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嚶鳴求友(嚶鳴求友)  拼音:yīng míng qiú yǒu
語本《詩經(jīng)。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后用以比喻尋求志趣相投的朋友。
《國語辭典》:志同道合  拼音:zhì tóng dào hé
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宋。陳亮〈與呂伯恭正字書〉:「志同道合,便能引其類?!挂沧鳌傅篮现就埂?/div>
《國語辭典》:五柳先生  拼音:wǔ liǔ xiān shēng
晉代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參見「陶潛」條。
《國語辭典》:同氣相求(同氣相求)  拼音:tóng qì xiāng qiú
具有相同性質(zhì)的事物互相感應。語出《易經(jīng)。乾卦。文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很投合,自然結合在一起。明。朱權《荊釵記》第五出:「解綬歸來為至友,果然同氣相求?!挂沧鳌竿愊嗪簟?、「同類相求」。
《漢語大詞典》:同聲共氣(同聲共氣)
比喻親密無間,志趣相合。 清 李漁 《蜃中樓·耳卜》:“我想世上的人,同聲共氣的也有,誰似我們兩個德性、才華,不爭分寸。” 清 李漁 《憐香伴·狂喜》:“你如今只曉得同聲共氣的快樂,不曾想到分房獨宿的凄涼。”亦作“ 同聲同氣 ”。
《漢語大詞典》:同聲相求(同聲相求)
謂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聚合。 唐 蕭穎士 《江有歸舟》詩序:“於戲!彼以我為僻,爾以我為正。同聲相求,爾后我先,安得而不問哉?” 季羨林 《西諦先生》:“處境相同,容易引起類似同病相憐的感情;愛好相同,又容易同聲相求?!?/div>
《國語辭典》:同聲相應(同聲相應)  拼音: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原指聲音相應和。語出《易經(jīng)。乾卦。文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唐??追f達。正義:「同聲相應者,若彈宮而宮應,彈角而角動是也。」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應和?!度龂?。卷二一。魏書。王粲等傳。評曰》:「昔文帝、陳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聲相應,才士并出。」唐。楊烱〈晦日藥園詩序〉:「凡我良友,同聲相應?!挂沧鳌竿曋畱?。
《國語辭典》:行合趨同(行合趨同)  拼音:xíng hé qū tóng
行為與志趣相投合?!痘茨献?。說山》:「行合趨同,千里相從;行不合,趨不同,對門不通?!?/div>
分類:志趣
《國語辭典》:民間團體(民間團體)  拼音:mín jiān tuán tǐ
人民基于志趣、信仰、理念、地緣、血緣、職業(yè)相同等而組成之非官方團體。
《國語辭典》:升學主義(升學主義)  拼音:shēng xué zhǔ yì
教學活動以升學為唯一目的,不重視個人的性向、志趣、能力以及國家、社會的需要,稱為「升學主義」。
《國語辭典》:求其友聲(求其友聲)  拼音:qiú qí yǒu shēng
尋求同伴共鳴。語出《詩經(jīng)。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怪附Y交志趣相同的朋友。唐。楊烱〈為薛令祭劉少監(jiān)文〉:「言念平生,求其友聲,適我愿兮,共得朋從之道?!?/div>
《國語辭典》:氣味相合(氣味相合)  拼音:qì wèi xiāng hé
雙方志趣、性情相投合。如:「既然你我二人氣味相合、肝膽相照,不如就結拜為兄弟吧!」
《國語辭典》:膠漆相投(膠漆相投)  拼音:jiāo qī xiāng tóu
比喻情誼深厚,志趣相契合?!队讓W瓊林。卷二。朋友賓主類》:「膠漆相投,陳重之與雷義;雞黍之約,元伯之與巨卿?!?/div>
《國語辭典》:道不同,不相為謀(道不同,不相為謀)  拼音:dào bù tóng,bù xiāng wèi móu
思想不同,志趣不合,就無法相互討論或共事?!墩撜Z。衛(wèi)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弧埂段饔斡洝返诙幕兀骸缚鬃釉疲骸旱啦煌?,不相為謀?!晃业仁翘倚T,怎么與那和尚做甚相識!」
《國語辭典》:同類相呼(同類相呼)  拼音:tóng lèi xiāng hū
志趣相合的人自然結合一起。參見「同氣相求」條?!独蠚堄斡洝返谝灰换兀骸高@破壞豈是一人做得的事呢?于是同類相呼,水流濕,火就燥,漸漸的越聚越多,鉤連上些人家的敗類子弟,一發(fā)做得如火如荼?!?/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