhí),從北海王顥入洛,除直閣將軍;顥敗,歷事爾朱度律、爾朱兆,賜爵昌縣伯,拜都督,又別封小黃縣伯;從孝武西遷,進爵為侯,除安西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大統(tǒng)初,奔梁,為大德主帥、關外侯;尋歸國,以沙苑功遷征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進封襄城縣公,除左光祿大夫、云州刺史,轉(zhuǎn)洛州刺史,除大都督,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遷朔州刺史,加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進爵陳留郡公。恭帝即位,賜姓普六如氏,行同州事。孝閔受禪,入為小宗伯,進柱國大將軍;武成初,進封隋國公,尋治御正、宗大夫;保定中,遷大司空、涇州刺史。天和三年卒,贈太保,謚曰桓。隋受禪,追尊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
人物簡介
【生卒】:509—580 【介紹】: 北周京兆杜陵人,名叔裕,以字行。韋夐弟。北魏末為統(tǒng)軍,參與平蕭寶夤。后從宇文泰。西魏文帝大統(tǒng)中,以大都督、晉州刺史鎮(zhèn)玉壁。力拒東魏高歡大舉來攻,守五十日,重創(chuàng)之,圍解。入周,官至大司空、上柱國,封鄖國公。善用兵,多計智,故屢抗強敵,人皆驚服。靜帝時,楊堅輔政,相州總管尉遲迥不服,討平之。謚襄。全后周文·卷六
孝寬名叔裕,以字行,夐弟。孝昌中為統(tǒng)軍,拜國子博士,行華陰郡事,永安中授宣威將軍給事中,賜爵山北縣男,普泰中以都督除浙陽郡守,大統(tǒng)中授弘農(nóng)郡守兼左丞,以大將軍行宜陽郡事,遷南兗州刺史,進爵為侯,轉(zhuǎn)晉州刺史,鎮(zhèn)玉壁,兼攝南汾州事,進大都督,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建忠郡公。廢帝時拜雍州刺史。恭帝初以大將軍平江陵封穰縣公,還拜尚書右仆射,賜姓宇文氏,復鎮(zhèn)玉壁。孝就受禪,拜小司徒。明帝初參麟趾殿學士,保定初于玉壁置勛州,授勛州刺史,進柱國。天和中進鄖國公。建德中拜大司空,出為延州總管,進上柱國。大象初除徐州總管行軍元帥,卒贈太傅,謚曰襄。
人物簡介
【生卒】:509—568 【介紹】: 南朝陳安陸人,字孝節(jié)。少倜儻,不拘小節(jié)。初從梁始興內(nèi)史蕭介征戰(zhàn),以驍勇聞。陳武帝征交趾,厚禮招之。定廣州,計多出于度,封廣德縣侯。累官郢州刺史,兼領吳興太守。文帝時,以平王琳功,改封湘東郡公。位終司空。謚忠肅。
人物簡介
【生卒】:509—559 【介紹】: 南朝陳義興陽羨人,字景德。本姓項,名猛奴。少孤貧,義興人周薈養(yǎng)為己子,教之書計,習騎射,有勇力。梁世,除南海令,與杜僧明攻廣州,為陳霸先(陳武帝)所擒。后隨霸先討侯景,平張彪、侯填等,累征有功。除南豫州刺史,封壽昌縣公。入陳,梁廣州刺史蕭勃舉兵反,率眾討平之,授鎮(zhèn)南將軍、江州刺史。與王琳戰(zhàn)于沌口,為琳所執(zhí),逃歸。后率軍討余孝勱,王琳遣將曹慶助孝勱,遂失利,為豫章內(nèi)史熊曇朗謀害。謚忠憫。
人物簡介
【生卒】:?—571 【介紹】: 北齊姑臧武威人,字孝先,小名鐵伐。段榮子。襲父爵。從高歡戰(zhàn)于邙山,又從戰(zhàn)于玉壁。歷事高澄、文宣帝、廢帝、孝昭帝、武成帝、后主。武成帝河清二年,北周引突厥兵攻齊,逼晉陽。次年,韶總督齊軍大破周軍。旋周軍復圍洛陽,與蘭陵王高長恭、斛律光再敗之。韶出總軍旅,入?yún)⑨♂?,長于計略,功高望重,然好色吝財。官至左丞相、封平原郡王,別封永昌、樂陵等數(shù)郡公爵。卒于軍中,謚忠武。
人物簡介
