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781,分119頁顯示  上一頁  69  70  71  72  73  75  76  77  78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廣六度行
摩度
摩訶迦葉度貧母經(jīng)
遮犍度
調(diào)度
閻婆度
閻婆度處
閻婆叵度
濟度
濟度方便
檀度
覆藏犍度
瞻波犍度
雜犍度
藥犍度
廣六度行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廣施,廣戒,廣忍,廣精進,廣一心,廣智慧之稱。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成具光明定意經(jīng)云廣六度行:
一、廣施 曠大曰廣,舍財曰施。謂行施者,既懷廣大之心,應當知身非常,四大不凈,會歸敗壞。知身既不我有,財物亦是虛幻,乃至世間萬物,皆悉無常。由是觀身非身,觀物非物,縱心恣施,了無掛礙。復能廣弘法施,開化愚蒙,故曰廣施。
二、廣戒 戒律也。戒品雖多,不出身口意之三業(yè)。謂或見眾寶珍琦,凡諸可意之物,身雖貧乏,不妄貪取,或見細妙之色,內(nèi)觀朽爛,生厭離心,乃至不殺不盜不淫等,皆身戒也?;蛞詯貉约右?,乃至善言和語至誠而答,乃至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皆口戒也。復能思惟生死,常懷解脫,又能修習道品之要,深入無為之理,乃至不貪不瞋不癡等,皆意戒也。修行之人,于此三業(yè)之戒,自既堅持不犯,復能展轉(zhuǎn)化他,廣弘戒法,故曰廣戒。
三、廣忍 忍者耐也。謂菩薩修行之時,若人罵詈,知其從聲而出,于此觀了,言語性空,意亦如是。視諸慚辱,空無所有,如此則瞋恚不生。忍行可進,身既能爾,復能展轉(zhuǎn)化他,令行忍辱,故曰廣忍。
四、廣精進 謂菩薩修行道品,當勤精進,節(jié)其飲食,除于睡臥,晨夜惺惺,莫令怠惰。乃至為人廣說法要,不以為煩,開教愚頑,不辭勞倦。自既能爾,復能展轉(zhuǎn)化他,令其精進,故曰廣精進。
五、廣一心 一心者,心不雜亂也。謂菩薩修行禪定之時,一心寂靜,離諸散亂。于孝事父母,尊敬師友,斷愛遠俗,空閑寂寞,皆當專一其心。乃至多欲多諍,多作多惱,或譽或毀,或利或失,于是等處,并當專一其心,不撓不動。自既能爾,復能展轉(zhuǎn)化他,于一切時處,皆一其心,故曰廣一心。
六、廣智慧 智慧者,照了萬法,通達無礙也。謂菩薩修行之時,若墮見聞,則有一切塵境所蔽,當以智慧一一照了,觀其所起,察其所滅。處愛欲中,心在道品之藏;寄濁惡界,心游清凈之鄉(xiāng);入險隘路,心思方便之道;故能絕三界之妄想,證涅槃之真空。自既能爾,復能展轉(zhuǎn)化他,令修智慧,故曰廣智慧。
摩度
【佛學大辭典】
(飲食)(參見:蘇蜜)
摩訶迦葉度貧母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迦葉度最貧之老母,使生于天,天帝釋化為貧人,以供養(yǎng)迦葉。
遮犍度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不使有罪科之比丘居于僧中。說舉罪不可不具備五德等。見四分律四十八。
調(diào)度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調(diào)養(yǎng)身之一切資具也。度者器物各自之度量。行事鈔缽器篇注曰:「房舍眾具五行調(diào)度?!官Y持記曰:「謂調(diào)養(yǎng)具度,即眾物之通名。」
閻婆度
【佛學大辭典】
(畜生)苦地獄罪人之鳥名。往生要集上本引正法念經(jīng)十三曰:「有惡鳥身大如象,名曰閻婆。觜利生炎,執(zhí)罪人遙上空中。東西游行,然后放之。如石墮地,碎為百分。」
閻婆度處
【佛學大辭典】
(界名)十六眷屬地獄之一。閻婆度鳥所居之處。見往生要集上本。
閻婆叵度
【佛學大辭典】
(界名)閻婆度也。與閻婆度處項同。正法念經(jīng)十三曰:「閻婆叵度?!?/div>
濟度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眾生沈居生死海,濟而渡于彼岸也。度者渡也。法華經(jīng)方便品曰:「終不以小乘濟度眾生。」
【佛學常見辭匯】
以佛法救濟超度眾生。
濟度方便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方便為方法便宜之義。即所謂手段。佛救濟眾生之手段也。
檀度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六度之一。檀波羅蜜也。檀為施與之義,波羅蜜為度之義,謂度生死之行法也。施與為可度生死而到涅槃之一行法。
【佛學常見辭匯】
布施度,是六度之一。
覆藏犍度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二十犍度之一。明治覆藏過失罪之章篇。四分律所說。
瞻波犍度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Campa%khanda,四分律二十犍度之一。佛在瞻波國如羯磨法明非之篇章名。見四分律四十四。
雜犍度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參見:八犍度)?!居帧慷戎?。四分律五十一卷以下三卷說規(guī)定修道資具之章也。
