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251 【介紹】: 即趙勝。戰(zhàn)國時趙國人?;菸耐醯?。封于東武城,號平原君。任相國。有食客數(shù)千人。趙孝成王七年,秦軍圍困趙都邯鄲,趙堅守三年。勝向魏、楚求得信陵君、春申君之援,擊敗秦軍,邯鄲解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177 【介紹】: 西漢楚人。嘗為淮南王英布相。布欲反,建諫止不聽。高祖既殺布,賜建號平原君。為人善辯,剛直。后徙家長安。辟陽侯審食其與之結(jié)交。食其素幸于呂太后,諸呂被誅,建為之畫策,得全。文帝時,以其為食其黨,使吏捕之,遂自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 【介紹】: 東漢人。和帝長子。少有痼疾,殤帝延平元年封平原王,卒謚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3—198 【介紹】: 東漢平原般人,字正平。少有才辯,性剛傲慢,唯善孔融及楊修。融深愛其才,數(shù)稱述于曹操。操欲見之,衡稱病不往。操召為鼓史,大會賓客,欲辱衡,反為衡所辱。操怒,遣人送與劉表。表不能容,轉(zhuǎn)送江夏太守黃祖,卒被殺。今存其借物抒懷之《鸚鵡賦》。
黃鶴樓志·人物篇
禰衡(173—198) 漢末辭賦家。字正平,平原郡(今山東德州臨邑)人。少有才辯,性格剛毅傲慢,好侮慢權(quán)貴。以“擊鼓罵曹”聞名于后世。相傳江夏太守黃祖之子曾在古鸚鵡洲大會賓客,禰衡即席揮就《鸚鵡賦》,后來禰衡被黃祖殺害于洲上。為后世詩文家崔顥、孟浩然、李白等反復(fù)狀寫的鸚鵡洲,皆源于此。嘉慶二十年(1815),漢陽知縣裘行恕主持遷禰衡墓至新淤起的補課洲(今漢陽鸚鵡洲);光緒二十六年(1900),漢陽知府余肇康應(yīng)鄉(xiāng)人之請,重建禰衡墓,并題寫了墓碑文立為“漢處士禰衡墓”碑。
全后漢文·卷八十七
衡,字正平,平原般人。興平中,避亂荊州。建安初,來游許下,曹公忿其侮慢,召為鼓吏。尋送與劉表。表復(fù)送與黃祖,見殺,有集二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92—232 【介紹】: 三國魏沛國譙人,字子建。曹操子。夙慧,有文才。早年為操所愛,漢獻帝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臨淄侯。一度欲立為太子,但任性而行,失寵。兄曹丕為帝,黃初三年,封鄄城王,四年,徙封雍丘王,備受猜忌。明帝太和三年,徙封東阿王,又改封陳王。每冀試用,終不能得。十一年中三徙都,郁郁而終。謚思。世稱陳思王。文才富艷,善詩工文,與曹操、曹丕合稱三曹。所作經(jīng)后人輯為《曹子建集》。
全三國文·卷十三
植字子建,武帝子,文帝同母弟。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臨菑。黃初二年貶爵安鄉(xiāng)侯,尋改封鄄城,三年進封鄄城王,四年,徙封雍丘。太和元年徙封浚儀,二年復(fù)還雍丘,三年徙封東阿,六年改封陳。薨,謚曰思王。有《列女傳頌》一卷,集三十卷。