【生卒】:?—571 【介紹】: 北周弘農(nóng)華陰人,字文衍。楊寬兄子。北魏孝莊帝建義初,除員外羽林監(jiān),西魏恭帝時累遷廷尉少卿,斷獄平允。周武帝天和間為汾州刺史,北齊將段孝先來攻,殊死戰(zhàn),矢盡被俘,卒于鄴。謚忠壯。
人物簡介
【生卒】:512—537 【介紹】: 名一作勱。西魏樂浪人,家代郡武川,字丑興。王盟子。年十七隨宇文泰入關,從平秦隴、定關中,拜散騎常侍,封梁甫縣公。西魏文帝大統(tǒng)初,為千牛備身直長,領左右,出入臥內(nèi),小心謹肅。死于沙苑之役,謚忠武。
人物簡介
【介紹】: 南朝梁河東聞喜人,字如岳。裴之高弟。少好賓游,重氣俠,不事產(chǎn)業(yè)。之高以狹被蔬食激勵之。之橫嘆曰:“大丈夫富貴,必作百幅被。”遂于芍陂大營田墅,以致殷富。梁簡文帝聞而美之,以為河東王常侍,遷直閣將軍。元帝時,位廷尉卿、河東內(nèi)史。隨王僧辯破侯景,封豫寧侯。又破武陵王,除吳興太守。乃作百幅被,以成其初志。后為徐州刺史。北齊軍大至,兵盡矢窮,沒于陣。卒年四十一。謚曰忠壯。全梁文·卷五十六
之橫字如岳,邃兄髦之第十三子。為河東王常侍直殿主帥,遷直閣將軍。侯景亂,出為貞威將軍。元帝承制,除散騎常侍廷尉卿,出為河東內(nèi)史,遷持節(jié)平北將軍、東徐州刺史、中護軍,封豫寧侯。承圣中除吳興太守。敬帝承制,除使持節(jié)鎮(zhèn)北將軍徐州刺史,拒蕭淵明于東關,敗死,贈侍中司空,謚曰忠壯。
人物簡介
【生卒】:514—568 【介紹】: 南朝陳新安海寧人,字玄滌。程茂子。少以勇力聞,步行日二百余里。梁時以拒侯景亂,授譙州刺史。入陳,官蘭陵太守。先后討平徐嗣徽、周迪、華皎。曾為王琳所俘,逃歸。以戰(zhàn)功拜都督、郢州刺史,封重安縣公。治軍號令分明,與士卒同甘苦。又躬勤耕稼,老農(nóng)不能及。卒謚忠壯。
人物簡介
【生卒】:519—578 【介紹】: 南朝陳濟陽考城人,字茂世。家貧好學,工草隸。梁時,為海陽令,有能名。入陳,遷秘書監(jiān),中書通事舍人,掌詔誥。陳文帝立,以定策功,封新豐縣子。累遷散騎常侍。勸殺侯安都,以功進爵為侯。陳宣帝太建五年,吳明徹北伐大勝,帝欲乘勝進取河南,景歷諫師老將驕,不宜過窮遠略。帝怒,免官削爵,徙居會稽。及吳明徹敗,遂復本封爵,官至度支尚書。全陳文·卷十五
景歷,字茂世,濟陽考城人。仕梁為海陽令,武帝鎮(zhèn)京口,以為征北記室參軍。承圣中,授通直散騎侍郎。敬帝即位,除司空從事中郎。遷給事黃門侍郎。陳受禪,除秘書監(jiān)、中書通事舍人,坐事降為中書侍郎。文帝即位,復為秘書監(jiān),封新豐縣子,累遷散騎常侍、太子左衛(wèi)率,進爵為侯,免。廢帝即位,起為鎮(zhèn)東鄱陽王咨議參軍、兼太府卿。宣帝即位,遷宣惠豫章王長史,帶會稽太守,行東揚州事,入為通直散騎常侍、中書通事舍人,遷太子左衛(wèi)率,坐事徙會稽,后為征南鄱陽王參軍,遷員外散騎常侍兼御史中丞,守度支尚書,太建十年卒,贈太常卿,謚曰敬,重贈中領軍,禎明初,配享高祖廟庭,重贈侍中、中撫軍,謚曰忠敬,有集五卷。
人物簡介
【生卒】:519—565 【介紹】: 南朝陳天水隴西人,字齊旦。涉獵文史,善隸書。陳霸先(陳武帝)討元景仲,引為書記,每占授軍書,下筆便就,軍國大事,參預謀劃。侯景平,授中書侍郎。入陳,為散騎常侍,太府卿。陳文帝天嘉元年,進爵為伯。王琳平,除吳州刺史。再遷右衛(wèi)將軍。卒謚忠。
人物簡介
【生卒】:528—549 【介紹】: 南朝梁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字實相。梁元帝長子。以母徐氏失寵,為父所惡。侯景作亂,方等率軍入援。城陷,歸荊州,收集士馬,筑城備戰(zhàn)。時河東王蕭譽不受湘東王蕭繹節(jié)度,方等以都督南討,及戰(zhàn),軍敗,溺死。嘗注范曄《后漢書》,未就。撰《三十國春秋》、《篤靜子》,皆佚。全梁文·卷二十二
方等字實相,元帝長子。太清三年,討河東王譽,敗死,年二十二。贈侍中、中軍將軍、揚州刺史,謚曰忠壯世子。有《三十國春秋》三十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