【三藏法數(shù)】
如經(jīng),為聲聞說四善根及四圣果、有馀、無馀涅槃等法不一,故名雜犍度。(四善根者,煖位、頂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圣果者,謂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有馀涅槃者,謂四果羅漢雖煩惱惑盡,尚馀身智未滅也。無馀涅槃者,謂惑障既盡,身智亦滅,無有馀也。)
八犍度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阿毗曇八犍度論所說八種之犍度也。(參見:犍度)下。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一、雜犍度,雜說四善根,四圣果,有馀涅槃,無馀涅槃等法,故名。二、結(jié)使犍度,結(jié)使者,煩惱之異名也。說三結(jié),五蓋,五上分結(jié),五下分結(jié)等,乃至百八煩惱,故名。三、智犍度,智者智慧也。說二智,三慧,四智,八智,十智等,故名。四、行犍度,說身口意三業(yè)之所行,三業(yè)道,乃至十善十惡之業(yè)行,故名。五、大犍度,說地水火風四大能造所造之法,故名。六、根犍度,說眼等之五根,六根,乃至二十二根等,故名。七、定犍度,說四禪,八定等之禪定,故名。八、見犍度,說斷定之二見,乃至六十二見等,故名。見八犍度論。
【三藏法數(shù)】
(出八犍度論)
梵語犍度,華言法聚。謂佛弟子迦旃延以諸法門,各從其類,分為八聚,故名八犍度論。(梵語迦旃延,華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雜犍度〕,如經(jīng),為聲聞說四善根及四圣果、有馀、無馀涅槃等法不一,故名雜犍度。(四善根者,煖位、頂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圣果者,謂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有馀涅槃者,謂四果羅漢雖煩惱惑盡,尚馀身智未滅也。無馀涅槃者,謂惑障既盡,身智亦滅,無有馀也。)
〔二、結(jié)使犍度〕,結(jié),即纏縛。使,即驅(qū)役也。謂三結(jié)、五蓋、上五分、下五分等惑,總而言之,不出百八煩惱也。因此煩惱惑業(yè)纏縛驅(qū)役,行人心神流轉(zhuǎn)三界,故名結(jié)使犍度。(三結(jié)者,身見結(jié)、戒取結(jié)、疑結(jié)也。五蓋者,貪蓋、瞋蓋、睡眠蓋、掉悔蓋、疑蓋也。上五分者,色界、無色界之惑也:一色愛、二無色愛、三掉、四慢、五無明也。下五分者,欲界之惑也:一貪、二瞋、三身見、四戒取、五疑也。百八煩惱者,謂眼等六根對色等六塵,于六塵中,各分好、惡、平三種,則成十八。此好、惡、平三種,于六根中各生三受,復成十八。是則,六根、六塵共成三十六。更約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各有上之三十六種,總成一百八煩惱也。)
〔三、智犍度〕,智,即智慧。謂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之人,因修戒定慧道品,斷除惑障,所發(fā)無漏之智慧也。(初果,梵語須陀洹,華言預流。二果,梵語斯陀含,華言一來。三果,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四果,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無漏者,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四、行犍度〕,行,即身、口、意三業(yè)所起善惡諸行也。善行者,身不殺、盜、淫,口不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不貪、瞋、癡。惡行者,身行殺、盜、淫,口起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起貪、瞋、癡,故名行犍度。
〔五、四大犍度〕,四大,即地、水、火、風也。以其無處不有稱之為大。約過去、未來、現(xiàn)在三世,論四大所造善色、惡色,故名四大犍度。
〔六、根犍度〕,根,即六根、五根等法,約四果及三世而說,故名根犍度。(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五根者,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即聲聞之人所修之法也。)
〔七、定犍度〕,定,即欲界天定、色界天定、無色界天定及聲聞、緣覺所修之定,種種不同,故名定犍度。
〔八、見犍度〕,見,即凡夫外道斷常二見及六十二見等種種不同,故名見犍度。(斷見者,外道妄計此身滅已更不再生也。常見者,妄計此身雖滅,后報復生也。六十二見者,外道于色、受、想、行、識五陰法中,每一陰起四種邪見,五陰各四,則成二十見。約三世論之,則成六十見,此六十見以斷常二見為根本,總成六十二也。)
藥犍度
【佛學大辭典】
(書名)二十犍度之第七。四分律四十二就時藥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等細說之。藥猶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