司馬干 朝代:西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32—311 【介紹】: 西晉河內(nèi)溫人,字子良。司馬懿子。初封魏安陽亭侯。晉武帝立,封平原王。有篤疾,性理不恒,而頗清虛靜正。惠帝時,累官光祿大夫、侍中、太保。齊王囧平趙王倫,干懷百錢賀之,并誡囧勿效倫。及囧誅,哭之慟。東海王越起兵,至洛陽,往視干,閉門不通,使人謝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61—303 【介紹】: 西晉吳郡吳縣人,字士衡。陸遜孫,陸抗子。少領(lǐng)父兵為牙門將。吳亡,退居勤學(xué),作《辯亡論》。晉武帝太康末,與弟陸云入洛,文才傾動一時。趙王司馬倫輔政,引為相國參軍,預(yù)誅賈謐。齊王司馬囧收付廷尉,賴成都王司馬穎救免,遂依之,為平原內(nèi)史。從討長沙王司馬乂,為后將軍、河北大都督,兵敗被讒,為穎所殺。詩重藻繪排偶,駢文亦佳。所作《文賦》,論述作文利弊。有《陸士衡集》。
全晉文
機字士衡,吳郡吳人,大司馬抗第四子。孫皓時為牙門將。吳亡,十年不仕。武帝末,與弟云入洛,太傅楊駿辟為祭酒?;莸奂次?,遷太子洗馬著作郎,歷吳王晏郎中令,遷尚書中兵郎,轉(zhuǎn)殿中郎;尋為趙王倫相國參軍,封關(guān)中侯,進中書郎。倫誅,坐徙邊,遇赦。成都王穎表為平原內(nèi)史,假后將軍河北大都督。河橋之?dāng)。c弟云及從弟耽并誅,有《晉記》四卷,《洛陽記》一卷,《要覽》若干卷,集四十七卷。
《漢語大詞典》:大查科平原
一譯“格蘭查科”。南美洲中部的平原。面積約80萬平方千米。海拔在100~400米之間。是南美洲夏季最熱的地區(qū)之一。有廣大的灌木林和熱帶草原。特產(chǎn)破斧樹,可作建筑材料和提制鞣酸。
《國語辭典》:東北平原(東北平原)  拼音:dōng běi píng yuán
地名。位于大小興安嶺與長白山之間,南北長約一千公里。為中國大陸面積最大的平原。主要由松花江、嫩江,以及遼河的沖積物組成,地表外貌呈緩起伏狀,高度則不超過海拔二百公尺,大部分地區(qū)為厚層的黑色土壤所覆蓋。也稱為「松遼平原」。
《漢語大詞典》:砥京
猶砥原。平原。引申為坦途。 清 曹寅 《巫峽石歌》:“鏟削嶮巇作平地,周行萬里歌砥京。”
分類:平原坦途
《國語辭典》:成都平原  拼音:chéng dū píng yuán
地名。位于四川省西部,由岷江、沱江沖積而成。土壤肥沃,內(nèi)有都江堰灌溉工程,自古農(nóng)業(yè)即很發(fā)達。面積約六千八百馀平方公里,為四川盆地內(nèi)最大的平原。
《漢語大詞典》:平原居士
指 后漢 禰衡 。 衡 為 平原 人,因有此稱。 宋 秦觀 《口號》詩:“ 平原居士 今無影, 鸚鵡 空洲誰舉杯。”
分類:禰衡平原
《漢語大詞典》:平原兄弟
(1).指 三國 魏 曹丕 、 曹植 兄弟。一說指 曹植 與 白馬王 彪 。 曹植 封 平原侯 。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序》:“降及 建安 , 曹氏 父子篤好斯文, 平原 兄弟,鬱為文棟?!?br />(2).指 晉 陸機 、 陸云 兄弟。 機 官 平原 內(nèi)史,故有此稱。
《國語辭典》:兩河流域(兩河流域)  拼音:liǎng hé liú yù
發(fā)源于西亞山區(qū)的幼發(fā)拉底、底格里斯兩條川河流經(jīng)的地區(qū)。此區(qū)的東北方是高原和山區(qū),南方是沙漠,古代常有游牧民族出沒,侵略農(nóng)耕地區(qū),為最早的西亞文化起源地。
《漢語大詞典》:籠山絡(luò)野(籠山絡(luò)野)
謂籠罩、圍繞高山平原。 漢 班固 《西都賦》:“罘網(wǎng)連紘,籠山絡(luò)野?!?唐 白居易 《議井田阡陌策》:“阡陌作則兼并之門開,至使貧苦者無容足立錐之居,富強者?;\山絡(luò)野之利?!?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石鼓》:“ 鄧宗齡 有《太學(xué)石鼓歌》:……籠山絡(luò)野布罘綱,風(fēng)毛雨血神飛颺。”